超声检测胎盘早剥误诊原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超声检测胎盘早剥误诊原因分析

谢芳

谢芳

(阜矿集团总医院123000)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9-0155-01

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以后或分娩期植入位置正常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1]。及时、准确诊断胎盘早剥,并快速、正确处理,对母儿生命安全尤为重要,典型的胎盘早剥超声诊断并不困难,但较复杂,小面积的胎盘早剥易漏误诊[2]。2003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19例胎盘早剥,产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超声诊断符合率75.2%,临床资料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19例,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30岁,孕21-42周平均孕周38.3周。初产妇14例,经产妇5例。16例有发病诱因,其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2例,外伤及性交史14例;3例无明显诱因,临床表现为阴道流血15例,腰病18例,子宫张力增高伴压痛6例。

检查方法:采用PHILIPSM2540A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6MHZ。先行胎心常规检查及测量,进一步多切面,多角度扫查胎盘位置、厚度、胎盘与子宫附着处的回声,胎盘实质及边缘回声[3]。

检查结果:7例(38.1%)胎盘增厚、增大、胎盘厚度75,胎盘与血肿界限不清。6例(33.3%)胎盘增厚、增大,胎盘边缘及部分胎膜剥离,其后方可见条形液性暗区。3例(14.3%)仅有胎盘边缘及胎膜后方积液。3例(14.3%)胎盘无明显阳性表现。超声诊断胎盘早剥15例,其中隐性胎盘剥离8例;诊断符合率76.2%,漏诊3例,1例误诊为胎盘血管瘤。

治疗及预后本组行剖宫产15例,胎儿死亡2例,发生子宫率中1例;经阴道分娩4例,胎儿死亡3例,发生子宫率中3例,其中1例行子宫切除术。

2、讨论

漏误诊原因

羊水干扰声像图:胎盘早剥出血形成血肿,当血肿导致胎膜破裂血液进入羊膜腔时,羊水透声度下降,回声增加,羊水中见强回声光点,光斑及不规则光团,易干扰诊断。本组1例检查时因血肿显示不清,考虑羊水中回声系胎胈或胎粪,漏诊胎盘早剥。

临床表现不典型:本组5例小面积胎盘早剥多无腹痛及明显阴道流血,声像图均表现为陈旧性小血肿,漏误诊2例,追问病史,2例孕期曾有过一次阴道少量流血或轻度腹痛,其中1例为边缘性血肿,衰减性回声中夹杂强回声,误诊为胎盘血管瘤。特殊类型胎盘早剥诊断难度大:当胎盘附着于后壁时,由于超声衰减及胎儿躯体的遮挡,当使胎盘血肿显示不清,检查时技术难度大,极易漏诊,当急性出血时,胎盘边缘血肿回声近似胎盘回声,声像图易将治胎盘下缘向下延伸的血肿误认为前置胎盘,忽略对胎盘后血肿的观察而漏诊。

诊断体会胎盘早剥的超声声像图随剥离部位,大小及检查时间不同而复杂多样[5],本组声像图特征主要有胎盘增厚、增大,胎盘与血肿界限不清,或胎盘边缘及胎膜后方积液,有如下征象提示胎盘早剥。

胎盘增厚:胎盘大部分或完全剥离时声像图较为复杂,胎盘往往失去正常形态,异常增厚,内部回声杂乱,血肿不规则光团与暗区相交织,强弱不均,容易造成大胎盘、胎盘水肿的假象。此时患者临床症状往往比较明显,观察不到正常胎盘小叶结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到胎盘增厚及胎盘基底部无血流信号有助胎盘早剥的诊断。

胎盘边缘血肿:急性期血肿回声与胎盘回声相似,运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血肿内无血流信号,而与之相连的胎盘可见胎盘螺旋动脉血流信号,可以鉴别[4]。胎盘边缘早剥血肿还要注意与胎盘绒毛血管瘤鉴别,后者与胎盘有明显界限,为圆形肿块,多突向胎儿面,暗区内见强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检测到血管瘤内血流信号。

胎盘后血肿:胎盘后血肿为胎盘早剥最常见声像图,当胎盘位于后壁,尤其在患者仰卧时,因力关系胎盘后静脉丛回声显示明显,常可见胎盘与子宫肌壁间长条形无回声区,易误认为胎盘早剥血肿回声。故胎盘附着于后壁时,要注意提高仪器远场分辨力,检查时变动孕妇体位,行多切面检查,并仔细辨别血肿团块与正常胎盘小叶的分界。

鉴别诊断。胎盘早剥形成血肿时超声检查应注意子宫肌壁收缩团与肌瘤相鉴别。子宫肌壁收缩是暂时性的,而子宫肌瘤大小通常较固定,短时间不会长大,有时巨大母体血池也会误诊为胎盘早剥的胎盘后血肿,但仔细观察可发现母体血池内有血液流动,而胎盘早剥血肿无血流。

总之,胎盘早剥声像图较复杂,超声医师诊断胎盘早剥的准确率取决于对胎盘早剥临床症状与体征的认识程度以及对图像的识别能力,声像图若无阳性发现,也不能完全排除胎盘早剥,应动态观察。

参考文献

[1]苟文丽,胎盘早剥,乐杰:妇产科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

[2]严英榴,产前超声诊断,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6

[3]徐智章,现代腹部超声诊断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

[4]池秀玲,胎盘早剥的超声特征与临床价值,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5,6(4):295-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