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进针方法对Y型留置针注射成功效果的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不同进针方法对Y型留置针注射成功效果的比较

陈新满

陈新满(广东省台山市中医急诊科广东台山5292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6-0302-01

【摘要】应用改良后留置针进针方法在老中青护士中推广,使护士能够在院前和院内急救中,能快、稳、准、及时地给患者建立起有效静脉通道,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静脉输液静脉留置针操作流程改良应用护理

静脉留置针可保护静脉,减少因反复穿刺而造成血管损伤和病人的痛苦,保持静脉通道的畅通,在院外抢救中避免搬运时引起肿胀,利于抢救和治疗,同时适用于需长期输液、静脉穿刺困难者。在临床实践中,特别是院前急救或是患者静脉显露不明显、走向弯曲或是肥胖患者、高度水肿患者、休克患者、老年患者、静脉穿刺困难者,采用动作简单快捷,缩短操作时间,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此进针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是护理工作者研究课题之一。但是,因常规静脉留置针操作流程操作步骤较多,增加穿刺的失败机率。在院前急救时,常因环境因素的不确定,光线不足,抢救环境的恶劣,此方法也常会失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对近三年应用改良后留置针进针方法,与常规静脉留置针操作流程的成功率作观察比较,结果显示应用改良后留置针进针方法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007年11月~2009年4月急诊出车接回急危重患者约3200例,据统计在院前使用常规静脉留置针操能成功建立静脉通道是2496例,其中老年资护士占56%,年轻护士占30%,护生14%;从2009年5月始,应用改良后留置针进针方法在老中青护士中推广,2009年5月~2011年12月急诊出车接回急危重患者约3900例,据统计在院前使用改良后静脉留置针操能成功建立静脉通道是3800例,其中老年资护士占43%,年轻护士占40%,护生17%;每急诊出车接回急危重患者的性别、年龄、一般情况,及环境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方法

与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共同点

二讨论

改良前后的进针方法的比较。

改良前:

1.右手持留置针针翼,实践操作中留置针针翼常与针芯交叠在一起,增加操作的困难度,常因此增加穿刺的失败次数。

2.针芯撤出0.5mm时,套管针也常随之撤出。引起穿刺的失败。

3.在患者烦躁不安时,因操作步骤较多,延长穿刺的失败。

4.在院前急救时,常因环境因素的不确定,光线不足,抢救环境的恶劣,此方法也常会致穿刺的失败。

改良后:

右手持针芯的针翼时,Y持口上的针翼在左手边,与针芯针翼并排,当确认套管针完全正确进入静脉内时,右手持针芯针翼即时固定,在手随即可持Y持上针座快速将套管针全部送入静脉血管内并固定。随即右手撤出针芯,动作简单快捷,缩短操作时间,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在临床实践中,特别是院前急救或是患者静脉显露不明显、走向弯曲或是肥胖患者、高度水肿患者、休克患者、老年患者、静脉穿刺困难者,此进针方法都可以大大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

固定静脉,便于穿刺。

三总结

1.对于在静脉输液中使用留置针越来越重要而且普及,老年资护士对于使用临床护理技术规范中的静脉留置针输液法的方法去实施,在调研中,一针成功的穿刺成功率从89%提升到95%。

2.新进本科护士不论是老年资或是新护士,在输液中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在院前急救中常因环境因素的不确定,光线不足,抢救环境的恶劣患者病情危重等,改良前静脉留置针的进针方法,穿刺不成功的较多;改良后进针方法因操作简单快捷,可缩短操作规程,穿刺成功率从70%提升到95%,同时间接提高抢救成功率。

3.在带教实习生的过程中,经统计,实习生在首次进行留置针穿刺时,90%以上的实习生在应用改良后进针方法,能一针成功。而使用改良前静脉留置针的进针方法,穿刺成功的只有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