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数学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游戏数学课堂

方音

方音安徽省安庆市石化第一小学246003

摘要:数学学习兴趣是关键。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更好地学好数学,才能自觉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究竟怎样把枯燥的数学学习变成有趣味的数学学习呢?游戏让数学学习变得不再枯燥无味,游戏让数学课堂焕发活力,游戏与数学的结合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好感,从而让学生喜爱数学,乐意学习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游戏作用

数学学习兴趣是关键,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更好地学好数学,才能自觉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马丁·加德纳曾经作了相当正确的评价:“唤醒学生的最好的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智力题、魔术、笑话、悖论、打油诗或那些呆板的教师认为无意义而避开的其他东西。”一部分学生害怕数学,觉得数学抽象、枯燥,总有做不完的题目,学习过程中总有许多的困难。那么究竟怎样把枯燥的数学学习变成有趣味的数学学习呢?我觉得首先要让学生摆脱对数学的恐惧,对数学产生兴趣,尤其让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尝试将数学与游戏结合起来。游戏让数学学习变得不再枯燥无味,游戏让数学课堂焕发活力,游戏与数学的结合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好感,从而让学生喜爱数学,乐意学习数学。

一、游戏与数学结合使课堂教学生趣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尤其是低龄学生,他们对游戏情有独钟,乐此不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将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把它适当安排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不会影响教学质量反而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课堂游戏,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参与合作,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中。实验证明,兴趣对低年级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数学教学中应注意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有意注意。如:在上《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建立有余数的概念,我在上课伊始让学生拿出9个小圆片,做分圆片的游戏。第一步,让学生把9个小圆片分堆,不管几堆,总之要每份一样多。学生顺利分完了,有的分成三堆,每份三个,有的分成9份,每份一个;有的只分成一堆,每份九个。第二步,每组进行每堆放2个、4个、5个和6个几种不同的摆法。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产生许多新的想法,新的问题,思维非常的活跃,结果当有多余的小圆片时,有学生不知如何处理,立刻抓紧时机组织讨论,“为什么有多余的小圆片”。在此环节中,让他们发现了“分不完”的情况,接着导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整个动手操作的活动中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这正是人类心灵深处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而发现研究是主体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具体发现。

这样有趣而有意义的游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尽情地享受学习数学带来的欢乐,不知不觉地就掌握了知识。所以,我们应该让游戏走进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更好地掌握新知。

二、数学与游戏结合,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数学与游戏的结合能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设计游戏的目的要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作为教师也应自始至终与学生一起投入游戏,平等地成为游戏中的一份子,千万不要做局外人、旁观者。《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又是参与者,应该和学生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游戏,融入到学生中去。教师在与学生一起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一旦发生错误,教师不应马上打断,而应在游戏结束之后才予以指正。我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学生最喜欢和我一起参加“乘车游戏”,游戏之前,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司机头饰和算式卡片,把它们发到每个学生手中,游戏开始了,得到司机头饰的学生就当小汽车司机,戴上头饰神气地站到指定的地方,我一般也是戴上头饰当“小司机”,每个头饰上写了一个10以内的数,拿到算式卡片的学生就根据自己卡片上的得数去乘坐不同的“汽车”,全部上车之后,由司机验票,乘错车的被罚下车,验票结束之后,司机就带领乘客在音乐声中“坐车”,因为有我的参与,所以孩子们显得特别兴奋,他们都想坐上我的车,都为能跟老师一起做游戏而感到自豪。

在教学中运用数学游戏应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进入游戏角色,获取过程体验。如果在课堂上只让少部分学生参与游戏,其他大部分学生充当小观众,那么,游戏活动也就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为教学服务。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尽量设计能让所有学生参与的游戏,让所以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数学与游戏适时结合,学习效率事半功倍

将游戏巧妙地融入数学课堂,进行实践和探索,这是很有意义的尝试。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运用相应的游戏,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课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情境引入教学,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例如教学《4的认识》时,我就设计了“游动物园”的游戏。上新课前先说:“小朋友,你们喜欢游动物园吗?”孩子们都兴奋地说:“喜欢!”“好!老师就带你们去看一看动物园中可爱的动物,有的动物如熊猫还是我国的国宝呢!”接着投影出示动物园里的各种动物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问:“谁能从这些动物中找出数量“4”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很多数量是“4”的东西。如:老虎、大象、熊猫等都有4只脚;又如:一头大象有2只耳朵,两头大象有四只耳朵,两头大象还有4只眼晴,四颗象牙;又如:地上有3只猴子,树上还有1只,一共有4只猴子等。这样,不仅儿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了,而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得到训练与培养。

在课中,学生学习十几分钟后,注意力开始分散、精神不集中、思维不再活跃时,教师用游戏的形式帮助学生完成剩下的学习任务,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后,游戏也是学生课余学习的有效形式,课堂里学到的新知识,经过课余的游戏,能得到巩固和深化。游戏中不存在任何强制性的驱使与束缚,学生在活动中没有强烈的完成任务的需要,没有严格的外部控制,能享受到一定的自由,因此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得到最大的体验和发挥,学习的效率也将大大地提高。游戏富有趣味性和竞争性,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数学游戏的运用并不意味着整个课堂充满游戏,也不意味着每一节课都非要安排游戏不可。不同的课中,不同的游戏所运用的时机不同。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具体情况等巧妙安排,灵活运用。具体来讲,应做到:课始运用,先声夺人;课中运用,有张有弛,动静交错;课尾运用,高潮迭加,让人流连忘返。

感知是智慧的门户,操作是智慧的源泉,游戏是智慧的领航员。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游戏----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是塑造学生数学认知结构最有力的杠杆。作为教师平时应做个有心人,经常收集一些生动有趣而又有意义的游戏,将游戏与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和学习的乐趣,让数学课堂越来越有活力。

参考文献

[1]夏艳清王清建《试论数学游戏的功能》.辽宁师范学报,2002,(3)。

[2]黄行福《教育及游戏》.江西教育科研,2002,(3)。

[3]周建平《游戏教学观》.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