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健康管理专业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价构想

/ 2

高职健康管理专业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价构想

邓斌菊

邓斌菊(安徽宿州卫生学校234000)

为确保高职健康管理专业课程开发的有效开展,在课程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卓有成效的实施与评价是不可或缺的,现就此作如下构想。

1“健康管理”专业课程实施构想

课程的实施即将选择并组织好的内容付诸实践,是课程中的重要一环。课程实施不仅要求教师要注重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采用,而且对职业学校的师资与设施以及企事业单位所提供的实训条件也提出了较高要求[1]。基于此,本研究将本着深入调研、调动全员、革新观念、纪律约束、及时调整等原则,来保证“健康管理”专业课程在安徽省宿州卫生学校的有效实施,具体构想如下:

1.1采用“上—下”和“下—上”策略相结合的课程实施方式

马修?迈尔斯和凯琳?路易斯认为,在成功的实施课程变革并提高了课程质量的学校中,全体教职员对建设一个理想中的好学校充满了热情[2]。当教师们投入新的课程工作中时,他们对课程便充满了热情。在安徽省宿州卫生学校进行“健康管理”专业课程的开发研究,首先,课程开发者对本研究做出可行性论证,使学校的课程领导者认识到本研究对学校走特色之路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并确信本工作将会使学校获益,做好动员工作,使全体课程参与者理解本课程,形成共同愿景。

在整个课程决策过程中,重视师生参与,营造有利于教师发挥创造性的氛围,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突出学校特色。要增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对课程进行修正和调试的意识和能力,这是衡量课程实施效果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同时,着眼于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在调动领导、教师、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寻求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家长、社区、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等各种公共关系的物力和非物力支持。采用这种策略可使课程的开发管理获得社会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1.2严密组织课程实施的管理体系

课程的实施必然涉及到多部门和人员。在课程实施时,将相关的部门和个人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管理体系: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及市场调研部门及时反馈市场需求;教育研究机构与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及市场调研部门合作,调动教师、学生和社会相关人士的积极性,共同完成专业课程开发工作,并由教育研究机构组织并编写课程文件;教务主管部门按计划监督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并及时反馈教师、学生及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教育研究机构按各种反馈意见和专家学者的指导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整个体系以教育研究机构为枢纽,共享信息,相互支持,重视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公众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尽可能保证每一个参与者地位的平等。

1.3树立教育教学新观念,强化合作和服务意识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作为每个科目教学的具体操作者,应具备师生之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的合作意识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如此,才能使学校产生活力并具有凝聚力。新课程强调“人格本位”的教育观,注重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做事。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重组、改变教材呈现顺序,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和智力因素;根据学情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特别应注意问题情景的创设,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问题探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真正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平台。这是在本专业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努力去做的。

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越来越为现代的管理者所接受,以人为本的管理,必须强化服务意识。作为课程管理者的学校领导、新课程的开发者、新课程具体实施的教师们,应认识到课程实施的复杂性,懂得如何在人、财、物等各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立足学校实际,广泛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丰富环境文化,发挥育人功效,分享科研成果,协调合作,提高工作效率,以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2“健康管理”专业课程评价设想

要准确无误地界定“课程评价”的概念是困难的,因为许多学者先后提出了不同的定义。王斌华(2000)将课程评价的含义概括为:根据一定的课程评价观所进行的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与课程本身的价值、学生学业评价与测量、课程的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等[3]。评价分为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内部评价是指学校对课程制定过程、课程实施过程、课程目标达成度、课程体系的完整性进行评价;外部评价是指由校外机构根据学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规格对课程进行评价,评价机构可以是政府部门,也可以是用人单位或社会中介机构[4]。课程模式并不是具体的专业教学计划,而是为课程方案制定者提供开发的框架、思路和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思想,是课程设计者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5]。综合上述提法,鉴于本研究的主要工作是“健康管理”专业课程在卫生类职业学校的开发方案设计,还没有具体实施,因而,此处的课程评价设想主要是本课程的实效性评价,即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考核评价方式,也就是对监控教育质量标准的设想。

以质量求生存,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本研究对教育质量的监控主要坚持以下两个原则:质量标准必须重视“两个衔接”、以“两套标准”来适应职教生源特点,注重用“两类考核”来落实“两类证书”。

职业学校的质量标准必须符合社会经济的现实需要和发展趋势的需要,“两个衔接”是指课程质量标准应该与从业资格标准衔接,与继续学习入口标准衔接;“两套标准”是指将质量标准分为基本标准和较高标准,其指导思想是不仅要把“两个衔接”化解为符合教育规律、便于操作和管理的标准,而且要符合职业学校专业多样、生源参差不齐的特点,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心理满足[6]。将标准分为面对全体学生的基本标准和适用于部分学有余力学生的较高标准,不是从学科出发,而是从学生出发,“限低不限高”,即对基本标准予以限定,对较高标准予以开放,鼓励学生用更高的标准激励自己。本课程模式的两个阶段均由相对独立灵活组合的板块和模块组成,方便及时修正和补充而不影响别的板块和模块的内容,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两类考核”是指教育内部考核和社会职业资格考核。根据质量标准来强化考核,是从受教育者行为改变的结果来评价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管理的必要手段。职业教育的考核不是选拔考试,而是合格考试,与应试教育的考试有本质区别[6]。

根据“宽基础、活模块”模式课程评价标准的相关理论和“健康管理”专业课程的特点,把本课程质量标准体系描述如下图:

图:“健康管理”专业课程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结构图

上图中所示的课程标准,在本研究中试用基础和较高两套标准,具体如下表:

表:“健康管理”专业课程评价标准

3结语

实施与评价的有效进行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依据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不断调整、完善和修订,建立体系,方可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43.

[2][美]艾伦·C·奥恩斯坦,费朗西斯·P·汉金斯著.柯森等译.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第三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33-238.

[4]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44.

[5]蒋乃平.课程模式和课程方案评价的作用和标准-对[宽基础、活模块]的再思考之十一.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18-20.

[6]蒋乃平.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对[宽基础、活模块]的再思考之四.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30.

安徽省职成教学会课题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