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引流术联合高压氧治疗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钻孔引流术联合高压氧治疗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体会

张亮王东李东儒顾向进周鹏

张亮王东李东儒顾向进周鹏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南京211000)

【摘要】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术联合高压氧治疗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经钻孔引流术后38例行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另外42例常规钻孔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术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疗组2个疗程后和对照组术后1个月比较脑复张程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复查头颅CT,治疗组未见血肿复发,治愈率100%,对照组3例血肿复发,需再次手术,复发率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钻孔引流术后联合高压氧治疗,可明显促进术后残留血肿的吸收,明显改善预后,提高临床疗效,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高压氧;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

【中图分类号】R4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7-0225-02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常见病,约占颅内血肿10%左右,多为单侧发生,双侧血肿约为18%,以老年者常见[1]。目前单纯药物治疗无突破性进展,以钻孔引流术为主。但对于老年患者发病特点多存在生理性脑萎缩,加之血肿长时间压迫,即使行钻孔引流术,脑组织复张差,术后复查头颅CT多发现不同程度的死腔残留,甚至在后期会引起血肿复发的可能。因此,本研究收集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40例,旨在探讨行钻孔引流联合高压氧对患者促进术后残留血肿的吸收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我院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80例,男54例,女26例,年龄60~91岁,平均68.5岁。所有患者均经2次以上CT或MRI影像学检查确诊。其中有明确外伤史58例,无明显诱因22例。全组80例患者中,双侧血肿28例(35%),单侧血肿52例(65%),平均血肿量(75.8±8.6)ml(48-121ml)。按照GCS评分标准:5~8分7例(8.75%),9~12分27例(33.75%),13~15分46例。

80例患者分为两组,(1)钻孔引流术联合高压氧组40例(治疗组);(2)常规钻孔引流术组4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GCS评分、血肿部位及血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在经过临床诊断之后适时采取常规钻孔引流术,患者取仰卧位,头下垫头圈,局麻。手术严格保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电钻在血肿最大层面钻孔成功后,电灼切开硬膜,见有黑褐色液体溢出,采用生理盐水反复缓慢冲洗直至液清亮为止,再注入生理盐水排气,留置硅胶引流管持续引流并缝合皮肤。

(2)术后处理:术后引流袋位置放置头部以下,嘱患者多饮水早期下床活动,不用脱水剂。每天补液量约1500-2000ml,以利脑组织膨胀,根据引流情况及复查颅脑CT结果,术后3-5d拔除引流管。

(3)高压氧治疗:治疗组40例患者在引流管拔出后24h给予多人空气加压舱高压氧治疗。治疗压力调节为0.20Mpa,加减压时间15分钟,稳压60min,1次/d,10d为一个治疗周期,完成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

1.3疗效评价:治疗组完成2个疗程后和对照组术后1个月分别进行疗效评价,按照头颅CT所示血肿残腔(最大层面)的厚度(T);将脑复张的程度分为IV级(Ⅰ级:T≤0.5cm,Ⅱ级:0.5cm<T≤1cm,III级:1cm<T≤1.5cm,IV级:T>1.5cm);术后2个月复查头颅CT了解有无血肿复发。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治疗组2个疗程后和对照组术后1个月比较脑复张程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两组术后1个月脑复张程度比较[n(%)]

(2)两组术后2个月复查头颅CT,其中治疗组40例患者血肿均完全吸收,治愈率100%,未出现血肿复发患者。对照组40例中29例血肿完全吸收,7例明显减少,4例血肿复发,需再次手术,治愈率72.5%,复发率为10%。两组治愈率与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钻孔引流术是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治疗方法[2-4],我科常规采取单孔置管引流术,术中充分冲洗硬膜下腔解除血肿的占位效应,同时也可以清除血肿腔内纤溶活性物质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同时在额部放置较柔软的硅胶引流管,外接闭式引流装置,利于术后血肿引流及颅内积气排出。但仍发现有不少患者术后脑复张困难,造成不同程度的血肿残留。慢性硬膜下血肿病程较长,脑组织受压严重,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病理性脑萎缩,再加上老年人多合并生理性脑萎缩,使脑组织复张困难。病理性或生理性脑萎缩是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迁延难愈的最重要原因,脑萎缩与慢性硬膜下血肿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链[5]。因此需采用综合措施促进术后脑组织尽快复张,减少术后血肿残留,降低术后血肿复发可能。

本资料中,采用高压氧治疗作为钻孔引流术后的辅助治疗,有效促进了患者术后脑组织复张,我们分析高压氧治疗促进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脑复张的可能机制为术后及时给予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不仅提高了患者高动脉血氧分压,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血氧含量及组织氧含量和氧贮备,增加组织内毛细血管血氧弥散半径,提高了脑组织细胞氧的供应和利用,并维持神经细胞的能量供应,改善脑微循环,此外,高压氧还提高了血氧屏障的完整性,使脑血流量下降,液体从血管内的外渗情况也随之减少,减少再出血及复发。因此,钻孔引流术联合高压氧治疗,既能引出高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血性液体,解除了占位效应及脑组织外部压力,又有效促进萎缩脑组织最大程度重新复张,可明显促进术后残留血肿的吸收,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树源,只达石.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98-900.

[2]张永森,王玉峰,赵家鹏,等.慢性硬膜下血肿36例钻孔引流及并发症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6):79-79.

[3]张敏新.微创穿刺术与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评价[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29(1):55-56.

[4]刘峥,陈宏颉,张锡增,等.锥颅引流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失败的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5(1):50-51.

[5]段军伟,唐晓平,王远传,等.高压氧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脑复张的影响[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0,26(9):829-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