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疗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疗法

任传枝

任传枝(河南省新乡县人民医院453700)

【中图分类号】R681.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3-0192-02

【摘要】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腰椎间盘受到挤压、牵拉或扭转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马尾或神经根,产生腰腿痛等症状,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本病以往命名很多,如椎间盘滑脱、椎间盘脱出、椎间盘破裂、椎间盘损伤、髓核突出、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等,现在比较公认、统一的命名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目的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疗法。方法根据临床经验总结非手术疗法的原则以及具体治疗细节。结论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以卧床休息为主要方法,特别是中年人,应以非手术疗法为主,避免椎间盘摘除后,椎间隙变窄,椎体塌陷,并发椎管狭窄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疗法

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腰椎间盘受到挤压、牵拉或扭转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马尾或神经根,产生腰腿痛等症状,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本病以往命名很多,如椎间盘滑脱、椎间盘脱出、椎间盘破裂、椎间盘损伤、髓核突出、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等,现在比较公认、统一的命名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非手术疗法的原则:①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增加椎间盘外压力,促使突出物回纳,为纤维环的修复创造有利条件。②改变突出物的位置,松解粘连,减轻或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③加强局部气血循环,促使受损伤的神经根恢复正常功能。

(1)手法治疗

手法治疗具有活血化瘀,舒经活络,整复腰椎畸形之功效,达到使髓核复位,松解神经根受压的目的,因而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手法复位适用于初次发作,病程尚短,或病程长但症状较轻;单侧凸起型和破裂型,青壮年患者为宜。手法禁忌证为:①中央型突出的患者。②骨质增生明显,或突出物有钙化者。③病程长,多次手法治疗效果不佳或反复发作者。

常用的治疗手法有按、揉、点、压、滚、摇、扳、抖等。目前流行的定点旋转复位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以棘突向左偏歪为例介绍如下:患者端坐于方凳上,两脚分开与肩等宽,助手面对患者,以两腿夹住患者的左大腿,双手压住右大腿根部,维持患者正坐姿势;术者正坐在患者之后,右手自患者右腋下伸向前,掌压颈后,患者稍低头,同时嘱患者臀部坐正不移动,术者左手拇指顶住偏向左侧之棘突,然后右手压患者颈部使身体前屈90°,接着向右侧弯,尽量大于45°,在最大侧弯时,术者以右上肢牵引患者躯干向后内侧旋转;同时左手拇指向右推顶棘突。立即可觉察指下椎骨微微错动,并发出“喀啪”声响。之后双手拇指从上至下理顺棘上韧带,同时松动腰肌,最后一手拇指从上至下顺次按压棘突,检查偏歪之棘突是否拨正,上下棘突间是否等宽。如果患者棘突向右侧偏歪,则手法操作相反。

(2)牵引治疗

牵引可以拉宽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内的压力,同时扩大椎间孔和神经根管,促使突出物的回纳和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因此,常用的是骨盆牵引。即在腰部系上腰带,每侧牵引重量为10~20kg,足跟一侧床架抬高15°左右,便于对抗牵引,每次牵引30~60分钟,根据病情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3)药物治疗

气滞血瘀型:治以活血化瘀、舒筋止痛,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也可选用三七伤药片、红药片等中成药。

肝肾亏损型:治以滋补肝肾、舒筋通络,方用杜仲散加减,也可选用六味地黄丸、补肾强身片等中成药。

外感型:风寒湿互阻者,可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减,亦可用大活络丹、疏风定痛丸等中成药。

(4)针灸疗法

主穴:①突痛穴:在髓核较突出部位的压痛点;②突对穴:与突痛穴相对,在脊柱的另一侧;③椎中穴:在突痛与突对两穴中间(亦在病变椎节棘突中间)。④下痛穴:在椎中穴下寻最明显之压痛点,大约在骶椎之间隙。

配穴:①L4~L5椎间盘突出取秩边、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太冲等穴。②L5~S1椎间盘突出取次谬、承扶、委中、承筋、昆仑等穴。③肝肾虚损:取肝俞、肾俞、三阴交、太溪等穴。

灸法:①在椎中穴和下痛穴的针柄上插约6分厚的清艾卷,距皮肤1寸多,然后从艾卷下方点燃。②隔姜灸:取鲜姜两大片,每片二分厚,用竹签刺满小孔,取三分厚清艾卷放在姜片上并用细竹签固定,点燃放在主穴突痛穴、突对穴上,灸至皮肤发热微红时可上下移动。

【注意事项】①选用30~32号、1.5~2.0寸的无菌不锈钢针,针剌主穴。②针突痛穴、突对穴时,针尖对皮肤呈约35°角向脊椎方向斜刺,椎中穴直刺,进针约0.5寸左右。③手法采用虚补实泻;突对穴先进针。④病人取俯卧位,腹部用棉枕垫起。⑤防止烫伤。⑥出针后用拇指点压夹脊穴。

(5)药物封闭疗法:是椎间盘突出症急性炎症水肿期,患者疼痛严重,行之有效的力法。

【临床体会】

1.由于脊柱的振荡效应力,正常人的椎间盘都有不同程度的突出,但由于肌力好,椎间膀正常,椎曲正常,不致于刺激神经根和硬脊膜,因此CT、MRI诊断的椎间盘突出,就不一定有症状。临床诊断椎间盘突出症,必须以神经根压迫或硬脊膜受压,出现神经根痛的腰腿痛或硬葡膜受压的双下肢疼痛、麻痹为诊断依据。也就是说,临床医生必须严格按照检查体征,不能不考虑病人的症状体征,不能仅凭CT、MRI的影像表现而诊断椎间盘突出症,这样才能避免误诊。

2.中老年人的椎间盘突出多是陈旧性突出、退化,是青壮年时突出并已退化。因突吐的椎间盘是由于关节突关节不稳定导致神经根受压,产生急性腰腿痛,处理原则上按侧隐窝狭窄症处理,如手术治疗必须根管扩容,否则效果不佳。

3.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以卧床休息为主要方法,一般非手术疗法也能治愈。如患名迫切要求手术,手术疗法适应证选择得当,效果也可以,但要注意保护关节突关节的稳定性,特别是中年人,应以非手术疗法为主,避免椎间盘摘除后,椎间隙变窄,椎体塌陷,并发椎管狭窄症,特别是中青人和椎间盘手术后,继发男性阳痿,已屡有极道,应予重视。

参考文献

[1]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14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