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公路交通应急及运输保障体系的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论我国公路交通应急及运输保障体系的建设

高鑫权许明

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交通运输局黑龙江双鸭山155811

摘要:近年来,在各类重特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交通运输应急管理体系在运行中存在一些问题。随着交通运输部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新形势、新事件、新问题的不断涌现,对现有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提出了挑战。

关键词:公路交通;应急保障体系;问题;建设措施

1.前言

公路交通应急运输保障作为国家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强应急管理,建立健全应急保障机制,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交通行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

2.我国公路应急运输保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各级交通主管部门注重了公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的建设工作,并制定了相关应急预案,在今年罕见的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等重大事件的应急运输保障中也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但总体来看,公路交通应急保障体系还十分薄弱,预案体系和体制、机制与法制尚不完善,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公路交通应急体系不完善,缺乏总体规划。公路交通应急预案体系不科学、不完整,可操作性差,存在储备运力结构不合理、集结地不能满足需要、基础台账不规范、燃料和附属装备不足、车辆维修和后勤生活保障跟不上、通信预案缺乏等问题。

2.2公路交通应急保障的技术支撑体系薄弱,应急保障技术水平低。道路运输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衔接不充分,各级运输保障指挥机构间信息沟通不准确、不及时。

2.3公路交通应急保障队伍不健全,缺乏利益保障和约束力,缺少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演练,应急管理软硬件投入较少。

2.4相关应急法规和政策滞后,应急处理缺乏法律法规保障,安全风险大,责任风险大。

2.5公共财政应急保障机制不完善,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基础投入不足,如集结地、维修点建设缺乏资金投入;缺乏应急补偿机制,资金补偿范围单一、补偿标准不明确等。

3.交通运输应急管理体系构成

交通运输应急工作主要涉及水路交通运输、公路交通运输、城市客运和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等方面,承担水上搜救、溢油应急、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处置、公路和航道抢通、应急运输保障以及特殊的政治、军事、救灾抢险任务等。依据国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构成和核心内容,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也应以“一案三制”为核心框架。具体包括:

3.1交通运输应急预案体系

交通运输应急预案体系是指由国家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序列、各级政府交通运输部门应急预案序列、各级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基层组织制定的应急预案序列构成的有内在联系的预案网络。专项应急预案是为应对突发事件而预先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工作方案,这里主要是指受国务院委托由交通运输部牵头处置、需要其他部委配合的突发事件专项预案,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区县级。部门应急预案是指在交通运输部门内部即可处置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即部门预案,也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区县级。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则是对应急行动的细化。

3.2交通运输应急管理法制

在交通运输应急管理体系中,应急管理法制主要是指国家、交通运输部门颁布的与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政府文件等等。从具体内容上看,涵盖宪法中的紧急条款、综合的突发事件应对法或紧急状态法、单行的部门应急法、有关部门关于应急法的实施细则及针对应急管理法制某一独立环节的专门立法等。

3.3交通运输应急管理体制

交通运输应急管理体制主要是指交通运输部门受国务院委托主责应对、其他部门配合,或交通运输部门主责应对,或其他部门主责应对交通运输部门配合的交通运输突发事件中应急组织体系以及各部门的职责,如各类交通运输突发事件的应急领导机构、专项指挥机构、应急小组、日常办事机构等等。

3.4交通运输应急管理机制

应急管理机制是指在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全过程中,采取的各种制度化、程序化的应急管理方法与措施。按照应急管理的过程,应急管理机制主要有20个工作机制,包括社会管理机制、风险防范机制、应急准备机制、宣传教育培训机制、社会动员机制、事件监测机制、事件研判机制、事件预警机制、国际合作机制、先期处置机制、快速评估机制、决策指挥机制、协调联动机制、信息发布机制、恢复重建机制、心理救援机制、调查评估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这20个机制围绕着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在同一的管理框架下相互融会贯通、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共同构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4.提高公路交通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的有效措施

4.1加快公路交通应急体系建设步伐

尽快编制《“十一五”期间公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统一指导全国各级公路交通应急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明确应急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发展目标和发展阶段及其重点任务。加强公路交通应急组织领导,建立并强化应急管理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由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和单位领导与专家组成的公路交通应急管理委员会,作为公路交通应急事件的议事协调机构,进行跨部门的综合性决策与指挥,充分发挥政府在应急管理的主导与综合协调作用。

4.2加快交通应急工作机制的建设步伐

加强预测预警机制建设。建立完善的4级预警体系,形成规范的预警信息发布、更改、解除程序,并制订和完善违规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与政府其他相关部门和新闻机构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收集国内外突发公共事件的各种信息,形成信息筛选、统计、分析机制,提高信息分析研判能力和预测预警水平。加强信息报告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应急信息报告、举报、传递和共享机制,建立应急值班、联络渠道、紧急会商、信息报告等制度,明确各级别的应急信息报告的标准、时限和程序,实行分级上报,归口处理,同级共享的信息报告机制。加强应急决策机制建设,建立责任明确的科学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危机决策的问责机制建设,明确规定相关行政领导对于各类应急事件的决策权利与职责范围,以及责任追究的相关细则,积极探索建立应急保障事后独立调查制度。加强信息发布机制、社会动员机制、恢复重建机制、调查评估机制、应急运输补偿机制的建设。

4.3加强公路交通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预案演练工作

建立公路交通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各类、各级交通应急预案的衔接与互补性,修订或编制相应级别的公路交通应急保障预案,形成种类齐全、覆盖面广,具有较强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公路交通应急危险源调查,明确管理对象,开展风险隐患的风险评估分析,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详细规定突发公共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运行机制和责任以及工作流程,实现动态管理与监控。整合现有各级各类公共安全、应急救援与应急保障的相关培训与演练设施等资源,逐步建设应急科普、宣教、培训和演练基地,规范培训和演练内容,逐步形成覆盖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培训和演练体系,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5.结束语

结合交通运输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需求,构建了交通运输应急管理体系,将丰富和完善交通运输体系,切实提高我国交通运输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有力地支持交通运输应急保障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邱霈恩.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探略[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6,03:78-86.

[2]钟开斌.“一案三制”: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J].南京社会科学,2017,11:7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