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题眼避陷阱强意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1

抓题眼避陷阱强意识

唐韩勇

广西桂林市灌阳县灌阳高中唐韩勇

一、抓题眼

所谓“题眼”,是指试题考查的重点或主旨所在。找准了“题眼”就是找到了解题的关键、解题的突破口,这为理清解题思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审题时要努力挖掘题目中显性的或隐性的“题眼”。找准“题眼”,快速解题,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做后盾,一般从下列途径寻找“题眼”:

(1)从空间构型、物质组成方面寻找

如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粒子可能为CH4、P4、NH4+;三角锥形结构的可能为NH3;直线型非极性分子可能为CO2、CH≡CH、CS2;正六边形结构为苯(C6H6);两元素以l∶l或l∶2形成液态化合物必为H2O2和H2O等。

(2)从物质的一些特殊性质方面寻找

如臭鸡蛋气味气体必为H2S;黄绿色气体为Cl2;红棕色为NO2或Br2蒸气;碱性气体为NH3;遇Fe3+显血红色的必为SCN-,显紫色的为苯酚;遇淀粉显蓝色的必为I2;有刺激性臭味的淡蓝色气体必为O3;焰色反应为黄色火焰的必含Na元素,为紫色火焰的含K元素;常温下为液态的非金属单质必为Br2等。

(3)从反应类型方面寻找

如同一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气态氧化物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单质和水,则该元素可能为S或N;能“三合一”的反应:NH3、H2O、CO2,或氢氧化亚铁、水、氧气,或NO2、O2、H2O;能“一分三”的反应有:KMnO4、NaHCO3、NH4HCO3、(NH4)2CO3、HNO3分解等。

(4)从反应特征现象方面寻找

如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先变浑浊后澄清的无气味气体为CO2,有气味气体为SO2;燃烧呈苍白色火焰必为H2在Cl2中燃烧;溶液中加碱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变灰绿色,最后呈红褐色,则溶液中必有Fe2+;遇空气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气体必为NO。能使湿润紫色石蕊试纸变蓝,遇到NH3形成白烟的为HCl,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加热后又变红的无色气体为SO2等。

(5)从反应条件方面寻找

如不加热,加入MnO2即产生气体的是H2O2;需控制在170℃的反应,必为制乙烯的反应;用FeBr3作催化剂的反应为制溴苯的反应;在光照条件下与卤素单质反应的有机物为烷烃;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加热条件下的反应为卤代烃的消去;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加热条件下的反应为卤代烃或酯的水解等。

二、避陷阱

在高考试题中,命题人往往设置“陷阱”,它可以校正学生掌握知识不准确、考虑问题不全面等毛病,同时也对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例如,在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在①锰、②二氧化锰、③高锰酸钾中,可以做催化剂的是()。

A.①②B.①②③C.②D.②③

分析如果对催化剂的概念模糊不清,认为只要能使氯酸钾受热分解速率加快的物质就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其中锰与氯酸钾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的分解也能产生二氧化锰,以此掉进命题人设置的“陷阱”而误选B。其实催化剂概念包含两层意思:①改变反应速率;②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由此本题答案选C。

三、强意识

学生在应试情景下解决化学问题,并不按逻辑分类的解题方法进行思维,而是依据阅读题目时对题目问题产生的总体知觉和原潜在的思维意识做出解题反映。学生解决化学问题,不仅需要相关的化学知识,还要有正确的解题观点,明确的思维意识。学生解决化学问题应具备的思维意识主要包括:守恒意识、类比意识、整体意识等。

1.守恒意识

根据某些量守恒的关系进行解题,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解题快速,是中学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守恒法的最基本原理为质量守恒定律,并由此衍生出来:一切化学变化中都存在微粒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得失电子守恒,化合物的化学式存在元素正、负化合价总数相等,电解质溶液中存在阴、阳离子电荷守恒。

2.类比意识

在学习化学知识和解答化学问题时,将所接触的新物质、新问题进行归类比较,根据同类物质的性质及递变规律来认识新物质,模仿同类问题的处理方法来解决新问题,这种思维意识就是类比意识。类比是学习化学知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思维方法,同一类物质、同一类型的化学反应、同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都可进行类比。

3.整体意识

用整体思想去把握问题的结构,发掘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而不拘泥于问题的某些细节和个别因子,这种思维意识就是整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