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速道岔工电联合整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谈提速道岔工电联合整治

刘府平

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喀什工务段新疆喀什844000

摘要:道岔是铁路运输中最重要的基础设备,也是设备最薄弱的结构。它构造复杂、受列车冲击力大、技术标准要求高,是工、电日常维护的难点和重点。由于道岔设备属于工、电两个单位的管理,存在专业结合的问题。设备相互牵连,相互影响。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本文通过探索联合作业和电力的长期运行机制,促进工电联整后的生产组织模式,提高道岔联合部门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铁路道岔;工电联合、整治措施

1引言

提速道岔转辙位置的检测与维护是日常维护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虽然工务和电务人员在不断改进和提升维修措施,增加了检查和维修的强度,但仍然没有设备来停止提速道岔的转辙部件故障。除道岔转辙设备故障外,还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方法和措施。

2造成提速道岔转辙部位设备故障的主要病害问题

(1)道岔转辙的部件松动脱落,导致轨道扳动不到位,道岔失表。(2)转辙机不正确,电务锁闭框调至极限造成锁闭杆与锁闭铁摩擦、别卡,使转辙困难,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3)道岔锁钩上下没有间隙,道岔位置和反位转换有异常声响,尖轨有抗劲,或者道岔位置和反位不能正常转换。(4)轨头与滑床板之间的间隙超过标准。在开关被拉开后,不接触基础钢轨,导致道岔失表。(5)从轨斥离尖轨锁钩凹槽与锁闭杆凸台作用面离缝(假开程)或尖轨头和基本轨道的非闭合杆贴合不紧密,导致道岔锁异常或解锁。

3问题产生的原因

1,施工遗留:施工单位在道岔装配时不按标准装配,只注重效率和不注重质量,不考虑将来的维修困难。2,设备管理单位在验收时不能充分识别设备的深层问题,即使发现也受封锁点的限制,不能及时解决。3,思想认识本位主义的存在,日常的维护工作,各工科部门的各项标准的贯彻执行,都认为他们的设备是正常的,各行其是,不能站在问题的立场上处理设备故障。4,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正确,经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导致天天整治天天整,天天封锁天天封,设备的缺点永远无法完全解决。5,电务部门的一些工作人员一直认为,道岔的密贴力应该松开一点,以减轻道岔的作用力,从而导致道岔顶端与中间道岔之间的间隙。把道岔密贴的标准人为确定为用脚踩锁勾活动就为合适,不是用《修规》的标准调整密贴力,把4mm不锁闭、2mm锁闭和6mm锁闭、4mm不锁闭的技术标准全部丢掉了。

4工电联合整治的措施

4.1提高认识

道岔结合位置发生病害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由于管理体制、人员组织和天窗资源的不同,处理效率不高,造成结合部病害整治效果一般,天窗维修的综合利用率较低。为了进一步提高联合工作的质量,扭转之前工电两个行业“不统一”,我们把“家、融、联、继、共”五个字结合起来。一是创造一个“家”字。工电设备的集成、故障的整合、评估作为一个整体,必须积极、主动地给予、提供、互相帮助,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二是形成一个“融”字。工和电是两个专业。在管理系统中必须找到一个结合点,找到管理系统上的兼容性点,找出技术标准上的兼容性点,找到资源利用的优势点,找出生产组织中的共鸣点,找到设备的问题点,找出故障评估中的双赢点,寻找位置上的共同点。三是提倡“联盟”一词。生产、规划、检查、分析、整治、销售数量、权变应结合,学习生活也应联合拓展。四是发扬“跟随”一词。把过去的好方法运用到联合操作过程中,做好下一堂课,并定期总结。五是抓住一个“共”字。为了实现从自知到常识的转变,问题应从自省到共同检查,设备从自我稳定到共同稳定,干礼从自我利用到共同变革,安全畅通从自我保护到共同保险。

4.2道岔不方正病害的整治

道岔不方正主要是由转辙机安装缺陷、转辙机安装装置螺栓紧固不到位以及道床不稳固、尖轨爬行以及牵引点两侧枕木不方正等原因所导致的。在进行整治时可以通过调整转辙机并确保转辙机安装符合标准规范、调整加固道床、做好对于道岔尖轨安装装置的检查调整,确保安装装置的稳固。调整转辙机两端外沿与基本轨或是线路中心线处置距离的偏差并控制在5mm范围内。锁闭杆与线路中心线垂直距离的偏差应当在10mm以内。对枕木歪斜的区段进行调整。此外,通过在道岔岔枕中加增复式防爬器用以提高道岔轨枕的稳定性,应以控制轨距。

4.3针对尖轨翘头问题

尖轨翘头主要指的是尖轨的高度明显高出基本轨的轨面。尖轨翘头主要分为静止状态下的翘头和扳动过程中的翘头两大类。造成道岔出现尖轨翘头病害的原因众多:转辙部位不水平、尖轨根部或是前部有凹陷致使尖轨各处受力不均、尖轨的中部、前部滑床板偏高、尖轨的前部滑床板偏低等。在进行道岔尖轨翘头病害整治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首先对道岔的基本轨水平进行测量确保两基本轨水平。在完成对于基本轨的检测后按照滑床板-尖轨底部间隙的顺序进行检测调整确保道岔能够密贴良好且密贴力较为均衡。调整滑床板与尖轨底部的水平、密贴度。对道岔的尖轨进行矫正或是更换消除因道岔尖轨硬弯下弓所造成的翘头。

4.4加强工电联合管理

一是坚持专业化管理。线路车间选择道岔维修业务骨干,建立一个特殊的工电联整专班,并建立了一支专业道岔联合队伍和电气部门进行联合作业。经过联合操作实践,我们找到了“六先六后”的操作方法,即先工务后电务,先整体后局部,先直股后曲股,先框架后轨距,先下股后上股,先主体后附属,有效解决了道岔结合部疑难杂症。二是坚持“一岔一案一档”管理。在专业部门的指导下,工电两个部门都制定了一个格式化的工作计划模板。在联合行动之前,根据联合检查的结果,由工、电双方共同编制。明确了项目、技术标准、实施方法、操作人员、设备材料、安全措施、停工时间和停工范围。形成“一岔一案”。工务为作业主体的方案由工务牵头编制,工作完成后,将送到电气服务车间进行补充和完善。一周后,两个工作间的主任签署了两份副本到各自的讲习班。操作完成后,车间根据每个调节计划的道岔编号建立“一岔一档”,以保证保修期可以追溯到源头。

4.5提高天窗利用率

一个是月度计划。根据检查区的联合检查情况,提出了与设备结合的综合设备状况较差的车间提出建议,该车间旨在协调高质量道岔和月任务。在月度生产任务中,上报线路科纳入段月度生产任务管理。而是周计划。按照“先严重、后一般”的原则,根据病害的程度和工作的大小,确定了作业的主体,主要负责天窗的规划。对接后,车间将召开每周计划平衡会议。下一周的投票将包括在生产区域的生产计划中。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岔在列车运行作用下,始终处在动态变化中,加强日常检查,认真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通过工电联合对道岔转辙部位进行整治和维护,会大大降低设备的故障发生频率。

参考文献:

[1]李新年.大秦铁路隧道漏水工电联合整治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7(06):169-171.

[2]王金山.无缝线路胶接绝缘接头处病害原因分析及整治措施[J].上海铁道科技,2016(04):152-153.

[3]王民湘.强化道岔结合部联合整治,提高提速道岔运用质量[J].铁道通信信号,2008(09):28-29.

[4]吴炯.紧密协作做好提速道岔联合整治工作[J].铁道通信信号,2008(0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