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切割加硅油填充术后体位的护理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玻璃体切割加硅油填充术后体位的护理效果分析

李芳

(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四川乐山614000)

【摘要】目的:探究玻璃体切割加硅油填充术后体位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视网膜脱离患者,全部为其采取玻璃体切割加硅油填充术治疗。以信封法将其随机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并分别为其采取面向下体位护理与灵活体位护理,为两组比较其术后视网膜解剖学复位率与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复位率为100%,高于对照组85%的复位率;同时,研究组满意度也为100%,同样高于对照组82.5%的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玻璃体切割加硅油填充术后为其进行灵活体位护理有助于提高其术后复位效果与体位满意度。

【关键词】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术后体位;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23-0082-02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均为眼底病,临床多以玻璃体切割加硅油填充术进行治疗,并在术后为患者采取面向下体位护理,以促进视网膜解剖学复位[1]。但是这一体位很难为颈椎病患者、肥胖患者、老年或儿童患者以及冠心病患者所长时间维持,并且长期维持这一体位也容易引发躯体不适[2]。对此,本文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视网膜脱离患者,试探究灵活体位护理在玻璃体切割加硅油填充术后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视网膜脱离患者,全部为其采取玻璃体切割加硅油填充术治疗。以信封法将其随机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具体资料为:研究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1岁~69岁,平均(44.99±10.31)岁。对照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22岁~68岁,平均(45.02±10.21)岁。为两组患者比较其性别构成与平均年龄,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可采取统计学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行面向下体位护理,患者在术后一周内每日需保持面向下状态16小时,患者或取俯卧体位;或坐在床边,面部平行于地面,头部垫以U形枕,确保面部与床面保持有一定距离;或在进食或走动期间保持低头状态,面部平行于地面。

研究组行灵活体位护理,不强制患者面部必须向下,而是结合视网膜裂孔位置来选择适宜的体位。①侧位:若患者的视网膜裂孔在2点钟~4点钟位置,应为患者取右侧卧体位;若患者的视网膜裂孔在8点钟~10点钟位置,应为患者取左侧卧体位,侧卧期间在头部垫以软枕,使侧脸平行于地面,若裂孔在上方,应稍垫高枕头,反之裂孔在下方,则不必垫枕。②头低位、交替体位:若患者的视网膜裂孔在下方4点钟~8点钟位置,应为患者取头低位,即令患者取俯卧体位,将胸部垫高,使胸高头低,呈倒置状态;若患者的视网膜裂孔上下均有,应为患者取交替体位。③半靠位:若患者的视网膜裂孔在10点钟~2点钟位置,应为患者取半靠位,或垫高枕头,或调解床板使其与水平方向呈45°左右角度,令患者半靠在枕头或床板上;当然也可以按照裂孔位置使患者头侧偏,使裂孔处于最高位置。

1.3观察指标

为两组比较其术后视网膜解剖学复位率与患者满意度,患者满意度主要指对体位舒适度的满意程度,可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种情况,总满意度=满意率+一般率[3]。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所收录的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数据均以21.0版统计学检验软件SPSS进行计算。计数资料——性别构成、复位率、患者满意度的表示形式为(n,%),检验卡方值。而计量资料——平均年龄的表示形式为(),检验t值。若P<0.05,可视为两组之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复位率为100%,高于对照组85%的复位率;同时,研究组满意度也为100%,同样高于对照组82.5%的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术后视网膜解剖学复位率与患者满意度的对比(n,%)

3讨论

玻璃体切割加硅油填充术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常用术法,术后体位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患者视网膜复位效果的好坏,本文中对照组采取的标准体位——面向下体位护理严格要求患者在术后任何时间(行走、坐卧、进食等)都需要保持面部平行于地面的状态并且每日保持时间不得少于16小时,这种强制体位给患者带来的压迫会使患者产生强烈的躯体不适,进而影响到患者的睡眠质量,患者极容易因为无法耐受不舒适的体验而改变体位,最终导致视网膜复位效果不佳[4]。张玉芬在其研究中指出,玻璃体切割加硅油填充术对术后体位并没有严格的要求,只要不取仰卧体位即可,在侧卧位或头低位等体位下填充的硅油依然可以封闭在眼球正后极位置的裂孔,并且灵活体位有助于减少躯体不适的出现,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5]。这一点从本文结果得到证实,即采取灵活体位护理的研究组其术后视网膜解剖学复位率(100%vs85%)与满意度(100%vs82.5%)均高于采取面向下体位护理的对照组。

结语:

采取玻璃体切割加硅油填充术的视网膜脱离患者应在术后进行灵活体位护理,不仅可以提高对体位的满意度,还能促进视网膜的解剖学复位,获得更好的恢复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贞,王晓蕾,黄小勇,等.儿童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不同体位对疗效的影响[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8,27(08):590-593.

[2]张瑞娟,黄瑞枝.优质护理在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患者被动体位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08):97-98.

[3]张玉芬,张颖,朱清秀.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体位改良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7,38(05):760-762.

[4]卢玉文,田农,余婷,等.玻璃体切割加气体填充术后体位的护理效果[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6,29(08):862-864.

[5]张娅莉,张京红.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并发症护理探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02):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