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2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

李代强

李代强(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黄许博爱小学四川德阳618000)

【摘要】课改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崭新活力,作者结合自身点滴体会,同时积极的博采众长,特作以下探析,以期共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改小学数学情景反思民主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4)11-022-02

"课改"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课题,那么如何全心全意的为学生服务,让课改的成效惠及每位学生呢?这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课题。我们如何对待课改,又如何与落实?下面谈谈作者对小学数学课堂的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情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种积极的情感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关注力方面效果显著,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信心和积极性等方面至关重要,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锦上添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每节课堂都有特定的学习目标。情境的创设,应有助于学生学习技能、个人感悟、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为学习效率的提高夯实基础。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情景的创设应立足于教学目标。让学生沉浸在特定情景氛围中,发现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数学教师的引导应遵循具体性、明确性、创意性和启发性等原则。

2.教学情境应具有时代性。作为教师,应该用一种动态的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现代社会是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因此,情景也应体现时代性,把一些国内外热点问题纳入其中,让学生分析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增强知识的时效性。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结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和年龄特征。教学情境的形式五花八门。情境的创设应充分结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认知习惯和客观规律,对于低年龄段的学生可以采取故事,游戏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应采取自主性、协同性等形式创设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学会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将"评价标准"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学生发展的潜能。而反思教学便应运而生,反思学习是提升学生潜能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反思是一个动态化的认知过程。学生认知从最初对知识的传承到形成自身观点,而并非单纯性的继承,这就是反思的精髓所在。反思,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结合自身客观实际,去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和创造数学。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学生实际生活经验中反思。闻名遐迩的大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认识在初级水平都是从经验开始的。"尤其是一些低年龄段的学生,在日常教学中应尽量形象化和具体化,一些体现逻辑推理最好不要深入。传统教学过于注重形式化、严谨性来规范学生的思维,然而这种教学却不尽人意,尽管教师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体力,但学生的学习成绩依旧停滞不前,总是习惯于用自己的方法去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是学生在学段末最终应达到的目标。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便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一蹴而就。通过你实践得知:一切急于求成的教学,严重背离了学生独特和活泼的思维,结果只能舍本逐末。

2、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中反思。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自我评价水平,这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数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温故旧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对一些数学问题的思路和策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3、在形式各异中反思。"数学抽象"本身就是一种建构活动,这种建构并非是一种单纯的个体行为,而是一个在不同个体之间进行交流、批判和改进的过程。个体的一些所感所悟只能通过全体的检验,才能构成教学一部分。(1)教师引导促反思。当学生出现了一些错误行为后,教师不应盲目的传授正确答案。而应结合学生的具体生活经验来校正错误,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会反思。(2)集体讨论促反思。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活动既是感知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每个学生的观点都是结合自身经验而得出的,因此,当学生思维或者知识面狭窄时,学生往往过于注重结果,对于解题方法的有效性往往忽视,因此,导致一些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等等不良现象,归根结底是思维缺乏灵活性和批判性,集中体现者学生思维水平低下。有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评价结果,评价解题方法,探寻出一条省时、省力和效率高的思维方式。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学生的思维日益灵活和新颖,增强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走向民主--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改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孩子的。课改的主渠道是课堂,因此,只有将课改的新理念、新方法贯穿课堂教学的始末,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课堂才会百花争艳,这样的课堂才会永葆活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⒈改变教学空间,让孩子"无拘无束"。课堂教学活动需要在特定的课堂氛围内进行,而教学时间和空间和教学效率息息相关,为此,我们进行了以下探索: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随时随地和师生进行探讨,教师也从讲台走入学生身边,做学生的小朋友和知心人。学生可以把自己的一些点滴感悟展现到黑板和墙报上,让学生无拘无束的学习、想象、思考和选择。

⒉缩短师生距离,让孩子"畅所欲言"。数学教师应放低姿态,走到学生身边,积极用早一种轻松和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把教师视为亲朋好友,师生之间平等交流,让学生真正挣脱桎梏,主动和乐于探究。

言而总之: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是一项长期和系统的工程,非一蹴而就,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积极领悟新课改的精髓,最大程度的挖掘教材,整体把握学生的认知习惯和规律,我们一定会开创课堂教学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陆瑞琴;;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35期

2陈耕英;;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刍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27期

3易良斌;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11期

4王梅英;;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刍议[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年09期

5陈国平魏为燚;如何在新课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N];中国教师报;2006年

6吴伟华;陈文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