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集输系统提质增效措施探索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油气集输系统提质增效措施探索与应用

杨伟王晓飞秦大鹏刘宝强

中石油长庆油田第七采油厂陕西省西安市721000

摘要:油气集输涉及系统完善优化、伴生气回收利用、拉油点治理、储罐设备维护、地面管道运行、各类废液处理等多个方面,本文重点针对日常运行过程存在的瓶颈问题,研究配套工艺措施,从本质上实现提质增效。

关键词:油气集输;工艺措施;提质增效

1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国际油价持续低迷,油田集输系统管理工作在以往“提效率、降风险、促生产”为基础上,如何通过资源整合、技术创新、方案优化、工艺完善,从根本上降本降耗提升综合效益已然成为重中之重【1】。

随着运行年限延长,集输系统老化腐蚀等问题逐年增多,必须从设备材质进行改进、防腐工艺进行完善,才能保证设备流程持续平稳。集输系统涉及各类含水油、净化油交接计量,只有选配适用的计量仪器,在各环节进行完善配套,实现数字化监控,才能保证原油产量精确计量。拉油点属于临时性场站,受到道路天气等因素影响较大,罐车拉运风险大、成本高,通过完善优化工艺做到小排量连续输油,即可实现拉油点集中治理【2-5】。油气集输管道运行条件复杂,极易发生腐蚀泄露等安全环保事故,通过优化管线材质、同步配套内壁防腐工艺,重点区域完善防控措施,就能保证管道持续安全运行【6-8】。

本文通过配套工艺优化完善,从系统节能运行、场站高效运行、计量精确运行、储罐清洁运行、管道安全运行、废液环保运行六大方面,在保障生产运行安全高效的同时,实现企业综合效益稳步提升。

2提质增效工艺措施完善

2.1实现系统节能运行

按照“环网互补、综合利用”的思路,增铺站间供气管线26条70公里,回收气量2.3万方/天,为12座侏罗系站点提供了充足气源,日增加轻烃产量3吨,进一步完善了供气环网,提升了油田综合开发效益。针对原油拉运液量多、费用高、运行难等问题,综合应用混输撬、井组降回压装置、变频输油泵3项主体工艺,优化方案集中连片治理。共消灭拉油点48座,减少拉运量296方/天,年节约运费300万元。环**增集油管线、白**等5条出油管线投产初期地面系统不够完善、集输半径大。随管线更新改造优化外输流向,缩短管线总长度7.0公里,节约费用132万元。

2.2保证场站高效运行

针对场站管网腐蚀刺漏、压力容器老化问题,组织更换站内腐蚀管线2.1公里,依托专项整治更新三相分离器4具、气液分离器13具,消除了运行安全风险,保证了场站平稳运行。针对站内系统腐蚀因素多、控制难度大的问题,通过优化组合不断完善,汲取了牺牲阳极、次氯酸钠、HCC涂层三项工艺优点,实现了电化学防腐、灭菌防腐、涂层防腐的有机整合,目前累计配套89项,完善了站内流程三效合一防腐体系。站内流程连接复杂、结垢治理难度较大,通过开展加药装置专业化维护,保证防垢措施持续有效;积极优选适用性强的清垢工艺,及时清洗堵塞严重管网。更换机泵配件151套,清洗结垢管线96条,确保场站高效运行。

2.3提升计量精确运行

按照“站点固定单量、井组移动测量”的思路,新建站点单量罐7具、站内单量装置10套,解决了16座站点152个井组无法单量问题。同时配套井组移动单量装置20套,满足计量需求,准确掌握第一手生产数据。按照“统一原理、统一类型、统一精度”的原则,在集输站点前后端同时配套流量计,实时监控产量变化。针对在用流量计进行对比选型,推广容积式代替速度式和感应式流量计。新增流量计23台、更换流量计52台,尽量避免计量误差,确保产量受控运行。针对卸油台、转油站产量交接不清等问题,综合考虑安全、精度等因素,优先在产量超过200方/天的重点站库,配套电容式含水分析仪16台,实际测量误差±2%,实时计产核算,报表自动生成,保证了产量精确计量。

2.4保持储罐清洁运行

为有效清除积存油泥,保障系统高效运行。组织清理三相分离器13具、储油罐18具、除油罐12具、污油泥池8座,将重要设施内沉积油泥彻底排出系统,同时积极委托具备资质的专业队伍,及时对污油泥进行转运处理。严格按照“清洗油泥不落地、安全环保零事故”的要求,针对人工清洗难度大、风险高等问题,自主研发污油泥机械清洗和减量化装置。累计清出油泥7000方,压榨后油泥含水率80%、可减量70%,取得了较好的实用效果。成立储罐设备维护质量安全监管小组,严抓“刺洗、检查、焊接、喷砂、防腐”5个节点,全程监督重点作业工序,保证施工质量合格、储罐清洁高效运行。

2.5确保管道安全运行

按照“全面试压、重点检测、综合评估”的思路,优先完成8年以上单井管线清水试压234条。完成管道试压1378条2925公里、腐蚀检测41条155公里。组织焊补维护管线79条,整体更新腐蚀管线12条,有效预防管道泄漏风险。组织实施管道专项治理8条45.4公里、管线安全隐患治理3条14公里,老油田维护改造管道44条74公里,消除了管道运行安全风险。为延长管线使用周期,在产建和油维中优化管线防腐工艺,加强管线源头一次性内防腐工艺配套,集输管线配套挤涂内防腐工艺183公里、注水管线推广非金属管材149公里,提高管线耐腐蚀性能,消减安全环保风险。

2.6注重废液环保运行

为保证措施废液100%处理回注,新建措施废液处理站4座,总设计处理能力1250方/天,通过旋流分离、药剂中合、絮凝助凝、油泥压榨、污水回注等工艺,保证各类措施废液有效回注地层。全年累计处理量9.17万方/天,处理后水含油和悬浮物均在30毫克/升以内,符合地层回注标准。根据政府环保部门要求,积极开展三大生活基地污水处理改造,自主维护污水处理装置3套,改造优化相应流程,认真组织生活污水连片集中处理回注实验,保证全厂主要保障点生活污水全部处理达标,满足环保外排要求。

3总结及建议

3.1油气集输系统点多面广,只要深入分析全面总结,就能发现“关、停、并、转、简”等治理思路,有效提升系统运行效率。

3.2工艺技术的创新性、适用性都要以实用、简洁、有效为标准,才能逐步推进技术创新带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3.3集输系统管理工作要始终坚持“总结、完善、优化、提升”的原则,围绕“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三大目标,才能确保油气集输大动脉高效平稳。

参考文献

[1]彭飞.油气集输系统节能降耗现状与对策浅谈[J].石化技术,2018,25(10):307.

[2]孙志宏.油气集输工艺技术与节能降耗探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8(10):131-132.

[3]金光明,李晓博.高含水期油气集输处理工艺技术的探寻[J].石化技术,2018,25(09):55.

[4]刘娅娟.油气集输工艺技术与节能降耗[J].石化技术,2018,25(09):295.

[5]朱学娟,代晓东,马腾祥,刘祥伟,张连斌,李少钦,马圣伦.胜利油田桩西联合站油气集输系统节能潜力分析[J].节能,2018,37(09):56-59.

[6]李文文.关于油气集输系统的节能潜力分析[J].化工管理,2018(24):20-21.

[7]王宝海.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油气集输企业流程制度管控体系的创建和应用[J].化工管理,2018(24):92.

[8]张德祥.油气集输系统安全管理及事故预防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8(08):316-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