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网经济技术运行的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基于电网经济技术运行的策略分析

刘博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广元市昭化供电分公司四川广元628021)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工业、农业、服务业、居民生产生活用电量节节攀升。电网经济运行对降低电能消耗、提高电网企业的效益等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电网经济运行现状及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网;经济技术运行;策略

电力是非常方便并且优质的二次能源,因此被广泛应用在生产和消费的各个领域,在这种情况之下,电力工业本身就成为了能源耗能大户,从各方面的资料显示,在电网运行的整个过程中,各种能耗是非常巨大的,电力系统本身负荷业很大,所以就必须要依靠高新科技和能源的利用来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但是综合各种条件来说,电网经济运行本身实用性太强,这样一来,就很难达到节能的要求,所以对于各种经济运行效率的要求来说,还需要非常高新的技术才能实现目标。

1电网经济运行现状

1.1供电设备利用率过低

供电设备利用率过低的问题在我国电网运行中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变压器台区具体位置距负荷中心比较远,存在不合理的变压器负载率;存在变压器容量偏小而供电半径偏大的情况,不能保证额定电压和频率运行,造成损耗比重加大。此外,电网无功补偿设施严重缺乏,不配套的供用电设备导致偏低的设备利用率,从而加大了电能损耗。设备设施老化现象较为严重,甚至有很多地方的电网设备与现行标准不相匹配,严重阻碍了电网经济运行的发展。

1.2电网结构不合理

由于电网结构本身的规划设计缺乏严密的论证和系统的规划、地区用电负荷的发展变化以及新用户的不断接入,电网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长期以来,我国的电网结构比较薄弱,缺乏合理的规划,虽然不断投入、修复和改进,但距离完善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例如:占我国绝大部分的农村地区由于居民分散,所以电网布局也随之疏密不定,中低压电网实际布设严重偏离经济性要求,直接导致电力使用效益低下,设备长期低负荷运转或闲置、供电能力不稳定,山区地带断电的现象甚至频繁发生。此外,过高的线路损耗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供电企业的供电负担,导致山区地带农村电网不经济运行,长期亏损经营。

2电网经济运行的策略分析

2.1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方式

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是实现电网经济运行不可或缺的技术措施,以往主要根据运行经验或负载变化来投切主变,但这种较为粗糙的投切方式未能有效的降低变压器运行损耗,因此,还需要更为精确的方法来实现变压器的经济运行。变压器经济运行的基本原则就是在保证供电量的基础上,根据负荷的变化对主变进行及时、准确地投切,进而降低主变损耗,提高变压器运行效率,实现变压器的经济运行。一般变压器的经济运行主要从变压器配置、变压器运行模式优化以及变压器负载的经济调节这三方面来实施。具体而言就是计算出影响变压器经济运行的各项参数,如变压器的有功功率损耗、无功功率损耗、功率损耗等,然后根据参数得出变压器经济运行时投切的负载临界点,根据负载临界点来选择最佳的主变投切时机,使主变在保障供电量的基础上处于最低损耗运行状态。特别在广大的农村区域,宜使用高压引入,密布点,小容量的方式安排实施。

2.2电网线路的经济优化工作

在电网调度作业开展过程中,应注重优化配电线路联络方式,即针对互为备用、环网、双回线路、并联线等进行优化,保障变电设备处在最小损耗状态下运行。此外,在配网运行方式调配过程中,需从有功负荷经济分配角度出发,建构环形供电网络,并针对供电网络两端压降进行检测,保障压降的相等性,力图寻求经济功率断开点,打造经济运行电网环境。要提升电网运作效率,作业单位应加强对带电作业的推广力度,即减少停电时间,以双回电路并列设置形式,突出经济运行特点。在电网操控过程中配置电网补偿装置等,控制线路损耗现象,达到经济运行效果。由于配网运行方式关系着电网线路损耗程度,在电网运行过程中,应注重对配电线路进行调节,迎合电网经济运行条件。

2.3对电网结构的优化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电力系统市场化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要想提升电力企业的竞争力,就需要在确保电力系统安全性和高效性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电网建设以及运行中的成本,因此电力网架结构的优化已经成为电网发展的首当其冲的问题。电力网架结构优化要求电力企业遵照安全稳定、电压等级分配、服务模式多样化三原则来制定电力网架结构以及相关方面的升级和改造。首先,电力企业要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当用电量出现大幅度上升时,要按照科学合理的方式将部分电量进行转移,保证电力线路功能处在正常状态;其次,电力供应过程中电压等级要按实际需求分配,以提高用电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并降低运行维护成本;第三,电力系统服务的对象分布在不同的领域,每个用户都有其自身的需求特点,这样就需要电网结构具有多种运行模式,能够满足用户不同的用电需求。

2.4双线并馈运行方式的应用

电网的经济运行是以电网的持续、可靠、运行为基础的,因为只有保证电网运行的稳定性,才能减少事故跳闸的次数、缩短停电时间、增加了供电量,进而提高电网运行经济性,而大量运行实践表明双线并馈运行方式不失为一条实现电网可靠运行的有效途径。双线并馈运行即两条馈供线路并列运行,双线并馈运行的深入应用及普及可以改变运行、检修部门不了解电网实际情况的局面,促进生产、调度、检修、运行等各环节的联动与协作,通过统筹部署、全员参与、多方协作、力量凝聚来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进而以确保电网可靠运行为基础来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实现电网的经济运行。需要注意的是,双线并馈运行虽然能有效提高电网的输电容量,可实现故障或检修状态下电网运行的灵活调整及变换,进而提高供电的经济性。但双线并馈运行方式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特别是继电保护设备的配合整定工序较为复杂,这就决定了在应用和普及双线并馈运行方式时需综合考虑自动装置、继电保护等各项要素,在充分发挥双线并馈技术优势的同时,又保证了电网运行的整体经济效益。

2.5采用智能技术,减少断电损失

电力系统包括不同的组成部分,例如输电网、配电网及变电站等,每个部分都有各自的特点,同时有自身的地理坐标。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这些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更新必须要系统地进行,这就需要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能够对空间地理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存储以及分析处理,同时也具有空间信息定位和查询的功能,能够给网架结构优化提供技术支持。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能够建立起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库,在电力网架结构优化中发挥特殊作用,较为科学的方式就是按照网架结构所具有的特点设计出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数据结构模型。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基础的电力系统网架结构优化策略要求加快数据可视化发展,确定分区主线位置和负荷点链接模式。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当前电网经济运行过程当中的技术手段和相关的管理措施尽管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但电网经济运行的效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供电量成为判断经济发展趋势的重要指标,而作为相关电网运行的工作人员,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各方面素质和技术水平,创新技术运用,为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和合理性,不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连育智.地区电网经济运行影响因素分析及策略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5).

[2]张劲松.电网经济运行分析及对策分析[J].消费电子,2012(10X):8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