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学实践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1

幼儿园数学教学实践探析

马凤丽

马凤丽

(大名县第二幼儿园河北大名056900)

幼儿数学教学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巨变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向教育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挑战,幼儿园数学教学同样也面临这种挑战。在现代幼儿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数学教育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因而幼儿数学教学必须研究现存的这些问题,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法,以适应新世纪的幼儿数学教育。

1.建立融洽的师幼关系,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有了良好的师幼关系,教师的主导性与幼儿的主体性便得到充分发挥,幼儿就能信心百倍地学习,在学习中也就富于探索和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效率肯定会明显提高。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倾注爱心和热情,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对他们寄予热切的希望,就会出现“皮克马利翁效应”,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对教育对象一视同仁,在给能力较强的幼儿“锦上添花”时,一定要注意为中间生和弱势群体“雪中送炭”,使其向优等生转化。幼儿由“亲其师”“敬其师”到“信其道”,从而乐于接受教诲,乐于投入学习。

2.增强操作材料的趣味性

教师要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哪一年龄段的幼儿喜欢用什么样的操作材料,某一活动该采用什么样的操作材料要做到心中有数。如幼儿智能学具、多功能插板、珠算器、插塑雪花片、沙盘教具、游戏卡、圆点卡等操作材料颜色鲜艳,很受幼儿的喜爱。教师要多下功夫,巧选材料,为幼儿制作出适合其特点的操作材料。同时,在提供材料时,要注意诱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们在数学教育中提倡玩中学,提供材料要把玩具、材料一体化,从而体现游戏、学习一体化。比如:提供数学竞赛游戏材料,用接龙游戏卡片,在接龙游戏中进行数序练习;用分类盒进行物体分类操作学习;用易拉罐做算式滚筒,进行加减运算练习等。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材料要做到种类多、数量多、有层次。

3.教育形式和方法要求与幼儿的生活更为贴近

儿童的发展是分阶段实现的,在发展的每个阶段,儿童都以他的生活为基础而形成他自己的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方式。个体从出生起就置身于充满形状、大小、数量、位置等等关系的数学世界,在和这样的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们建构着自己的认知,实现着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因而只有贴近幼儿生活内容的数学教育才容易为幼儿理解和接受。

4.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积极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启迪幼儿的思维,让幼儿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幼儿的灵感往往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有疑才能激发幼儿认知上的矛盾,使幼儿处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将幼儿的兴奋点转移到教师提供的新知背景中,从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引发幼儿探索问题的热情。这样幼儿兴趣浓厚,会带着问题学习,在主动探究中获取、应用知识,使其心智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5.变机械活动为幼儿乐于接受的发现、探究活动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逻辑性与辨证性。幼儿难以理解,因此,在具体的传授数学知识时,需要教师把枯燥的知识转化为幼儿能理解、易于理解的知识,运用适当的方法把逻辑性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化难为易,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于浅显易懂的道理中。强调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在于挖掘儿童的智力潜能,最大限度的保护幼儿发现、探究的能力,而在思维的训练中,则包含着一种推理的过程,二者结合起来,使儿童在不断积累数学经验的基础上,促进儿童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的学习,不能仅仅只局限于背诵,而要让儿童觉得数学是有意义的,有趣味的,在推理与发现中发现数学关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