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活与作文的桥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构建生活与作文的桥梁

尚恩旺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尚恩旺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寇家塬镇车家塬小学718200

摘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树立起生活作文观,让学生把作文看作是一次聊天,一次愉快的放松的充满乐趣的交流;把作文当作联系各学科的桥梁,当我们用心去体验作品中的境界,认识大自然的规律,把握教学的奥秘,实际就是在充实生活,在体验生活,实际上也是完成文章信息的积累;让学生体会到作文即是一种生活。

关键词:小学作文语文生活作文

小学生活作文是小学生走进现实生活,运用生活信息,依据自身生活与情感的积累,把现实世界的事物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的随感、随意、随情作文。

一、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背景

所谓生活化作文,其实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建立在自己的实际经历和由此产生的真情实感的基础上。生活化作文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主张作文应当让青少年根据自己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件和体会,顺其自然地以文字形式表述出来。生活化作文的出现符合人的表达特点和规律,是一种具有教育思想价值的作文指导和写作模式。它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到他们自己生活的现实世界中,并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自由地进行意见表达和陈述,是一种自然的情感流露。学生在进行语言能力锻炼和培养的同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主题人格,即从生活出发、从实际出发的人格特点,从而把写作和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儿童的生活世界是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其中充满了诸多有意义的人、情、景、物,而写作教学的主要任务即是教会学生用心、用真情实感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描述感受。

二、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实现路径

1.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1)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内外生活,让学生广泛地接触自然,深入社会,让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映入学生的脑海,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①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例如:让学生亲自尝试翻地、播种,捉虫、施肥等,跟踪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以及与阳光、水分、气候的关系,并从中体验劳动的辛苦与乐趣;让学生饲养小动物,观察小动物的成长过程,培养他们与小动物之间的情感等。②让家长带领学生游览大自然。如游览赤土山、水上公园、欣赏美丽的果园、饱览壮丽的翠峰寺,领悟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③引导学生参观访问。如参观家乡的开发区、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巨变、了解农民的致富之路等。④经常参加社会服务活动。如清扫街道、帮助孤寡老人等。此外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如举办歌咏比赛、玩各种游戏、庆六一文艺演出、讲故事比赛等)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就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做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2)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素材积累。日常生活中的洗衣、做饭、婚嫁迎娶、朋友往来……这些都是写作的素材。教师应激励学生多参加各种活动,目睹新人新事、喜事丧事、丑事恶事,尽可能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而丰富见闻,获得多种不同的写作素材。

2.命题新突破,诱发学生的写作欲。

(1)贴近生活。陈旧老套的作文题是束缚学生创作思维的枷锁,也是让学生感到作文无话可说的祸根。因此,作文命题中,要注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命题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新颖、有趣。如写人方面,可从家庭成员或邻居写起,如《勤劳的××》;记事方面,从农家生活写起,如《插秧》、《婚嫁》。这些内容均来自学生“生活近区”,生活味道浓厚,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命题要自主。命题作文的缺点之一是题目统一,限制过死,特别是规定了题材的题目更易使学生望题兴叹。作文本无定法,应让学生自由写作,放飞思维,给学生作文“松绑”,打破不必要的限制,不过分注重“细枝末节”,给学生作文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因此,在作文时,教师要尽量改变过去命题的模式,代之以半命题、无命题的自由作文。命题材料要多留空白点。空白点越多,约束就越少,给学生留出自由想象的空间就越开阔。选取填充式命题,让学生根据其兴趣爱好、生活实际补题选材,可以增加命题的灵活性,以解决“无米为炊”的问题。如《第一次……》,全班50名学生就补充了“做饭”、“获奖”、“包饺子”、“洗衣服”、“逛公园”、“登台表演”等31个题目,思路之广,材料之新,出人意料。自我补题,切合实际,因而大多数学生可写出真情实感。

3.引导小学生主动用生活写作。

(1)开启小学生的想象空间。想象力学生写作的灵感来源,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激发学生对写作主题的好奇心。即教师要多提出“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想象和思考,最终实现对学生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思考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例如,在“我的理想”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爱好、未来想要做什么工作、实现理想时遇到的困难,又要怎么解决等理想性问题,进而开启学生的想象空间,最终实现学生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让小学生爱上写作。教师要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多提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激发学生对作文学习的兴趣。而且,兴趣话题一定要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更容易将生活经验写进作文当中。例如,教师可以讲述学生熟悉的“奥特曼”动画情节、“生日聚会”情节等,让学生先感受到“正义感”和“快乐感”,然后再提出“假如我是奥特曼”和“我的生日”作文题目,让学生一下子就想到写作的素材,进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并使学生爱上写作。

总之,我们要努力构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大课堂,让学生在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中学作文、用作文,这样就会让每个学生爱上作文,会写作文,写出贴近生活和充满真情实感的好习作来。

参考文献

[1]李淑芳作文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5)。

[2]陈佩红让生活走进作文让作文走近生活——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刍议[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2)。

[3]韩蕊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创新作文[J].学周刊,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