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期患者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老年期患者的护理

郭敏徐润秋

郭敏徐润秋(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安徽滁州239000)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1-0323-02

【摘要】本人依据长期在基层医院从事护理工作的经验,怎样使老年病人减轻疾病造成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老年期心理护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细微的观察和思考。并提出了科学而又实际的解决办法。据资料记载:中国社会老龄化速度快于全国总人口增长速度。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关键词】老年期护理

老年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其生理、心理均有明显变化,并易患许多疾病。因此了解老年期的变化特点,及时予以心身护理,就能够使他们切实提高生活质量,且愉快地度过平安幸福的晚年生活。

老年期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1.慢性病,长期吃药

由于许多老年人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因此吃一种或多种药,一直困扰着老年患者。

2.能力下降(身体器官能力下降)

认知变化:随着年龄增长,感知觉的适应性变化最为明显。其表现为视力明显减退,出现所谓的“老花眼”;听力下降,尤以70岁以后明显;味觉、嗅觉、皮肤觉在60岁以后都有明显下降;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均减退。在思维的变化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脑组织质量和脑细胞数减少、萎缩,致使思维迟缓。

3.情绪不振

由社会人变成自由人,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一些人在短期内会感到不适应,一些人由于权势的失落而诱发了孤独感;一些人由于子女关心照顾的较少,或失去配偶等因素而导致的孤独和苦楚。随之便带来情绪上的变化,具体表现为消沉、郁闷、烦躁等。

4.睡眠与饮食

老年病人一般睡眠都比较差,睡眠质量不高。消化功能下降,慢性病的存在导致忌食种类多。

5.个人卫生

对于体能下降或行动不便者更为重要。

老年期身心护理方法

1.生活护理

此项对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更为重要。如对老慢支、肺心病者,因肺活量减弱而导致肺功能下降、咳嗽、咯痰困难,家属要鼓励病人咯痰,帮助病人翻身拍背以利痰液排出,防止发生肺部感染;对脑中风瘫痪的病人,家属要定时帮助病人翻身,酒精擦背,以防发生褥疮。对老年体弱,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要常帮其清洁皮肤、定期洗头、理发和刮胡须,常用盐水漱口,用纱布揩洗牙齿,牙龈,保持口腔及全身清洁卫生,每晚用温水洗脚科学饮食与合理营养对老年人病体的康复十分重要,老年人应吃清淡、软烂,营养丰富的饮食。一日三餐要荤素搭配、稀稠结合,多吃豆类制品、新鲜蔬菜与瓜果。同时还应注意饮食与疾病的关系,慢性喘息性气管炎病人应忌吃海鲜食物,以免引起过敏性反应而加重病情;高血压、心、脑、肾病患者宜吃低胆固醇、低盐饮食;糖尿病患者应注意控制主食量、忌食蔗糖及甜食品。老年人由于牙齿受损咀嚼不便,蔬菜摄入较少,加上胃肠功能减弱,肠蠕动减缓,常常引起粪块干燥,大便秘结,排便困难,给病人增加了不少痛苦。因此,家属要让病人多吃瓜果和煮熟煮烂的蔬菜,以增加粗纤维的摄入,促进肠蠕动,通畅大便。另外,还要让病人多喝开水,以利体内毒素的排除。

2.用药护理

由于老年人胃肠道吸收延缓,肝功能及酶系活性降低,应适当减少用量,尽量减少用药品种,能用一种药治疗的,就不用两种或更多的药物,切忌堆积疗法。要尽可能用最小的有效剂量。控制老年人的输液量,一般每天输液量控制在1500ml以内为宜,输生理盐水每天不得超过500ml;在输葡萄糖注射液时要警惕病人有无糖尿病,如有糖尿病应加适量胰岛素及钾盐。

3.心理护理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除了充分考虑到医疗护理因素之外,还有注重社会、家庭等诸多面的调节因素,以期同心协力,帮助老年人安享平安幸福的晚年旅程。

首先要帮助老年人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规律,并参与一些适度的脑体、轻体力劳动体验:让老年人学会安排规律的生活与合理的作息时间,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体质状况,有选择性、有规律地参与一些必要的脑力或者轻体力运动。这些活动包括跑步、打球等体力运动,或者下棋、打牌等脑力运动。这样,不仅能使老年人增强体质,还能延缓其大脑功能的衰退,有效地延缓记忆力的减退、思维能力和精力等高级心理功能的减退。二是帮助老年人过好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生活,和睦幸福的家庭生活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基础。三是要帮助老年人时常保持与外界环境的接触。这种接触,就是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这样既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愉悦心情,又可以及时的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总之,老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是老年人身体及心理极易出现问题的时期。因此,就应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变化特点,及时发现老年人的变化,并及时帮助老年人保持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及时帮助老人治疗一些慢性疾病,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从而健康愉快地度过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