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3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

潘艳丽

王训腾李丽娟彭早/重庆理工大学

【摘要】新世纪的国学热兴起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激起了全国人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国学热方兴未艾,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就什么是国学,不同的学者都有不同的解释。本文会对国学的现状,国学热产生的原因,以及复兴国学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国学热;原因;问题

国学热迅速的向全国蔓延,各地的国学研究院,各高校的国学教学都在不断地涌现出来。什么是国学,有学者认为国学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种称呼,有的学者认为“国学的内涵,就是从事国学研究的内容”[1],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2]总的来讲,国学就是一个国家的人民所创造的一切的物质和精神成果。

一、国学的现状浅析

(一)国学在当代多元文化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国门被西方国家的舰队打开,中国的本土文化就开始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多元文化的趋势加快,特别是传统的中国文化的慢节奏,低效率与现代社会的高效率,高节奏的生活节奏格格不入,这直接导致了国学地位的衰落。从自然科学来看,中国近现代自然科学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一直学习和从属于西方国家。从教育机构的教科书就可以看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一系列自然科学都是学习的西方世界的成果;从哲学社会科学方面来分析,传统的儒家思想已失去了它的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成为党的指导思想,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在社会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方面,主要也是学习西方世界的理论;从经济管理科学来看,市场经济原本就是从西方世界引入,他们发展市场经济已有近200多年的历史了,他们对市场经济的管理和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更加的熟悉,对社会的管理更加有效,因此经济管理科学方面也要向西方国家学习;从文学艺术来看,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成果在世界舞台上失去了发言权。当代中国的文学和艺术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临摹西方世界。由此可见在多元文化的竞争中,国学已经处于了全面的劣势地位。

(二)国学在困境中艰难发展并将迸发出新的活力

虽然在当代中国,国学处于劣势的地位,但是面对来势汹汹的外来文化,本土文化并没有缴械投降,而是凭借它特有的忍耐力和生命力在不断的改变和完善自己。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来实现的,国学热的兴起就说明有这么一群人意识到了国学的危险地位,正在努力的唤起人们对国学的重视,“截至2003年底,中国已有500万个家庭、60多个城市的少年儿童加入诵读儒家经典行列。”[3]由此可见,国学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文化传承的最主要的两个渠道就是教育和家庭,家庭传承的文化传统,而教育就是全方位的对文化进行传承。单个的家庭是文化传承的基础,每个新生的生命最先接触就是他们的家庭成员以及家庭的环境,然而家庭传承是零散的,不成文的,所以这就需要国家的教育机构来加以补充和升华。现阶段国学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从个别的家庭到系统的教育都逐步的重视了国学,而且以中华文化的深度和厚度,一定能在二十一世纪发出耀眼的光芒。

二、新世纪国学热兴起的原因

(一)许多学者意识到国学正处在危险当中,需要国学复兴。

新世纪的国学热兴起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直持续到现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走过了20年,随着国内的开放水平不断的提高,世界的各种文化都涌入中国,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对传统的价值观也形成了极大的挑战。特别是一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以流行文化作为外壳,美国式的价值正在越过政治的屏障向广大发展中国家传播开来,由于青少年对流行文化有着极高的接受能力和认同感,所以这些美国价值随着文化带来的快感渗入了青少年的思想,使他们逐渐增加了对美国文化的认同感,然后倾向于建立美国式的文化和社会。”[4]正是因为这些外来的文化对中国的传统造成了威胁,使得一部分人对中华文化的前途感到担忧,而国学热只是这种担忧的外在表现。

(二)综合国力的提升使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加强,需要文化的认同感。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根本的改变,祖国的统一大业也有了丰硕的成果,香港澳门顺利回归,而在九十年代中期发生了台海危机,台湾问题成为焦点,所以有人意识到港澳台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而中国大陆走的却是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两种有着巨大差异的社会制度下,必须要寻找一种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正如吴伯雄先生所言:“文化交流是心连心的工作,”[5]而传统的中国文化就是连接港澳台与中国大陆的最好的纽带。国学才能唤起两岸三地以及全世界华人,华侨同胞们的民族归属感。由此可见国学是中华儿女所共同拥有的财富,国学的发展对祖国的统一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改革的阻力不断增加,借国学阻碍改革开放的步伐。

改革开放的成果由全民共享,大部分的民众都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他们带来的好处。然而在改革开放的过程当中,而形成了一些固化的利益集团,“为某种共同的感情或利益所驱使而联合起来的一定数量的公民,不论他们占全部公民的多数或少数,而他们的利益是同其他公民的权利或社会的长远和集体利益相左的。”[6]他们“是致力于影响国家政策方向的组织,它们自身并不图谋组织政府。”[7]他们害怕改革的措施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所以他们害怕继续改革,尽管他们曾经是改革开放的坚定支持者。而国学诞生于封建社会,虽然国学不等同于封建文化,但与封建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代表的是一种慢节奏、低效率的农业社会生活方式,而现代工业社会却是快节奏、高效率的,而以国学的复兴来阻滞改革开放的进程,从理论上来讲是有其可行性的。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到国学上,使之沉浸在祖国伟大而光辉的历史中,那么改革的步伐必将放慢或停滞不前。故而笔者以为,用文化的惰性来阻碍改革开放的进程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和隐秘性。

三、国学发展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国学有着丰富的内涵,不能片面对待。

当今社会对国学的认识还比较片面,国学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以及完整知识结构的一个体系,并不是仅指的某个学派的学说,或者某个民族的学说,它应该是生活在自己祖国上的人民所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现阶段国学热只是片面地强调儒家学说,忽视了其它学说;片面地强调汉学,而对其它民族的文化只字不提;只注重了精神财富,忽略了物质财富。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华名族创立了各种学说,有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有影响深远的法家,墨家、兵家、佛学、道教等思想,当然这其中也有其它民族的贡献,例如藏族对佛学的贡献,满族对儒学的重视。当然也不能忽视了物质方面的贡献,例如饮食,中医等。因此在倡导国学时,应准确把握国学的内涵,不能片面地理解。

(二)国学需要复兴,但不能急躁。

就国学的产生来讲,是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一步步地形成的,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因此国学的传承和发展不是短时间累内可以完成的,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在经济领域存在着“经济泡沫”,“经济泡沫”的破裂会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同样在文化领域也存在着“文化泡沫”,笔者以为所谓“文化泡沫”就是在一定的时期内,由于一些偏激的因素而产生的一系列有着错误价值导向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通过文学艺术等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而当“文化泡沫”破裂时人们才会意识到错误,破裂会给文化的发展带来不小的影响,甚至是威胁整个传统的文化价值观体系。例如前苏联所倡导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虽然也促进了苏联的迅速发展,但是随着时代的转变,它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并没有相应的改革,这导致它产生了一些列的错误观念,导致了苏联解体以后,文化价值观的真空,影响了整个民族的发展。国学复兴过于急躁就会产生“文化泡沫”,因此国学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能凭借一时的热情。

(三)国学复兴需面向大众,不能搞“关门主义”。

毛泽东认为“老在狭小的圈子里打转,是干不出大事情来的”,[8](P153)“坚持关门主义策略的人们所主张的,就是一套幼稚病”[9](P155)。在毛主席看来“关门主义”就是把自己的朋友和正确的意见拒之门外。同样的,国学复兴需要民众的参与,同样国学复兴的成果须由人民共享。国学复兴不能仅停留在学术界,应当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0]人民群众不仅是历史的创造者,而且是精神财富以及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国学复兴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不能持久的,注定要走要没落。我们不能走封建社会的老路,在封建社会,普通的广大人民群众由于受到统治阶级的压迫,根本没有权利参与文化活动,但是他们却为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例如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反应的是汴梁繁荣的景象,而这些景象就是由人民创造出来的,通过画家之手传达出来,所以我必须让人民群众参与进来,在民众参与的过程中,广泛的吸收群众的智慧,让人民群众了解祖国的历史,提升民族自信心,这样才能展示出国学复兴的意义。

(四)国学复兴需要正确的引导,谨防被保守势力利用。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出现了众多的阻力。在这些保守势力当中,有些是教条主义者,他们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本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些是阶级斗争的追随者,他们总认为国内的阶级矛盾严重,需要进行阶级斗争;还有一些就是新兴的利益集团,他们从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获益匪浅,曾经是坚定的改革开放的支持者,但是当他们获得了足够多的利益的时候,他们就变得保守起来,害怕进一步的改革会夺走他们的既得利益。三种保守势力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改革开放不热心,甚至敌视改革开放。因此,他们会想各种方法破坏改革开放的政策,或者延缓改革开放的步伐。而国学与旧社会有着天然的联系,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对国学进行改造和引导,坚决避免落后的腐朽的思想阻碍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所以必须对国学热加以正确的引导,使之为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在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兆佑.国学导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

[2]邓实.国粹讲习记[J].国粹学报,1906

[3]祝沛章.对当前“读经运动”的思考[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7

[4]梁岩,中国文化外宣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145

[5]贾庆林.在第七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5/07/c_121389280.htm.

[6]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M].北京:商务印刷馆,1980

[7]戴·米勒.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8][9]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问题[A].毛泽东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第2版),1991

[10]毛泽东.论联合政府[A].毛泽东选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第2版),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