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习中常见思维障碍及矫正李广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高中物理学习中常见思维障碍及矫正李广文

李广文

四川省西昌市第二中学李广文

学习物理的思维全过程是物理知识和学生之间真正的思维互动,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物理思维的形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思维水平的高低程度、思维定势、生活经验问题等。作为高中物理工作者,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解决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思维障碍问题。处理好这一问题,对学生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物理学习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

1.思维水平高低决定思维障碍的程度

可以说,我们对于学生的思维训练还是不够的,很大一部分学生思维水平有待提高,其表现在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方面的匮乏和落后。在思维逻辑上存在严重的不足之处,对于一些需要运用物理知识来深入解剖的问题,往往会凭借第一反应盲目做出判断。学生在解答物理问题时,不是思考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而是第一时间要套用已有的公式,一旦遇到推理问题便手足无措,在困难面前显得束手无策,其思维缺乏一定的灵活性。

2.思维定势障碍

有一种先入为主的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先入为主的思维方式就叫做定势思维,学生习惯性的用大脑中已经存在的思维方法和途径去解决问题,这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的本质反应。可以说,思维定势对于学习物理是一把双刃剑,缺点在于定势思维使学生自然的把一种习惯固有的思维方式生硬的运用到物理问题的解决中,不善于积极的去更新思路,不善于去运用其他灵活的方式来解决同一问题。

3.生活经验的问题由来

在物理课堂开始之前,我们的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已经有很大程度上的认识。所以说,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之前,在大脑中就对物质有一种潜在的原始认知。然而在这些固有的观念中,有很多反应并不是事物的本质,不仅对学习没有帮助,甚至在学习中阻碍正确概念的构建和认知,最终导致学习的误区和思维障碍的形成。

二、物理学习中解决思维障碍的方法

1.认识没有能力思维的具体特点

有一部分学生的思维,正在逐步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阶段,这就意味着,学生很容易从自己的主观角度出发去认识物理问题,当学生认识到物理问题的本质,并积极运用客观规律去解决问题时,思维的过渡就形成了。因此,在物理课堂上,需要大量的具体形象材料做支撑,这就意味着,物理的教学活动要充分进行物理实验,对于物理图形要特别重视,忽视这一环节,而生硬的强调理论的灌输,是与学生的思维模式相背离的,然而学生不能一直将思维停留在主观意识阶段,要注意思维的发展和进步,所以要对逻辑思维进行必要的强化练习。留心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思维特征,可以结合全局掌握教材,又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使物理的实际成果得到验证。

2.从实际课堂出发,注重矫正和训练

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会通过某种形式反映出来,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充分的争取时间进行及时的矫正和训练。从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效果是非常良好的,通过矫正和训练,使学生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构建。面对学生对物理概念模糊不清,甚至混淆的情况,我们要积极主动的进行实验教学法,这是克服先入为主的错误生活经验和思维障碍的有效手段。针对落后的思维定势和错误的生活经验对学生的影响,我们要对一些有代表性问题进行多层次解,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自己的思维错误,养成主动思考的思维习惯。

3.关注演示实验

在高中物理知识中,部分概念十分抽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应用演示实验,通过实验方法来给学生再现真实的物理情景,为学生构建一个以真实为基础的想象空间,调动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更好的去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物理实验课堂具有灵活、生动、直观的绝对优势,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由于概念所引发的物理思维障碍,其最大因素在于对生活观察的不仔细,思维中缺少真实案例基础。因此,我们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实验操作,运用直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知识的海洋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在物理学科教学中要多侧重于对解题技巧的学习和基本训练,使学生学会一定的解题技巧,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有效的物理思维,从而解决物理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