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单药化疗与单药靶向治疗的比较徐美玲,林媛媛

/ 2

晚期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单药化疗与单药靶向治疗的比较徐美玲,林媛媛

徐美玲,林媛媛

徐美玲,林媛媛

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266700

近年,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不断提升,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重大威胁[1]。并且早期肺癌难以得到及时诊断,一旦发现有超过80%的患者都是晚期,不能通过手术进行有效的治疗。肺癌患者中有约80%[2]的是患有非小细胞肺癌,这是一种转移晚、生长也较慢的肿瘤,其种类众多。采用单独的化疗药物来进行治疗往往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3]。几年来,随着小分子靶向药物的发展和应用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吉非替尼就是其中的一种代表性药物,他作为一种小分子的药物可以抑制酪氨酸激酶。为研究单药化疗和靶向药物在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非小细胞肺癌的晚期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非小细胞肺癌的晚期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单药化疗组和靶向治疗组,每组60人。在患者分组后,对60例靶向治疗患者均行EGFR基因检测,结果表明,所有靶向组患者的EGFR基因均有突变,适用于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单药化疗组患者采用单独的培美曲塞进行治疗,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3.2±5.9岁,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患者中以腺癌居多,有45例,鳞癌有9例,大细胞癌有6例,所有患者都已到晚期;靶向治疗组患者则选用吉非替尼—一种靶向药物作为其主要治疗药物,改组患者年龄分布在61~77岁,平均65.2±6.3岁,包括男性35例,女性25例,患者中也以腺癌居多,有41例,鳞癌有12例,大细胞癌有7例,所有患者都已到晚期。两组患者在年龄、身体状况、病情严重程度上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单药化疗组患者采用培美曲塞(普来乐,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治疗,给药方案:给药剂量为500mg/m2,给药周期为21天,每个周期给药一次,一共持续4个周期;靶向治疗组患者采用小分子化合物吉非替尼(易瑞沙,英国阿斯利康公司)进行靶向治疗,给药剂量为250mg/天,给药时间为4个治疗周期,或者直至患者无法耐受的情况。抗肿瘤药物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可根据RECIST标准进行评定。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描述性资料都采用均±标准差(±s)的形式来表示,对计量资料都进行t检验分析,当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表明,患者经过靶向药物治疗之后,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其近期有效率为20%,且疾病控制率达到81.7%,而单药化疗组患者的近期有效率为11.6%,疾病控制率为55%,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向治疗组的总生存期显著高于单药化疗组,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靶向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单药化疗组(P<0.05)。

3、讨论

目前,在临床上肿瘤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疾病,临床治疗的重要原则就是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而在各类肿瘤中肺癌是最主要的肿瘤类型之一,而肺癌之中又有近80%的是非小细胞肺癌。所谓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指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初期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随着病情的恶化和进展,最终发展到晚期。

培美曲塞是一种多靶点抑制药物。通过抑制这些关键酶的活性,可以使嘌呤和嘧啶的合成出现障碍,从而阻止肿瘤细胞的增殖,使其停留在S期,引起细胞的凋亡,从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其毒副反应主要是消化道反应、骨髓移植、中性粒细胞减少、疲乏等症状。此类广谱的抗肿瘤药物缺乏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对患者的正常细胞同样存在较大的损伤和毒性,因此,采用靶向药物治疗显示十分必要。

本研究中所采用的靶向抗肿瘤药物—吉非替尼,是通过与细胞表面上EGFR-TK的催化区域Mg-ATP结合位点竞争性结合,从而选择性的抑制EGFR-TK的活性,使得EGFR信号转导系统、下游的ras/raf/MAPK系统功能都受到阻断和封闭,从而起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更有研究表明,吉非替尼还具有抑制肿瘤转移、诱导细胞凋亡、抗新生血管生成等多种作用。

在研究中发现,靶向药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毒副作用的患者不多,且程度较轻微,同时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发生的较少,其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而单药化疗组的患者有高达36.7%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靶向治疗减轻不良反应的效果显而易见。这主要是由于培美曲塞仍旧属于一种细胞毒药物,由于其广谱的抗肿瘤作用,在治疗过程中不仅会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同时对于正常细胞也会有损伤。因此在消化道副反应、骨髓抑制、粒细胞下降方面都会有明显的作用。而吉非替尼属于靶向药物,可以特异性的与EGFR受体结合,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从而减弱患者的不良反应。

综上,针对晚期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靶向药物相较于单药化疗具有更好的抗肿瘤效果,不仅可以延长总的生存期,更能缓解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万青,张思维,邹小农.中国肺癌发病死亡的估计和流行趋势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10(5):488-493.

[2]朱广卿,晋颖,张淼,等.培美曲塞治疗化疗及靶向治疗失败晚期肺腺癌14例[J].中国新药杂志,2010(17):1596-1599.

[3]杨现松,邹进军,王爱英,等.非小细胞肺癌小分子化合物(EGFR-TKI)靶向治疗疾病进展后与化疗交替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2:186.

[4]洪群英,白春学.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靶向治疗现状和展望[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11:003.

[5]许纯,邹玺.老年肿瘤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实用老年医学,2013,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