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结核病管理策略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高校结核病管理策略初探

徐玉萍1王继业2

徐玉萍1王继业2

(1桂林医学院卫生科广西桂林541002;2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广西桂林541004)

【中图分类号】R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6-0249-02

【摘要】目的讨论我国结核病疫情现状及高校结核病流行的特点,提出高校结核病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结核病管理的策略:强调明确卫生防疫机构的职责,加强管理力度,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

【关键词】高校结核病管理

结核病被列为我国重大传染病之一,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结核病人的管理是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结核病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有效的治疗管理[1]。我国结核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结核病仍是大学生因病休学的主要病因之一[2]。近年全国高校普遍扩大招生,在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校园一旦出现结核病传染源,就很容易在学生中造成传播和流行,不仅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还将严重危害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目前,在高校医院,结核病的管理仍是较棘手的问题。为了更好地防治和管理患者,控制疫情,本文就此问题作初步探讨,提出相关对策。

1我国结核病疫情现状

据2011年3月21日卫生部发布的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现有超过500万名结核病活动性患者,而感染结核病菌的人数则超过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45%,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占全球发病的14.3%,位居全球第二位。资料还显示,与2000年相比,全国肺结核患病率继续呈下降趋势,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效果。15岁及以上人群肺结核的患病率由2000年的466/10万降至2010年的459/10万,其中传染性结核患病率下降尤为明显,由2000年的169/10万下降至66/10万,10年降幅约为61%,年递降率约为9%。

2高校结核病流行的特点

大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7—23岁之间,是形成继发性肺结核的高发年龄。由于大学校园集聚着全国各省的学生,是特殊而又复杂的群体,他们生长的环境各异,流动性大,社交频繁,学习任务繁重,考研、就业压力大,尤其医学生见习、实习期间有可能接触到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等诸多原因,可致体质下降、抵抗力降低,给继发性肺结核的发病提供了可能条件,不仅其发病率可超过社会上的同龄人,还可能爆发流行。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2000年的调查中,80%的活动性肺结核患病者都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如低热、盗汗、咳嗽,但2009年第五次结核病调查已经有40%的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可见疾病变得越来越隐蔽了,也更容易被忽视了。目前全国涂阳肺结核患者为121.6/10万,估算全国现有传染性肺结核200万,而20岁年龄组的患病率为190/10万,且有增加的趋势,而这个年龄段正符合青年大学生的年龄。我国结核病的死亡率为9.8/10万人,相当于每年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是青少年的头号杀手。

3高校结核病管理存在的问题

3.1不少学生对结核病严重性认识不足,缺乏正确的结核病防治知识,不了解咳嗽、打喷嚏、随地吐痰对健康人造成的危害,不能正确看待隔离的意义,因而并不克制自己面对面打喷嚏、咳嗽、随地吐痰等不良行为。

3.2部分疑似患者经校医院转诊到综合医院就诊,被一些门诊、医院截留,对初诊结核病患者进行抗痨治疗,往往化疗方案不规范、不系统、治疗记录不完善,有的自行购药或自行找医生就诊治疗,使结核病防治机构不够了解病情,防治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力。

3.3学校医院的医护人员有限,只能兼职做防痨专管员,而防痨工作是既繁琐又细致的工作,难免顾此失彼,易导致遗失、漏报、失访或监督不力等失误。

4策略

4.1建立卫生防疫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谁主管谁负责。校医院应指定专人对结核病防治进行管理,实行首诊负责制,对疑似病例进行登记并转诊至结核病防治机构进一步检查确诊,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杜绝传染源的传播。

4.2加强管理力度,保证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为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学校应按编制配齐医护人员,加强抗痨等管理机构队伍的建设,才能确保预防、发现、报卡、转诊、随访、消毒等各项工作的有效实施。每年除了用于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和增加医疗器械的投入外,还需加大各种传染病的防治资金投入,一旦发生传染病流行,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处理疫情。

4.3实施结核病的健康教育高校在开展健康教育及结核病防治工作中,有责任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患者的社会责任感,自觉改变不良行为,这对降低人群发病率,控制结核病蔓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4对结核病人实施心理干预根据患者心理特点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和教育,可以帮助患者克服消极情绪,坚定结合治疗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战胜结核这一顽疾。

参考文献

[1]王陇德,刘剑君,姜世闻,主编.结核病防治[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313-314.

[2]陈丽萍,胡永峰.2004年武汉某高校入学新生结核菌感染和肺结核患病现况调查.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5,4(7):42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