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片提示肺水肿常见原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胸片提示肺水肿常见原因分析

王莉

(甘肃省临夏市人民医院甘肃临夏731100)

【摘要】目的:探讨胸片肺水肿的常见原因。方法:分析胸部正位片中的肺水肿阴影,结合临床表现,明确诊断,提高诊断率。结论:常见的引起肺水肿有心源性肺水肿和非心源性肺水肿。

【关键词】肺水肿;肺部阴影;常见疾病

【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7-0059-02

肺水肿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引起肺内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平衡失调,使大量组织液在很短时间内不能被肺淋巴和肺静脉系统吸收,从肺毛细血管内外渗,积聚在肺泡、肺间质和细小支气管内,从而造成肺通气与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在临床上表现为极度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发绀,大汗淋漓,阵发性咳嗽伴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布满对称性湿啰音。X线检查表现:肺泡水肿主要表现为腺泡状致密阴影,呈不规则相互融合的模糊阴影,弥漫分布或局限于一侧或一叶,或从肺门两侧向外扩展逐渐变淡成典型的蝴蝶状阴影。有时可伴少量胸腔积液。

1.发病原因

肺水肿的病因可按解剖部位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两大类。后者又可以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分成若干类型。

1.1心源性肺水肿

正常情况下,左右心的排血量保持相对平衡,但在某些病理状态时,如回心血量及右心排出量急剧增多或左心排出量突然严重减少,造成大量血液积聚在肺循环中,使得肺毛细血管静脉压急剧上升。当升高至超过肺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时,一方面毛细血管内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另一方面肺循环淤血,肺毛细血管壁渗透性增高,液体通过毛细血管壁滤出,形成肺水肿。临床上由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及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所引起的急性肺水肿,占心源性肺水肿的绝大部分。心肌炎、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及严重的快速心律失常等也可以引起。

1.2非心源性肺水肿:

(1)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①感染性肺水肿,系因全身和(或)肺部的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原虫等感染所致。

②吸入有害气体,如光气(COCl2)、氯气、臭氧、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等。

③血液循环毒素和血管活性物质,如四氧嘧啶、蛇毒、有机磷、组织胺、5-羟色胺等。

④弥漫性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如内毒素血症、大量生物制剂的应用等。

⑤严重烧伤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⑥变态反应,加药物特异性反应、过敏性肺泡炎等。

⑦放射性肺炎,如胸部恶性肿瘤大剂量放射治疗可引起肺水肿。

⑧尿毒症,如尿毒症性肺炎即为肺水肿的一种表现。

⑨淹溺,淡水和海水的淹溺均可致肺水肿。

⑩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最为严重的急性肺间质水肿。

(2)肺毛细血管压力增加

①肺静脉闭塞症或肺静脉狭窄。

②输液过量,输液或输血过多过快,使血容量过度或过快地增加,致肺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而发生肺水肿。又称为静脉淤血综合征。常见于创伤、失血或休克病人应用大量、快速静脉补液支持循环功能者。

(3)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①肝肾疾病引起低蛋白血症。

②蛋白丢失性肠病。③营养不良性低蛋白血症。

(4)淋巴循环障碍。

(5)组织间隔负压增高

①复张后肺水肿,如气胸、胸腔积液或胸腔手术后导致肺萎陷,快速排气、抽液后肺迅速复张,组织间隔负压增高,发生急性肺水肿。

②上气道梗阻后肺水肿,各种原因引起的上气道梗阻、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梗阻解除后迅速发生的急性肺水肿。

(6)其他复合性因素

①高原性肺水肿:因高海拔低氧环境下引起的肺水肿称为高原性肺水肿。

②药物性肺水肿:如阿司匹林、海洛因、利多卡因、呋喃坦啶、利眠宁、特布他林、美沙酮等。除部分药物与过敏因素有关外,有些药物主要对肺组织直接损伤或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性作用而发生急性肺水肿。

③神经源性肺水肿:可由于颅脑外伤、手术、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栓塞及颅内肿瘤等致颅内压增高引起的急性肺水肿。

2.发病机制

肺脏在结构上可分为4个分隔的腔室,有的充满液体,有的相当干燥,彼此之间进行液体移动和交换。

(1)肺血管腔:肺毛细血管、小静脉、小动脉均具有通透液体的特性,内皮细胞中的小液泡,一侧排出泡内液体,另侧吞入胞外液体。

(2)肺泡:上皮细胞之间的连接十分紧密,水分不易渗透;表面活性物质能减少表面张力,有利于肺泡的扩张。

(3)间质腔:肺泡隔的间质腔厚部,可调节液体的储存。

(4)淋巴管腔:可不断地引流间质中的液体,还能吸收蛋白质。各腔室之间的液体能保持动态平衡,主要决定于胶体渗透压和液体静水压及肺泡毛细血管膜的通透性。

血浆胶体渗透压是防止血管内液体外渗的主要因素。当血浆总蛋白为70g/L而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正常时,胶体渗透压为3.33~4.0kPa。血浆胶体渗透压过低,可使血管内液体渗入肺间质和肺泡内。肺毛细血管静水压平均为1.07~1.33kPa。肺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超过相应的血浆胶体渗透压时,可使肺毛细血管内液体滤出。肺间质的静水压由呼吸运动造成胸内负压的影响所致,约为1.33~2.27kPa;肺间质的胶体渗透压约为1.6~2.67kPa;两者的变化亦将促使液体从肺毛细血管内滤出。淋巴管的静水压为负值,与淋巴液的胶体渗透压共同促使液体从间质进入淋巴管。肺泡表面张力所产生的向心力可降低肺间质内的压力,使液体从肺毛细血管滤出。肺泡内气体压力随呼吸运动而变化,但对液体流动无明显影响。正常情况下,液体不断从肺毛细血管滤出到肺间质中,又不断地通过淋巴系统从间质把液体引流出,使肺内的液体移动保持动态平衡。任何病理因素引起肺内液体移动失衡,滤出的液体多于回收时,即形成肺水肿。

由于肺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而产生的肺水肿称为渗透性肺水肿。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使水、小离子和代谢物质允许通过,而大分子量的蛋白质则不能通过。许多因素如缺氧、炎症、毒物刺激及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等,可引起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和反应,致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进入间质的滤液增多,大分子量的蛋白质也可滤出而引起间质腔胶体渗透压上升,促使肺水肿形成。

淋巴管功能正常时代偿能力很大,淋巴引流量可以增加到正常水平的10倍以上。只有当肺毛细血管滤出液体量超过淋巴引流的代偿能力时,或因病理状态致淋巴功能障碍而减少引流量,或淋巴功能不能发挥代偿能力时,方会导致肺水肿形成。

肺内水肿液最初积聚在肺泡毛细血管间的间隔中,而后流向肺泡管以上疏松的肺间质腔,包括肺小血管与小气道周围及肺小叶间隔,此阶段为间质性肺水肿。若间质内液体过多,张力增高,可导致液体进入肺泡内,形成肺泡性肺水肿。

3.病理表现

肺脏表面呈苍白色,湿重明显增加,切面有大量液体渗出。镜下可见广泛的肺充血,间质间隙、肺泡和细支气管内充满含有蛋白质的液体,肺泡内有透明膜形成,有时可见间质出血和肺泡出血,肺毛细血管内可见微血栓形成,亦有时可见灶性肺不张。

肺水肿为临床常见病,结合临床表现,胸部正位片大多可明确诊断,从而提高诊断率,治疗率。

【参考文献】

[1]牛汉.肺水肿的X线诊断[J].李菽波,中原医刊,2005(06)

[2]宋滨海.肺纹理增强的原因及X线表现[J].临床军医杂志.2003(04).

[3]金瑞贤.36例急性肺水肿的临床X线表现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1(03).

[4]关建中,易习之,徐维邦.高原肺水肿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