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维修工作难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装备维修工作难点分析

林坚于春宏李凤梅饶海军

国营长虹机械厂广西桂林541003

摘要:装备维修工作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一直在面临新形势的挑战,市场改变对于装备维修的动因和目标有了新的标准,装备维修的难点也大多来源于此。为了对装备维修的保障体系和工作模式进行重塑,本文通过多个方面的内容,对装备维修工作进行阐述,从而找到一些装备维修工作面临的难点,并根据这些方面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提供更加完善的装备维修管理运营机制,保障装备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装备维修;维修保障;装备保障

在很多行业运转方面,装备维修工作是保障其他工作环节运营的一个重要防护机制,是收集装备使用情况、了解市场动态以及应对市场变化的主要环节。我国对于各行各业的改革在不断的深入,很多装备的建设发展都面临着新的市场挑战,为了保证设备运营的正常,装备维修保障工作必须要有一个可以对市场动态环境进行及时调节的管理体制。因此,如何针对客观实际持续保障装备维修工作的常新化,需要我们准确的把握装备维修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真正意义上的推动装备维修工作的改革。

一、装备维修工作的改革新目标

1.适应市场变化的发展要求

我们所处的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政治、经济以及科学技术都有着日新月貌的改变。在这种社会建设发展中,装备维修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不断的针对自我发展,才能够突破发展中面临着更多问题,以信息化和科学手段充实装备维修工作,能够使装备维修工作做好装备保障的主要角色,更加有能力提供装备安全。因此,适应市场变化从根本上对装备维修工作的目标进行明确,能够让装备维修工作更加具有动力。

2.实现信息化装备体系

信息化是一种新的市场形态,能够抓住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对提高装备保障有极大的作用,信息化装备能够更加精确和高效,能够加快装备维修的保障力量和维修模式的转变,提高保障质量效益。同时,信息化也能够为装备建设指明发展方向,让装备建设得以顺利转型发展,分类更加细致科学,理论技术的运用更加广泛。装备维修的信息网络建设,可以实现全时全域的信息流通,对于装备维修工作的管理流程进行标准化规范有推动作用,管理对象能够要素化,管理控制可以在线完成,有机一体的对装备维修保障体系创新发展提供平台。

二、装备维修工作的难点分析

1.维修资源的建设问题

装备维修工作运营过程中,有一定的现行保障系统问题,其中,维修资源的保障性建设工作也是一大难点。装备维修资源容易重复建设导致保障效益低下,同时,很多自成体系的保障建设工作无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造成对自我资源的过度索取。其次在装备研制生产过程中有很多维修保障阶段性资源也经常覆盖性重复,比如,有的生产线所具备的修理能力必须要依靠装备维修资源,而修理线则不具备生产能力,这两种阶段性资源都会面临的利用率低下,闲置率过高的问题。最后,在维修过程中的各个级别,保障性资源也会重复,以一些维修作业体系为例,很多层级都要建立大修或中修线,每一条线路都会有重复的资源配置,或者重复的岗位配置并不利于平时对于划片区维修保障的工作开展。

2.装备维修保障力量不够优化

装备维修工作的优化问题主要体现在体系结构方面,首先是体系结构不够完善,导致建设结构行矛盾和体制性问题较为突出,很多修理工厂被设为装备修理的主体,这样会对于全域机动支援保障能力量贡献较低,而很多专业的维修保障工作,又因为机构的编配较为分散,所以形成了专业结构的模块化组合化水平较低的现状。其次在体系内,很多装备维修工作的任务分工不合理,这主要体现在由于装备保障系统与后勤系统,存在职能交叉、关系不顺等问题,装备维修高管机构也受到影响,存在的功能重叠,任务分工不够清晰的问题,并且造成管理、修理和供应相互分离的局面。同时,维修保障力量有限也是一大制约维修保障工作的原因。由于一些新型装备还有较高的科技含量,系统较为复杂,需要较高等级的专业技术人员,所以对于一些保障任务难度较大的工作就会体现出维修人员力量局限性。最后是装备维修工作体系的岗位配置问题,通常的装备维修保障力量要依靠专业来进行划分,从而对一些专业性问题能够及时行驶保障职能,但是,由于专业分类过多,很多装备维修工作岗位分类,如果只针对一类装备就会造成难以跨专业编组,统一使用不够及时的问题,现行装备保障力量,基于平时保障任务进行编配,按专业分工建设、按建制管理保障,会与实际力量模块化运用不匹配,相互脱节。要通过优化组合、调整结构,基本达到各级装备保障力量与本级任务相匹配才能实现高的维修效率。

3.关键性技术问题突破难点

维修装备保障体制要求维修作业要及时、高效,首当其冲就是关键技术的突破问题。这些关键技术,以信息技术为主体,以数据和知识为依托,以网络技术为中心,特别是基于基础状态的维修技术,直接影响到装备维修方式的变革。而维修方式是维修制度制定、保障任务明确的重要条件,是装备保障改革对装备维修方式提出的明确要求。采取哪些技术路线,可以实现对装备监控检测和部组件更换,确定装备维护保养、计划修理的时机与内容,做好保障内容与资源有效衔接等,是优化维修方式与作业体系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对装备维修方式与作业体系优化技术路线的实践探索,是型号装备保障工作量计算和维修制度、保障任务优化的前提,是建制保障任务、保障力量和保障资源论证的关键。

三、总结

装备维修工作面对信息化主导的市场变革,自身也需要不断的发展,适应市场变化的发展要求,实现信息化装备体系,以此为目标,重塑维修保障体系。在装备维修工作的难点上,存在着维修资源的建设重复性问题、装备维修保障力量不够优化、关键性技术问题突破难点等,这些都需要逐一解决。要准确把握装备维修保障的特点与规律,以强化保养、定期检测、以检定修为基本模式,探索建立预防维修与视情维修相结合的现代装备维修制度,通过整合要素、重塑结构、优化功能等方式,加快实现装备维修保障体系优化集成。实现体系结构一体化,完善管理运行机制,注重把粗放管理改为精细管理,立足新体制,科学谋划改革,创新智能化检测、精确化保障和维修信息管理手段,为装备保障工作顺畅运行、高效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庄国森.浅析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保养[J].才智,2017(13):78.

[2]杨光辉,宋建社,屈晓荣.基于排队论的装备维修人员数量需求模型,指挥控制与仿真,2017,4(2):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