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箱庭疗法治疗死亡焦虑症案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认知箱庭疗法治疗死亡焦虑症案例分析

胡志刚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内蒙古呼伦贝尔022150)

【摘要】焦虑症在精神科、肿瘤科、心血管及神经科等十分常见,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患者一旦患上了此焦虑性心理障碍,十分痛苦。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及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然而单独的药物治疗很难凑效。近年笔者从心理治疗的理论治疗技术,治疗死亡焦虑障碍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相关研究[1]表明心理治疗对死亡焦虑症的治疗具有明显的疗效。

【关键词】心理治疗;箱庭治疗;死亡归宿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5-0109-02

1.患者的一般资料

患者张某,女性,47岁,已婚,初中。呼伦贝尔市人。家族史:阴性,既往:健康。三年前,在某三甲综合医院诊断:卵巢癌。治疗:行手术子宫全切。一年后患双侧乳腺癌,治疗行双侧乳腺全切手术后逐渐出现失眠焦虑,予佐匹克隆片一片,睡眠一般。两年后检查发现腹股沟淋巴肿大,患者意识到自己的病严重了,说自己可能活不了多长时间了。因此出现了严重失眠焦虑。予阿普唑仑片首次0.4mg/d晚服逐渐增至1.2mg/d晚服,失眠焦虑仍不能缓解,整夜不睡。在我院精神科门诊诊治。根据ICD-10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符合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诊断:“焦虑症”。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DSD)测查结果显示:可能存在严重的焦虑障碍。治疗予阿普唑仑片0.4mg/bid早午服。盐酸富马酸喹硫平片1.0g/d晚服,失眠焦虑没有明显好转,逐渐增至到2.0g/d晚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表现头发沉,发胀,恶心。后逐渐减量1.0g/d晚服。来心理治疗门诊寻求心理治疗。

2.死亡焦虑症的心理因素

2.1死亡焦虑早期

积极的自私期待:当患者得知自己患了不治之症,期待自己家人能全力以赴于经济、人力及物力给自己治疗。不考虑自己家里的实际的经济情况能否承担起。同时期待自己家里的亲属也能全力以赴于经济、人力及物力,不管有偿还是无偿帮助给自己治疗疾病。并确信根据当代的科学发展,医生有这能力看好自己的病。

2.2死亡焦虑中期

在失望遗憾和无奈中:当患者自己感觉家人及亲属在努力为自己治疗中,还是没有看好自己的病,并感觉到了自己的病情还在不同程度的在加重或者说病情在扩散。这时感觉的是失望、遗憾和无奈。认为家人无能或没有尽到最大的经济、人力及物力给自己看病。在无奈中开始挂念。挂念自己的女儿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我走了她怎么办。担忧:担忧自己走后,孩子会受继母的气;担忧丈夫会把注意力关注自己再婚的妻子,忽略孩子的生活;担忧孩子没有了精神寄托。

2.3死亡焦虑晚期

当患者感觉自己的死亡是不可抗拒,离死亡指日可待时,患者失眠、焦虑和恐惧会明显加重,这时药物治疗很难凑效的。此时的焦虑就不是关心家人了,也不是生活、事业了,是对自己死后归宿的迷茫。

2.4死后的迷茫

如我死后会到那里呢?那里是什么地方?周围是什么环境呢?我死后会住什么房子。这一切在患者的潜意识里都已经有了现成的模型画面,只是潜意识。患者为此而迷茫。如不做相应的心理治疗,把患者潜意识死亡归宿的画面模型上升到意识层面上来,那么患者的死亡恐惧症很难得到缓解。

3.心理治疗及其方法

3.1首先通过认知疗法,改善患者早期的不良认知。通过心理治疗使患者认识到,医学对本病的目前治疗的现状,如方法、疗效及在巩固治疗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尽可能的给患者精神及心理支持性心理治疗,使患者接受疾病,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里状态。

3.2针对中期的心理治疗

通过认知心理治疗,使患者认识到,医学科学对本病的局限性及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和效果。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会团体活动。最好参加同病友的社会团体活动。对出现的失眠焦虑,去专业的心理治疗机构做个人体及团体心理治疗。

3.3针对晚期的心理治疗

晚期患者感觉到,随着病情逐渐加重,失眠焦虑也随之加重,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是自己潜意识知道自己死后向往的地方即:“死亡归宿”没有上升至意识层面。但“死亡归宿”在现实中,因种种世俗陈旧的观念的影响下或怕遇到家人的反对而不敢上升到意识上来,笔者通过箱庭治疗来反映出患者的潜意识中的死亡后的归宿的住宅环境画面模型。经过箱庭治疗3/5次后,患者的死亡归宿的画面模型相对完美的心像呈现在箱庭上来后,心理治疗师也随之向患者释义他的潜意识的意义,这时患者的死亡焦虑会随之消失,当天晚间患者一片药没有吃,一夜睡得很好。至今患者没有服一片睡眠药,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经过肿瘤的相关体检病情没有发现病情的发展。

4.讨论

4.1人有生就有死,这是大家的共识,我们都不能回避的一个事实话题就是“死亡”否则我们人类世界里或者说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就会感受到很多人莫名其妙受着死亡焦虑的痛苦折磨。之所以我们的患者会出现死亡焦虑[2],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回避死亡。最好是在我们平时或者我们患了严重的疾病时,在我们临终关怀时,多和患者谈谈他未来归宿环境,并答应他力所能及帮助他办到。这样患者就无憾了。也就预防死亡焦虑的出现。让生者活得坦然,让死者走得安详。

4.2后续研究的问题

为本样本少,在箱庭治疗之前,没有做脑ET,观察精神障碍的相关神经递质的变化。治愈后也没有测查神经递质的变化,希望精神科同人在以后从事和方面研究以此为借鉴并能相互沟通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武林.中国老年人的宗教信仰与主观幸福感[J].中国老年学杂志,2O12,32(12):2569-2572.

[2]朱俊卿.焦虑症的箱庭治疗个案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29(2):14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