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信息化管理模式新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护理信息化管理模式新探

孟娟

山东省生建八三医院山东淄博255311

摘要:医院成为社会民生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管理者如何着手更合理、高效的管理方式来提高医院服务质量与水平,是各级医院管理人员关心的问题。本文就护理信息化管理模式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护理信息化;医院护理;护理创新管理

一、护理信息化管理面临着挑战

1管理者因素

(1)医院领导对护理管理信息化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不够,“重医疗轻护理”现象依然存在。院领导主要集中精力在医疗管理中,医疗管理信息化发展相对较快,而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很缓慢,并且对提高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与质量的认识和重视不够,导致医院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够,难以提高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效率。(2)护理管理者对信息流程设计和具备信息改善能力的人才培养欠缺,一味地被动等待信息中心去改善。殊不知自己才是信息改善的主导者,角色上认为护理人员只是应用者,缺乏主动改善的执行力和改善能力。

2.医院整体改善信息系统能力欠缺

调研发现5所医院信息中心人员不足,即使护理人员有想法,也无法实现改善的结果。8所医院有改善能力,但是欠缺高效创新管理模式,缺乏改善的标准化,导致信息建设得不到落实,信息部门工作效率低下,临床业务部门需求得不到满足,医院员工出现负面情绪。

3.护理信息设计人才缺乏

(1)护理人员对信息系统认识不足。由于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只能在护理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简单操作,对其他系统功能和知识掌握欠缺,没有充分利用护理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不了工作效率,高效利用护理管理信息系统成为护理信息化管理的一大挑战。(2)缺乏专业人才:护理人员针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没有专业能力,无法改善或改善能力欠缺,一味被动等待信息部门去改善,缺乏主动改善理念和行动的能力。

4.工作模式因素

(1)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缺少顶层设计,护理标准不规范,导致护理人员对护理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不明确,没有发挥其作用。(2)医院没有规范的信息管理组织架构和委员会,没有一支群策群力的团队力量去改善信息化管理。靠护理部或单部门去改善力量单薄,改善力度有限。(3)业务设计主体不明确,信息工程师承担业务设计,无法达成业务部门的预期目标。(4)缺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制管理,缺乏阶段性的成果确认。(5)实施流程不完善,缺乏决策环节。

5.缺信息建设标准化模板

如何改善、如何高效、如何使护理人员在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能力,管理者应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和工作模式。建立标准化的管理标准,人人参与建设中。

6.信息系统问题现况

6.1信息共享困难。调研过程中发现6所医院的护理管理信息系统各功能区处于独立,无法进行信息共享与交互。在门诊、病房的工作系统中,各种原因导致患者的病历与电脑上内容等信息出现混乱,提高不了工作效率,反而影响工作进展。

6.2软件开发适用性不强。医院子系统中部分是由软件开发公司购置,这样一来,软件公司在为医院开发软件时,对医院的护理业务不了解,开发的护理功能不够全面,随着护理科学的不断发展,需求量不断加大,部分软件无法有效地进行操作管理。

6.3现有医院信息系统单一,远远满足不了医疗、护理、科研、教学、行政等需求。经调查,85%以上员工不满足于现状。由此可知,快速开发系统、管理的高效模式建设是医院管理的重点。

如今,政府和社会对医院都存在一个良好的发展目标与期望,医院护理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为:第一,怎样实施高效的组织与管理;第二,怎样对人力资源配置进行优化;第三,怎样保持并增强临床护理水平;第四,怎样提高综合管理水平。面对问题和市场竞争,我们需要更加专业的管理人员、更加高效的管理模式来应对。

二、护理管理信息化高效模式建设

1.更新各级人员观念和意识

医院领导层应重视医护一体化信息建设。医院应建立信息建设的奖励或衡量指标,增加员工主观能动性,鼓励各级人员参与到信息建设中去。解决信息技术人员紧缺问题,增强医院信息中心的技术实力。

2.建立信息管理组织架构

改变以往旧的工作模式,让业务部门成为信息设计的主导者,改变以往被动等待过程,变被动为主动。(1)医院院级层面成立信息管理委员会,护理部成立护理信息委员会;(2)明确委员会的职责,委员会做好医院的信息顶层设计,标准建立。护理信息委员会起着对全院护理信息建设总设计师的作用,每年制定信息建设工作计划,审核项目书和决策信息工作。护理部主任任委员会主任,由各不同部门护士长和骨干护士形成梯队的团队约10余名人员组成,项目需求及时开会。(3)明确工作流程:护理信息建设项目形成标准的项目书,设计主导部门为业务部门,业务部门完成项目书后递交给护理信息委员会审核、讨论,通过后才递交医院信息委员会,院领导和院级信息委员审议项目的可行性、优先性等内容,并区分项目的轻重缓急,最后委员会批准的项目委托信息部门进入技术实施。业务部门跟踪技术实施过程。在既定时间内按要求高效率完成,项目完成后由业务部门验收满意后上线,并阶段性报备委员会接受监督。

3.信息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1)信息中心人才培养。具有信息专业人员,并在临床护理和医疗工作中轮转3到6个月,熟练掌握医疗和护理流程,这样能较快结合临床信息工作,更好理解和配合医疗和护理信息设计工作,提高效率。(2)护理信息人才培养工作。选拔具备五年工作经验、熟练掌握护理工作流程、考虑问题全面护理骨干。经常外出参观学习先进系统,定期参加信息学术交流,拓宽设计思路。参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画图工具培训。熟练掌握护理项目书标准化设计。

4.各种项目书标准化的建立

医院信息委员会和护理信息委员会建立标准化项目书。业务部门通过项目书的形式明确定义业务设计的需求(表单、流程、数据定义)。项目书形成之前业务部门经过多次讨论,形成非常成熟的设计方案,大大缩短了信息部门在技术实施过程的时间,减少错误发生,预期效果完全符合,项目就可如期上线验收,高效完成技术实现。

参考文献:

[1]赵贵娟.护理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中国卫生产业,2015(8):99-100.

[2]潘雪琴.强化医院预算管理,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J].现代医院,2015,5(6):107-108.

[3]封厚莉,潘秦莉.对医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J].中国新医药,2014,3(9):131-132.

[4]麻娟.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36):4889-4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