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干预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干预对策

马丹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22000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5年~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3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把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有患者6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糖尿病足发生率是22.73%,观察组糖尿病足发生率是3.03%,观察组糖尿病足发生率要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足部干燥/皲裂、足藓、胼胝以及下肢/足麻木发生率均要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还能显著改善患者足部症状,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足;预防;护理干预

糖尿病足属于糖尿病患者最为多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主要是由于血液黏稠度增加、末梢神经病变、细菌感染以及下肢供血障碍等原因,使得皮肤出现深部溃疡以及肢端坏疽等病变[1]。该疾病临床症状主要有足部疼痛、麻木以及皮肤溃疡等表现,严重时还会发生肢端坏疽,是致使糖尿病患者发生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预防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临床护理糖尿病患者的重点[2]。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讨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干预措施,特选择我院132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分析,详细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年~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3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本次所选患者均通过1995年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予以确诊。把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有患者66例。观察组6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31例;患者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9.8±4.4)岁;患者病程1~22年,平均病程(12.6±3.2)年。对照组6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60.5±3.6)岁;患者病程2~23年,平均病程(12.8±3.5)年。把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予以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66例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宣教,观察组66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包括:①心理护理干预:让患者准确了解自己病情,同时为患者详细讲解关于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及时和患者交流,让患者维持乐观愉悦的心态接受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②饮食护理干预:饮食干预是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基础,因此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强调合理饮食的作用;嘱咐患者要多吃高纤维以及有降血糖作用的食物,如香菇、洋葱以及苦瓜等;少吃高脂与高胆固醇的食物,从而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造成的损害;鼓励患者主动配合治疗,遵医嘱并结合患者年龄和病情为患者设计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并纠正患者不合理饮食结构,切忌暴饮暴食以及不规律饮食。③控制血糖:足部经常性损伤以及血糖不稳定均会诱发糖尿病足溃疡,甚至是足部截肢;同时血糖上升时中性粒细胞与吞噬细胞功能受损,造成转移因子不能增加而导致伤口难以愈合,所以必须重视患者血糖的控制;按照患者血糖水平及时注射胰岛素,以此维持血糖的正常水平。④足部护理:护理人员要定期为患者修剪趾甲,定期实施足部护理,同时密切观察患者足部皮肤的颜色以及是否发生红肿等。⑤创面护理:如果患者足部已发生感染,要按照患者足部创面状况进行不同层次的护理,嘱咐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以免病情再度恶化。⑥健康宣教:详细为患者及家属介绍足部护理的作用,指导患者注意避免引发糖尿病足的相关病因,养成足部良好的卫生习惯,每天坚持用温度大约37℃的温水泡脚,注意足部皮肤颜色的改变,同时密切观察动脉搏动状况。嘱咐患者睡前检查足部有无发生干裂、湿性水肿以及破溃等,告知患者出现此类症状时不要随意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发生糖尿病足的几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足部各项症状的发生情况,主要有足部干燥/皲裂、足藓、胼胝以及下肢/足麻木等。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1.0处理所有数据,计数与计量资料分别利用(%)与(x±s)显示,利用t与x2检验;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以P<0.05为据。

2结果

2.1两组患者糖尿病足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66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糖尿病足发生率是22.73%;观察组66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糖尿病足发生率是3.03%。观察组患者的糖尿病足发生率要明显小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x2=11.411,P=0.001)。

2.2两组患者糖尿病足足部症状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足部干燥/皲裂、足藓、胼胝以及下肢/足麻木发生率均要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详细见下表1。

3讨论

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相比更易出现损伤,而糖尿病足属于糖尿病最为多发的一种并发症,其主要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病变、神经病变以及感染等原因,使得糖尿病患者发生足部或是下肢组织损伤[3]。糖尿病足对患者的危害较大,足部长时间迁延不愈需接受长期治疗,严重时还可能要予以截肢,显著加大患者心理压力,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早期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4]。临床在护理糖尿病患者时,要全面掌握患者心理状况,对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不断鼓励安慰患者,注意加强足部卫生,避免足部受伤,让患者意识到发生糖尿病足时通过有效治疗也是能够痊愈的。准确示范并指导患者注射胰岛素,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加强患者的足部护理,告知患者应当适度运动,加快足部血液循环,发生症状时要及时进行积极处理;重视患者的健康宣教,改善患者治疗糖尿病的依从性,减少多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糖尿病足发生率是22.73%,观察组糖尿病足发生率是3.03%,观察组糖尿病足发生率要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足部干燥/皲裂、足藓、胼胝以及下肢/足麻木发生率均要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还能显著改善患者足部症状,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鹏,张静,徐蓉等.集束化护理在预防糖尿病足意外发生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4):417-419.

[2]马小艳,童奥,张妲等.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20):40-42,46.

[3]王琰,芦琳琳.老年糖尿病足预防和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2):2234-2235.

[4]蔡媛媛,梁海琳,俞洁等.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6,19(2):155-157.

[5]戈越红.强化护理教育干预预防糖尿病足的中远期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4):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