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检测在肝囊型包虫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检测在肝囊型包虫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欧仕颖

(四川甘孜州州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甘孜6260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检测在肝囊型包虫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4月我院120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116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行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检测,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型包虫病IL-17水平显著高于Ⅰ、Ⅱ型及Ⅳ、Ⅴ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型与Ⅳ、Ⅴ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17水平在肝囊型包虫病显著升高,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感染类型,对患者进一步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IL)-17;肝囊型包虫病;感染类型

【中图分类号】R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5-0101-02

包虫病是棘球绦虫寄生于人及某些动物等宿主体内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呈世界性分布,具有致敏性及传播性强、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导致包虫病棘球绦虫主要有细粒棘球绦虫及多房棘球绦虫两种,且大多寄生在人体肝脏内,引发囊型及泡型包虫病[1]。以往临床上常采用B超、CT等影像学技术来判断包虫囊肿生物学活性,以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参考。近年来随着血清学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有学者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IL)-17在肝囊型包虫病(CE)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与健康者具有明显差异[2]。本研究选取2015年8月—2017年4月我院120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血清IL-17检测在肝囊型包虫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4月我院120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患者知情同意,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排除肿瘤、血液性疾病、其他传染性疾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认知功能障碍、急慢性病毒感染、风湿性疾病及检查禁忌症者。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8~70岁,平均年龄(39.65±3.16)岁,Ⅰ、Ⅱ型包虫病53例,Ⅲ型包虫病36例,Ⅳ、Ⅴ型包虫病31例;并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116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其中男60例,女56例,年龄10~69岁,平均年龄(37.86±3.2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之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于第二日晨起空腹状态下取肘静脉血3mL,3000r/min离心5min后分离出血清于-80℃条件下冰冻保存,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17含量,根据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并设置阴性对照及空白对照保证结果的有效性,IL-17最低检测值为31.25pg/mL。比较不同类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及健康者血清中IL-17含量。

1.3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9.0,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性显著。

2.结果

2.1两组IL-17检测结果分析

研究组患者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B超、CT及血清学技术均为诊断包虫生物学活性的有效手段,而生物学活性判断对肝囊型包虫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IL-17是由多家族成员组成的一类细胞因子,有文献研究显示,IL-17在囊型包虫组及囊型包虫复发组中的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3]。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还表明,Ⅲ型包虫病IL-17水平显著高于Ⅰ、Ⅱ型及Ⅳ、Ⅴ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Ⅲ型包虫病患者寄生虫的生物量和抗原的释放量增多刺激宿主免疫应答强度变化,使IL-17水平明显升高而加速包虫的死亡[4]。另外Ⅰ、Ⅱ型与Ⅳ、Ⅴ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血清IL-17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能是内囊形成后囊壁钙化、囊内容物干酪样变及宿主的免疫作用较弱使得Ⅰ、Ⅱ型与Ⅳ、Ⅴ型的IL-17水平无明显差异[5]。综上所述,IL-17水平在肝囊型包虫病显著升高,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感染类型,对患者进一步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吐尔洪江·吐逊,单娇宇,刘弓伯,克依木·居来提,耿诚,帕提古丽,林仁勇,温浩.肝囊型包虫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地方病通报,2010,25(01):5-6+11.

[2]李海媛.IL-17调控肝细胞参与肝脏损伤与修复[D].第四军医大学,2014.

[3]高春花,汪俊云,杨玥涛,石锋,朱慧慧,焦伟.5种抗原检测囊型包虫病血清学评价[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2,28(08):811-814.

[4]黄燕,尚婧晔,陈凡,何伟,张光葭,喻文杰,王奇,廖沙,李汭芮,王谦.包虫病血清学检测方法及其诊断意义[J].中国动物保健,2017,19(07):22-25.

[5]马欣,吴向未,彭心宇.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10在肝囊型包虫病感染病程中的表达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05):719-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