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应用分析

熊煜欣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0021)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两组均采用胰岛素治疗,其中,A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B组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比较治疗后空腹血糖、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和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和胰岛素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A组低血糖发生率2.38%,低于B组的21.43%(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可缩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且低血糖发生率低,值得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皮下输注;静脉滴注;疗效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2-0164-0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糖尿病并发症,诱因较多,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临床治疗时,若胰岛素给药方式不同,则其临床效果亦不同。为分析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患者,采用皮下输注和静脉滴注两种方案进行对比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本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其中,A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33~67(43.07±4.28)岁,病程15d~6年(1.85±0.31)年,糖尿病类型:1型17例,2型25例;B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32~68(42.92±4.31)岁,病程20d~5年(1.78±0.42)年,糖尿病类型:1型19例,2型2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糖尿病类型等资料经比较差异很小(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炎、补充扩容、纠正水电解质等基础及其他对症治疗。

A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泵(型号:丹纳ⅡS,产地:微创生命医学科技有效公司),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输注速度0.1U/(kg·h),并监测血糖,结合患者实际血糖水平,对胰岛素剂量进行适当调整,保持胰岛素基础量(0.6~1.2)U/h,至尿酮体转阴。

B组: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甘舒霖R(规格:3ml,批准文号:S20020092,生产批号:20150818,产地: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效公司),滴注速度01U/(kg·h),结合患者实际血糖水平,可改用短效胰岛素,三餐前皮下注射,或者长效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至尿酮体转阴。

1.3观察指标及评定

比较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和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

低血糖发生率为治疗期低血糖发生例数在各组中所占比例。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研究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采用SPSS20.0软件行统计学处理,治疗后相关指标均为计量资料,用(x-±s)描述,组内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低血糖发生率为计数资料,用“%”表示,χ2检验,以P<0.05表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相关指标情况

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和胰岛素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低血糖发生率

A组治疗期出现低血糖1例,低血糖发生率2.38%(1/42);B组中出现低血糖9例,低血糖发生率21.43%(9/42)。A组低血糖发生率2.38%,低于B组的21.43%(χ2=5.562,P=0.018)。

3.讨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由于机体在不同激素诱导下胰岛素分泌较少,造成升糖激素增多,高血糖、高血酮、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病理性症状。此疾病诱因较多,以感染为主,其次为外伤应激、各种手术等因素,临床表现为多食、多饮、多尿等,尿酮、血酮及酸中毒,严重者甚至出现休克或急性肾衰竭。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以抗炎、补充扩容、纠正水电解质等基础及其他对症治疗为基础,并给予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具有一定成效,但酮体消失时间长、血糖波动大、低血糖发生率高;而胰岛素泵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等特点,可灵活调节胰岛素剂量,是一种较符合生理状态的胰岛素输液方式[2]。相关研究表明[3-4],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可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且相同效果下胰岛素用量少。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均恢复到正常水平,A组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和胰岛素用量均少于对照组,且A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B组,与上述研究结果存在共同之处,表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可缩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且减少治疗期低血糖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贾红岩.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急救与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9):177-178.

[2]魏志勇,李玉,丁言玲.持续静滴胰岛素与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效果对比[J].安徽医学,2016,37(7):829-831.

[3]张培红.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6):11-13.

[4]何咏梅,尹邦燕,杨中顺,等.皮下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疗效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6):75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