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原则视角下的《金锁记》会话含义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3

合作原则视角下的《金锁记》会话含义分析

王滢石彦霞

(河北工业大学,河北300401)

摘要:张爱玲在《金锁记》中通过违背合作原则,巧设会话含义来塑造人物、铺垫情节、传递情感。本文借助西方语用学理论,在合作原则视角下,从量的准则、质的准则、相关准则和方式准则四方面出发,分析《金锁记》中经典对白的会话含义,从而进行对文学作品的生动解读。

关键词:合作原则;会话含义;《金锁记》;语用学

一、引言

合作原则是语用学研究中的重要理论,它由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提出,指交谈参与者的话语要符合交谈的公认目的和方向,即遵守量的准则、质的准则、相关准则和方式准则。但在日常交际中,说话人经常违反这些准则,来迫使听话人超越话语的表面意义领会说话人所说话语的隐含意义,这种隐含的意义就是会话含义。会话含义是语用学的核心内容,在日常交际中作用重大。而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作者也常常通过建构人物对话来触发会话含义,以此来铺垫小说情节、描摹人物形象、传递作者思想。因此,通过研究小说中人物对话的会话含义,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文意,把握人物性格,理顺写作脉络,乃至探究作者的行文规律。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经典之作,小说讲述了曹七巧以青春为代价,在现实的压抑和金钱的枷锁下逐渐心理变态的故事。小说大量采用对白形式揭示人物性格,尤其是心理失衡的主人公曹七巧,常以言语上的挑衅获得内心上的满足,其话语便常常带有更深层次的会话含义。这种违背合作原则所产生的会话含义在让小说创作更有灵气、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的同时,也为语用学研究工作提供了生动的语料资源。本文将借助西方语用学理论,从合作原则视角出发,深入研究《金锁记》中的经典对白,分析其会话含义,从语用学角度实现对文学作品的赏析。

二、《金锁记》基础对白实例会话含义分析

1.利用“量的准则”推导的会话含义

“量的准则”指所提供的信息的量,即所说的话应包含为当前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且不应包含多于需要的信息。但在会话中,有时会故意违反“量的准则”,以使听话人推导出其含义,例如:

玳珍问小双道:“舅爷一个人来的?”

小双道:“还有舅奶奶,拎着四只提篮盒。”

这段对话是曹七巧的哥哥曹大年来府中探望七巧时,大嫂玳珍与丫鬟的对话。当大嫂问起来人时,小双只要回答“还有舅奶奶”就够了,但她后面又加上一句多余的话,这显然违背了“量的准则”。听话人通过这句多余的话可以推导出这样的含义:舅爷舅奶奶偏拎着四只提篮盒来访,实际上并非意在探望七巧,更是为了用七巧的回礼将这四只盒子装满再带回家。通过这段会话含义的展开,作者借他人之口描绘了曹家人的丑恶嘴脸,再结合曹大年把七巧卖到姜家给残废男人做妻一事,便交代了导致七巧性格扭曲的一部分家庭因素。显然七巧也看出了这一点,这才引发了后文七巧与哥嫂之间强烈的戏剧冲突。

2.利用“质的准则”推导的会话含义

“质的准则”要求所说的话力求真实,尤其是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以及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由于小说中人物性格的特殊性,通过违反“质的准则”来表达会话含义的会话实例相对较多,举例如下:

云泽闪过身去护着辫子,笑道:“我掉两根头发,也要你管!”

七巧只顾端详她,叫道:“……云姐姐的确瘦多了,小姐莫不是有了心事了?”

这是七巧几人在院中等待老夫人起身时的会话。七巧通过说这句话,想让听话人推导出的隐含意义是“云泽想要赶快嫁人了”。但她在说这件事时,并没有充足的依据,是及其不负责任的,这显然违背了“质的准则”。这段对话寥寥几句便将七巧无事生非的心理特性完全暴露出来,也为后文七巧挑唆老太太早议云泽婚事,逼得云泽大哭这一情节作铺垫。

兰仙道:“……难道安姐儿还会争多论少不成?”长安不觉微微一笑。

七巧破口骂道:“你肚子里有了搁不住的东西是怎么着?等不及的要过门!”

这是兰仙做媒给七巧女儿长安议定婚事时发生的会话。守财奴曹七巧固执地认为女婿接近女儿是为了自家的钱,因而不甚同意这桩婚事,这才以战乱年间陪嫁礼不好置办为由,打算缓议婚事。但长安深爱自己的未婚夫,不愿耽搁,这才在三婶帮忙说话时露出了笑容。七巧大怒,便以“肚子里有了搁不住的东西”来讽刺长安。在这段话语里,作者用了一个隐喻,其真实含义是七巧怀疑长安未婚先孕。这句话当然是不真实的,也违反了“质的准则”,但七巧却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造谣羞辱女儿,以此来阻挠长安的婚事,既让读者看到七巧内心的极度扭曲,也可以及预见长安的悲惨未来。

长白道:“妹妹呢?来了客,也不帮着张罗张罗。”

七巧道:“她再抽两筒就下来了。”

上引是长白与童世舫共同进餐时见到七巧后的谈话。长安的鸦片瘾是七巧逼着染上的,但在邂逅童世舫后,为了不被心上人看低,长安已经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意志力戒了瘾。可为了不让童世舫进门当女婿,七巧在会话中违背“质的原则”设下谎言,无中生有地向他传递长安还在吸食鸦片的信息,从而让两人产生嫌隙,最终彻底断了往来。这组会话及其背后隐含的会话含义,推动了小说的情节走势,长安的一生彻底被七巧毁灭,七巧人性上的扭曲、变态也展露无遗。

3.利用“相关准则”推导的会话含义

“相关准则”是在关系范畴下提出的准则,即所说的话是相关的。但在会话中,当说话者认为上一位说话者所说内容不真实、不合理或自己无法回答时,便会违反“相关准则”,另换话题,以结束上一段存在某些问题的会话,开启新的会话。小说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举例如下:

凤箫一骨碌爬起身来,低声问道:“我早就想问你了,你们二奶奶……”

小双弯腰拾起那件小袄来替她披上了,道:“仔细招了凉。”

上引是小说开篇两个小丫鬟之间的谈话。新入府的凤箫向小双打听有关二奶奶的事,但小双并不正面回答,而是转移了话题,这显然是违背了“相关准则”。这句话的含义是,凤箫私下妄议主子的事情是不好的,也是小双在暗示凤箫二奶奶此人不好惹。同时,作者通过这段对话,为读者制造了一个有关七巧出身的悬念,而随着剧情的发展,当这个悬念被揭开、七巧本性充分暴露的的时候,开篇两个丫鬟的话也得到了印证。

4.利用“方式准则”推导的会话含义

“方式准则”要求说话人清楚明白地说出要说的话,尤其是要避免晦涩、避免歧义,还要简练、有条理。当说话者通过违反“方式原则”来传达会话含义时,会话中的话语便可能变得晦涩难理解,或是啰嗦无条理,由此才能让了解实情的听话人推导出话语中超越字面意思的内涵,举例如下:

七巧道:“……真亏了新娘子留住了你,旁人跪下地来求你也留你不住!”

季泽笑道:“是吗?嫂子并没有留过我,怎见得留不住?”

上引是七巧与姜家三爷姜季泽的谈话,此时三奶奶兰仙刚刚过门,本就对季泽怀有非分之想的七巧自是看不惯三爷夫妇亲近,便故意啰里啰唆地说出“旁人跪下地来求你也留你不住”这样的话来刺激兰仙,这才使得兰仙气愤离开,给了七巧和季泽单独相处的机会,引发了后文一系列的故事。而本就风流成性的姜季泽也借机故意说出晦涩且带有深意的话语来和七巧调情,意在暗示和七巧发生非正当关系,目的是只让七巧心领神会,却不让在场的三奶奶兰仙听明白。二人的这段会话明显违反了“方式准则”,他们通过巧设会话含义来达成自己见不得人的目的,也让读者在字里行间便看出了二人的私情,为下文二人的亲密接触,以及分家后季泽的登门拜访作铺垫。

小双道:“告诉你,你可别告诉你们小姐去!咱们二奶奶家里是开麻油店的。”凤箫道:“……我们那一位虽比不上大奶奶,也还不是低三下四的人——”

这是三奶奶的陪嫁丫鬟凤箫刚入府时与小双的对话。凤箫对七巧十分好奇,便不断追问小双有关二奶奶的事,小双拗不过,这才说了七巧娘家是开麻油店的。凤箫心中惊诧,不觉将同为姜家儿媳的七巧与大奶奶和三奶奶作比,说出了一连串的啰嗦话。二人的会话违背了“方式准则”。实际上,凤箫与小双这段谈话的核心意思很简单,就是七巧出身低微,似乎不配嫁到姜家。但碍于自己的下人身份,她们不敢直白地评判主子,只能以这样的方式来表示对七巧的轻视。作者借用此段会话含义正式交代了七巧的出身背景,也暗示了七巧在曹家地位尴尬,这也是导致七巧心理逐步扭曲、变态的原因之一。

三、《金锁记》复杂对白语段会话含义分析

上文分析了《金锁记》中通过违背“合作原则”的某一方面来建构会话含义的对白实例,下文将对小说中意蕴更为深厚、含义更为复杂的典型对白进行综合的会话含义分析。

七巧笑道:“人都齐了。今儿想必我又晚了!怎怪我不迟到——摸着黑梳的头!谁教我的窗户冲着后院子呢?单单就派了那么间房给我,横竖我们那位眼看是活不长的,我们净等着做孤儿寡妇了——不欺负我们,欺负谁?”

兰仙笑道:“二嫂住惯了北京的屋子,怪不得嫌这儿憋闷得慌。”

云泽道:“大哥当初找房子的时候,原该找个宽敞些的,不过上海像这样的,只怕也算敞亮的了。”

兰仙道:“可不是!家里人实在多,挤是挤了点——”

七巧笑道:“三妹妹原来也嫌人太多了。连我们都嫌人多,像你们没满月的自然更嫌人多了!”

上引是二奶奶七巧、三奶奶兰仙和姜家小姐云泽之间的谈话。这段会话发生在等待老太太起身之时,几人各怀心思,自是话里有话,由此便产生了颇为复杂的会话含义。当时是七巧最后一个到达老太太院外,她急于为自己的迟到找寻借口,也想借此机会大倒苦水,暗讽姜家人心凉薄,便故意违背“方式准则”,说出了一大串啰嗦的话,其目的就是为了掩盖自己的迟到,将众人注意力引到她的“生活不易”之上,让姜家坐实“苛待”的罪名。但很显然,姜家并没有真的欺负她们“孤儿寡妇”,七巧言语中亦多有夸张,这便又违背了“质的准则”。而兰仙作为姜家新娶进门的媳妇,自是要给夫家留一个好印象,云泽又是姜家的小姐,也不可能由着七巧诋毁姜家,但二人都明白,不能在这里和七巧起冲突,因此只能遵守“相关准则”来延续七巧提出的关于屋子的话题。但为了不让七巧继续占据话语主导权,二人违反“量的准则”,在交谈中故意不提供七巧所期望听到的言语信息,而是偷梁换柱,引导听话人推导出会话含义:七巧抱怨的原因并非“姜家苛待”而是“房屋窄小”,从而打断了七巧的暗讽,保全了姜家人的颜面。但心理扭曲的七巧当然不愿让兰仙和云泽如意,自是抓住一切机会使其难堪,于是在兰仙说起“家中拥挤”时,七巧又违背“质的准则”,说“没满月的更嫌人多”,造谣新嫁妇兰仙嫌家中人多耽误她与新郎亲近,以此传达出惹人误会的会话含义,从而成功将谈话的焦点转移到兰仙身上。这段会话初步揭示了姜家妯娌三人的关系,为后文埋下伏笔,同时也将七巧无事生非的性格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

七巧似乎没话找话说似的,问道:“你卖房子,接洽得怎样了?”

季泽一面吃,一面答道:“有人出八万五,我还没打定主意呢。”

七巧沉吟道:“地段倒是好的。”

季泽道:“谁都不赞成我脱手,说还要涨呢。”

七巧问了些详细情形,便道:“可惜我手头没有这一笔现款,不然我倒想买。”

季泽道:“其实房子倒不急,倒是乡下你那些田……地面上糟踏得不成样子,中间还被收租的、师爷、地头蛇一层一层勒着,莫说这两年不是水就是旱,……听说直鲁又要开仗了。”

上引是姜家分家后,姜季泽登门拜访七巧时两人的会话。在产生这段对话之前,季泽便借旧事与七巧调情,意在从七巧处讨得些便宜。七巧起初有些沉沦于季泽的甜言蜜语,但守财奴本性还是告诉她这个男人的目的绝不单纯。于是,两个心怀鬼胎的人开始相互试探,由此便产生了这样一段含义较为复杂的对话。清醒过来的七巧怠于和季泽继续调情,但同时又想试探季泽是否真的为钱而来,于是便违背“相关准则”,结束两人的“叙旧”,转移对话焦点,以“卖房”为话题主动开启新的对话。原本就心思不纯的季泽自是愿意延续这一话题,由此二人遵守“相关准则”,围绕新话题进行了之后的一系列对话。七巧本无心买房,但为试探季泽,七巧违背“质的原则”,谎称有意买房,故意说了不符合事实的话来诱导季泽露出真面目。季泽见七巧动了心思,便抓住机会撺掇她卖了老家的地来凑钱买自己的房,但碍于两人关系微妙,季泽也不好意思直说,于是便违背“方式准则”,说了一大串啰嗦的话,从环境、收成、政策等各个方面分析了当前“以田赚钱”的种种困难,其实际含义是想以“卖地买房”为由,不动声色地转移七巧的财产。通过此番会话含义的构建,作者将季泽与七巧之间由钱引发的冲突进一步展现在读者面前,推动了后文七巧直接发难季泽,泼季泽一身汤水的情节。

四、结论

在合作原则视角下,通过分析《金锁记》中经典对白的会话含义,我们可以看到,在作者的刻意铺叙下,文中对白隐藏了丰富的会话含义,也正通过这种方式,作者将文中人物的心理和隐含意蕴自然、流畅地传递给读者,起到塑造人物、推动情节、传递情感的多重作用,从而使小说富有张力。本文借助合作原则分析文中对白的会话含义,帮助读者真正理解作者通过建构会话来传递的种种信息,发掘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从而借助语用学理论来进行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实现语言学研究对文学研究的助力。

参考文献

[1]张爱玲.金锁记[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5.

[2]索振羽.语用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51-64.

[3]李珂.合作原则视角下的美剧《兄弟连》对白语用分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25(07):72-73+81.

[4]徐晓莹.对《傲慢与偏见》会话含义的语用学分析[J].学术交流,2009(11):147-149.

[5]刘军.短篇小说《团聚》的“会话含义”分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05):138-139.

[6]韩卫红.语用学理论指导下的《水浒传》人物话语分析——以林冲为例[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78-80+8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