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与管理》教学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1

《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与管理》教学探索

王成志

〔关键词〕交换机路由器配置与管理

众所周知,组建局域网中,为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数据通信,通常有两种方法实现。但在《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与管理》教学安排中,往往是设计成两个独立的实验,如果教学设计中把他们结合在一起,可能会更有利于学生轻松掌握。现将两个教学案例进行比较鉴别,为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1内容科学,案例典型

采用模拟器进行网络设备配置时,网络拓扑结构应本着最小系统法的原理,选用的设备足以说明问题即可,切忌拓扑结构中布局的设置过多,显得零乱。配置思路要清晰,过程要流畅。做到教学内容不存在科学性错误,案例选取应具有代表性。下面以Cisco设备为例看两个案例的指令配置指令:

图1配置如下:

(1)Cisco2960交换机配置

Enable

Configureterminal

Vlan10

Vlan20

Interfacerangefa0/1-12

Switchportaccessvlan10

Interfacerangefa0/13-24

Switchportaccessvlan20

Interfacegiga1/1

Switchportmodetrunk

Switchporttrunkallowvlanall

End

(2)Cisco3560三层交换机配置

Enable

Vlan10

Vlan20

Interfacevlan10

Ipaddress192.168.10.254255.255.255.0

Ipaddressvlan20

Ipaddress192.168.20.254255.255.255.0

End

图2配置如下:

(1)Cisco2960交换机配置与图1完全相同(略)

(2)Cisco2811路由器配置

Enable

Configureterminal

Interfacefa0/0

Noshut

Interfacefa0/0.10

Encapsulationdot1q10

Ipaddress192.168.10.254255.255.255.0

Interfacefa0/0.20

Encapsulationdot1q20

Ipaddress192.168.20.254255.255.255.0

End

2求同存异,殊途同归

上面两个典型案例都实现VLAN间互访,配置过程既有共性与亦有个性,在实施教学中教师要做到驾轻就熟。

2.1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两个实验任务共同点:①两实验功效相同,都是为了实现不同VLAN间的数据通信。②二层交换机的上联端口(giga1/1)都需要配备为Trunk链路模式,以便让不同VLAN数据包通过。

2.2教学过程中重点强调两个实验任务不同点:①虽然都采用星型网络拓扑,但在物理连接上是有所不同。图1实验拓扑中三层交换机的下层交换机连接用直通线;而图2实验中路由器与层交换机的连接要用交叉线连接。②数据转发协议与原理不同,单臂路由实现不同VLAN间数据通信,需要在内网接口上划分子接口,并封装dot1q协议,为子接口指定IP地址,作为不同VLAN内计算机的网关;而使用三层交换机实现不同VLAN间路由,需要在三层交换机上创建虚接口,并为虚接口分配IP地址,作为不同VLAN内计算机的网关。③工程案例应用场合有所不同。考虑到设备的造价及网络带宽需求不同,在组建局域网时,根据单位的实际财政预算情况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方案。一般来说,路由器的价格较高,但有性能优势,而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路由时,价格相对比较低廉,数据吞吐量方面也占优势。牢牢把握两者的共性与个性,学生在网络工程实战中才可运用自如。

3讲究方法,注重效果

巧妙运用任务教学法,精心设计教学进程,若将两个独立实验有机结合在一起,配置虚接口的案例先讲解,老师先示范操作并讲解,然后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划分子接口的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拓展部分,留给学生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相互探讨。这样一来,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相互协作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两种方法的共性与个性,有效提高《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与管理》课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冯昊.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与管理[J].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技师学院计算机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