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药学服务模式的探讨

/ 1

癌症患者药学服务模式的探讨

孟梅宋爱萍

孟梅宋爱萍(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医院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

【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06-0090-02

化疗方案中,药师核对处方的准确性,安全地配置好细胞毒药物,协同医生确立有循证依据的化疗方案,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节约化疗成本意义重大。本文对化疗患者临床药学服务模式进行探讨。

1处方审核

保证合理治疗方案应考虑的一些关键问题。虽然每一个细胞毒药物毒性有所不同,但应考虑一些常规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毒副反应的发生。

1.1累计剂量阿霉素的使用主要受剂量—依赖心脏毒性的限制。一般来讲其它因素如治疗方案、年龄、既往病史都会加重心脏毒性,但是剂量所造成的影响最大。病人累计阿霉素剂量不应超过550mg/m2,而接受过放疗的病人,剂量则不应超过400mg/m2。

1.2剂量调整或延迟化疗在化疗前对病人应进行一定的评估,以保证病人对化疗是否适应,特别关注病人的生化指标、肝肾功能。如果肝肾功能受损必须调整剂量,因为很多药物是通过肝代谢或肾排除的。如果化疗后病人的骨髓抑制还没恢复,则应减少剂量或延迟执行下一个疗程。如果病人的白细胞计数低于3×109/L,血小板低于100×109/L,不推荐使用骨髓抑制剂。

1.3药物相互作用化疗方案的医嘱通常是非常复杂的,由此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也是非常多的,药师应严格把关,发现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文献报道的一些相互作用并不意味着相关的药物一定不能合用,但是应密切监护病人的情况。

2病人信息及咨询

病人具有对自己的病情、治疗方案、可能的副反应的知情权。病人应该了解不同药物的药效、特殊用途、治疗疗程,因此为病人提供细致的咨询服务是非常有必要的。药师最好能提供口头和书面的药学信息服务,让病人熟悉所使用的药物、特殊用法、治疗疗程。在化疗过程中,由于医疗人员和病人的疏忽,存在过了治疗疗程后还在继续使用药物的问题,这一点药师应密切加以关注。

3症状的控制

3.1恶心呕吐恶心呕吐几乎是所有化疗药物的副反应,严重的话可能会造成病人拒绝治疗。因此选择使用止吐药是必须的。选择一个止吐药应考虑化疗药物的致吐强度、呕吐产生的原因、呕吐发生和持续的时间以及病人的意志力。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如:格拉司琼、恩丹司琼等已经成为目前治疗化疗恶心呕吐中最经典的用药,与DXM合用能非常有效的预防恶心呕吐症状。

3.1疼痛治疗药物止痛是疼痛治疗的基本方法之一,但有时会有一些不足,因此必须不断地对病人进行评估,药物剂量和品种进行改变。例如经常使用吗啡可能会出现便秘等副反应,这时就应该改变药物,最好使用芬太尼透皮制剂。对于不能口服药物的病人,可考虑使用不同的给药途径,如直肠给药、皮下给药、硬膜外给药和透皮给药等。

3.3骨髓抑制化疗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有严重的毒副作用。如抑制骨髓造血机能等,轻者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重者全血细胞减少,从而直接影响到放化疗的正常进行,有不少患者甚至因此而中断治疗。骨髓抑制是限制化疗的重要因素,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确保化疗安全进行。

3.4溢出物在实施化疗方案时,化疗药物有可能溢出,溢出的药物可能会引起疼痛、红斑、局部坏疽甚至永久的组织功能坏死。这时应立即停止用药,询问病人情况,同时辅助用药以减轻症状。

4监控化疗效果

4.1毒副反应的监控在化疗方案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应密切监视化疗所引起的毒副反应,进而对下一步治疗计划进行调整。

4.2治疗效果的检测根据患者的存活时间、疼痛和副反应以及死亡率、存活情况、疾病相关症状等项目可对化疗效果进行评估。

4.3生活质量的评价应对病人在化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可根据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调查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症状特点,还可设定“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问卷”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质量可能比一味延长生命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