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理论的伟大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2

科学发展观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理论的伟大创新

常百庆

常百庆

(中共辽宁省北镇市党校,辽宁北镇121300)

摘要: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基础,是党执政的基础。只有发展,才能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发展,不仅党的先进性谈不上,甚至连执政的合理性都会成为问题。因此,发展是中国当今时代不变的主题,不断深化这一主题的理论自然成为最实质和最核心的理论。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新的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理论

1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长期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们党不断探索和研究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取得了重要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适应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要求,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创立了科学发展观这个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一主题,强调“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要求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统一的高度,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高度,从改革、发展、稳定、协调统一的要求出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重大战略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都分、进一步拓展了科学发展现的理论内涵,使科学发展观涵盖了社会主义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形成了马克思主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2科学发展观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科学借鉴其他因素谋求发展的成败得失,围绕“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如何发展”、“依靠谁发展”等基本问题,全面、系统、科学地回答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其内容贯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各个领域,进一步深化了党的执政规律,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1科学发展观是自主创新的旗帜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也是贯穿科学发展观的主题。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认识,指明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道路。

2.2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旗帜

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不是单纯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而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增大,社会事业发展比较滞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竞争力不强,人民内部矛盾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社会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和犯罪活动依然严重存在,等等。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种种突出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3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旗帜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我们今天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我国传统文化里面的民本思想和近代西方出现过的人本主义思想,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坚持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的彻底解放与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崇高目标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真正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大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以人为本贯穿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整个过程,是衡量一切政策措施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标尺。

3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1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统一意志、凝聚力量的思想武器

科学发展观作为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着眼当代中国发展的总趋势和总要求,把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模式、为人民谋利造福的发展目的历史地贯通起来,开拓了实现强国为民的新思路和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所展示的理论、实践魅力表明,它是真正顺应时代大势、合乎人心的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指导思想确立起来,就是要把它作为一面旗帜举起来,在全党全国人民中间自觉用这面旗帜来统一思想和意志、凝聚智慧和力量、激发创造热情和活力,形成一种和衷共济共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局面。

3.2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谋划建设、促进发展的基本遵循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基于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准确把握,基于对社会主义中国长期发展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基于对当今人类社会有关发展方面认识成果的正确借鉴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它从时代高度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对发展目的、发展内涵、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等作了科学揭示和界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集中反映,科学发展观所贯穿的科学精神、人义精神、创新精神、务实精神,所倡导的统筹原则、协调原则、质量原则、效益原则、公平原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普遍的真理性。

3.3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衡量利弊、检验得失的价值尺度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与价值观的统一。作为真理观,科学发展观回答和解决的是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问题;作为价值观,科学发展观回答和解决的是为人民谋利造福的问题。共产党人是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干任何事情都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是造福于人民的发展观,它坚持以人为本,把为人民发展、靠人民发展、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高度统一起来,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目标,体现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因而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集中概括。我们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关键的一条,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这个价值尺度来衡量利弊、检验得失。

参考文献

[1]温美平.论科学发展观与党的意识形态的创新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