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仪临床使用误差分析及对策

/ 2

血糖仪临床使用误差分析及对策

杨天华

杨天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00044)

【中图分类号】R197.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08-0268-02

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糖尿病人数已达4000万,糖尿病患者也正在以每年1%的速度增加。目前世界上的糖尿病已成为继癌症、心血管病之后的第三大杀手。现在许多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的不理想,致使许多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如视网膜病变,肾脏疾病及心脏疾病等。而拥有一台血糖仪,日常进行血糖变化的自我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迅速到医院就诊,防止病情恶化已刻不容缓。血糖仪具有体积小,方便快捷,操作简单,需血量少,迅速获取结果,可反复测定等优点,血糖仪已经日趋普及化及家庭化。血糖仪与大型生化仪所测血糖仪差异不显著,所测指标相近[1]。那么如何正确使用血糖仪,如何正确监测血糖波动已是迫在眉睫。虽然在购买血糖仪时有销售人员的讲解和使用方法的演示,但仍有不少患者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误区。现结合临床使用现状,将血糖仪使用中可能造成误差的因素及对策分析如下。

一操作方法不正确

操作不当会导致检测失败或测定值不准确。患者检测时一定要先详细阅读使用说明,正确掌握血糖仪的操作方法,常见的不正确操作有:

1.测试的试纸条没有完全插到测试孔的底部,检测时试纸条发生移动也会影响检测结果。

2.有些仪器是先滴血,然后再将试纸条插进血糖仪,如果滴血后等待时间超过两分钟才将试纸条插入测试孔,会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有些仪器先插试纸后滴血,那么也要在规定时间内将血滴入。

3.取血部位消毒后残留酒精,酒精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若未干会稀释血液标本,且酒精会对试纸的氧化酶产生干扰,影响测量值的准确性。

4.采血方式不影响:田建华[2],钱永萍[3],李红[4]等人通过自然流出,按摩,挤压三种方式采血,经血糖仪测定后均发现自然流出法最接近实验室测得的结果,而按摩,挤压法误差较大。

5.采血量的影响:测试时若采血量不足,会导致检测失败或测得的结果偏低,若血滴过大,溢出测试区,也会影响测定结果,且血量过多会引起血糖仪光学系统的污染。

6.操作者的手及被测试者的手不干净,或更换针头时将上一个患者的血液污染了新的针头,不仅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还会造成交叉感染。

对策:

1.测试时血糖仪应放在平稳、安全之处,试纸条应完全插入测试孔底部。

2.操作者应熟练掌握方法,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试纸条完全插入测试孔或滴入血液,如果超时,此时应使用新的试纸条重新测试。

3.临床一般采用75%酒精消毒皮肤,应待酒精干后再采血,周雪等人分别用75%酒精和0.1%洗必泰对皮肤消毒时,发现两种消毒效果相当,而洗必泰对皮肤刺激性小,对结果影响也相对较小,作为皮肤消毒更安全。

4.临床上应尽量采取自然流出的血,受试者将手臂短暂下垂,让血液流出指尖,指端垂直向下绷紧皮肤再进针(深度约2-3mn)采血针紧贴指腹侧面采血,对于老人、儿童及皮肤角质化增厚的病人经常难于以手指上取到足够的血滴,测试时可由近及远轻柔挤压获取血标本,但不可过分挤压和按摩。

5.确认血滴大小合适的方法是用新的试纸条在测试区滴一滴血,采取的血滴应足够大覆盖试纸的有色区域,翻转试纸确认试纸条背面的“血量确认圆点”完全变色即可。

6.测试者及受试者均应洗净双手,干燥后,温暖双手以增加血液循环,采血针现已由一次性采血针代替了更换针头的采血笔,绝对杜绝了交叉感染发生的可能性。

二病人因素

血糖水平受饮食、运动、应激、妊娠、月经,某些其它药物多种因素的影响。

1.病人心情影响:采血是创伤性操作,患者因紧张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及六用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使血糖增加。

2.病人疾病影响:

⑴血糖过高的病人:血糖仪检测时,最高只能达到33.3%mmol/l。而临床高为此值的病人,血糖仪无法测出结果,如糖尿病非酮症高治性昏迷病人血糖一般都高出此值。

⑵血糖过低的病人,血糖仪检测时,最低测出的值为1.1mmol/l,而临床低于此值的病人,血糖仪也无法测出,如胰岛素瘤的病人。

⑶其它疾病的影响:红细胞压积的范围是0-70%,低红细胞压积的病人测得的血糖偏低,如贫血者;高红细胞压积的病人测得的血糖偏低,如:长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病人。

3.其它药物的影响:Vc是强还原剂,可使血糖试纸在反应中产生的过氧化氢还原,使血糖值偏低[5],食用大量Vc的食物,也会使血糖统计学意义下降[6],谷脱甘肽等药物也可造成血糖测定结果偏低[7]。另外,噻嗉类利尿剂,呋噻咪,糖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三环类抗抑郁药等可抑制胰岛素的稀释或控抗胰岛素的作用,引起糖耐量减低,血糖升高。

4.监测时间的掌握:有些病人测餐后2小时,以吃最后一口饭时,等待过程中有时添加食物和饮料,严重影响测量结果。

对策:

1.测试血糖前应给予对症的心理疏导,消除病人紧张心理。

2.测试血糖前,详细了解病人疾病,对于超出血糖仪测定范围的疾病,应采用其它检测方法,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操作,以免增加病人痛苦。

3.询问病人有无服用对于血糖有影响的食物及药物,若有可择期再测或采用其它特殊的方法检测。

4.测量餐后2h血糖,应以第一口进主食开始计时,喝糖水的病人应将糖水在5分钟之内喝完。等待过程中不要饮用水和饮料,不要再进食物及水果等。

三血糖仪因素的影响

1.血糖仪保养的影响:血糖仪不可避免会受到环境中温度、湿度、灰尘、纤维、杂物等的污染,电磁的干扰都会影响测试结果。

2.血糖检测前应检查试纸条包装盒上的有效期,使用过期的试纸条影响检测结果,可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一桶试纸打开无限期应用,都会影响测试结果。

3.试纸条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是所有问题中最关键的,绝大多数检测误差都是由试纸条的变质变性引起的,而由血糖仪本身出现故障的可能性是很小的,试纸会受到温度、湿度、光线、化学物质等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试纸的储存十分重要。

4.检测时不小心将血液涂抹在血糖仪上,以及灰尘、纤维、杂物等的污染,都可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5.长时间不进行血糖仪校准,将影响血糖仪检测的准确度。

6.血糖仪类型的影响:血糖仪由于制造工艺,测定原理,试纸等方面的不同,检测结果差别较大[8]。

对策:

1.血糖仪要妥善保存要特别注意防尘防潮,使用时,血糖仪要放在温度20-30℃,湿度20-80%的环境中放置20分钟以上[9],防止电脑干扰,拒手机1米之外。

2.使用新的一瓶试纸时,应在瓶上注明日期与失效期,防止失效影响结果,用后的废瓶应及时丢弃,以免与新试纸编码产生混乱。

3.不可使用受潮、弯曲、有划痕的试纸,试纸条一般存放在阴凉、有干燥剂试纸盒内,一般试纸打开后的有效期是三个月。

4.血糖仪要定期检查,清洁保养,外壳可用干净的湿布擦净,测试区可用沾清水的棉纤或纱布清洗,再用干棉纤擦干,不要使用有机溶剂擦拭,以免损伤光学部分,也不要用手指触摸,以免使反应膜酶反应区受损,影响检测结果。

5.血糖仪应定期校准,其校准是利用模拟血糖液检查血糖仪和试纸相互间运作是否正常,需作血糖校准的情况有⑴第一次使用新购买的血糖仪;⑵每次使用新的一盒试纸条时;⑶若怀疑血糖仪或试纸条出现问题时;⑷当测试结果未能反应出您感觉的身体状况时;⑸血糖仪摔落后。

6.目前常用的血糖仪有2种,一种是化学比色法,另一种是光电比色法。前者是酶与葡萄糖反应产生的电子再运用电流计数设施,读取电子的数量,再转化成葡萄糖浓度读数,后者是通过酶与葡萄糖的反应产生的中间物(带颜色物质),运用检测器检测试纸反射面的反射光的强度,将这些反射光的强度,转化成葡萄糖浓度,准确度更高。

总之,血糖仪对于监测血糖变化,提高临床用药,调整服药剂量,控制血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只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保存好试纸,了解病情及用药,就能充分发挥血糖仪的作用,使它成为你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周立红,快速血糖仪与大型生化仪测定血糖的分析比较,2009;7(16):86-87.

[1]田建华,朱风元.不同取血方法对快速血糖仪测量值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0;15(12):713.

[2]前永萍,王立新,杨慧君.采血方法对快随血糖测量值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6):11.

[3]李红.影响快速血糖检测法准确性的因素与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2):15.

[4]熊宇,快速血糖检测仪进行床旁检测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4;4(6):43.

[5]周明芳,邓中新.床旁检测机质量控制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9.

[6]王玉之,李荣光.不同浓度维生素对血糖的影响[J].实用医技,2001;8(5):19.

[7]赵建丽,刘宗春,赵健美.血糖快速测定的对比研究机质控方法[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5;20(5):69.

[8]李瑞芬,韩丽,赵亚敏等,血糖仪在临床中的应用与注意事项[J],河北职工医学报,2003,20(4):11.

[9]王冲,王欣然,快速血糖测定的护理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