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持续的俯卧撑训练所致臂丛神经麻痹临床特点及神经阻滞治疗

/ 1

重复持续的俯卧撑训练所致臂丛神经麻痹临床特点及神经阻滞治疗

龚献忠

龚献忠(黑龙江省850农场医院黑龙江虎林158400)

【中图分类号】R7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06-0163-02

1患者资料

我院自1999年9月至2004年2月共诊治因做俯卧撑致臂丛神经麻痹26例,年龄为17-20岁,平均18.65±0.98岁,病程为3-7天,平均为5.84±1.16天。均为单侧受累,于短时间内(半小时至1小时)做100多至200多个俯卧撑后出现的臂丛神经麻痹。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外展困难,三角肌和冈上肌肌力为0-2级,屈肘轻度受限,肱二头肌肌力2-4级。伸肘、屈伸腕、屈伸指运动基本正常,肌力4-5级。大部分患者感觉正常。小部分伴有手掌桡侧麻木。就诊当天、2周、4周做肌电图以了解神经损伤及恢复的情况。患者随机分为二组:一组为治疗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对照组仅行针灸、理疗及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atellateganglionblock,SGB)结合臂丛神经阻滞(brachialpleXLISblock,BPB)比较两组的疗效。

2方法

(1)SGB经颈6颈前人路,药物为1%盐酸利多卡因6ml。隔日一次。BPB经斜角肌肌间沟入路,一周一次,臂丛内注入药物为醋酸泼泥松15mg,维生素B121000ug,维生素1100mg,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4周后评定疗效。

(2)肌电图检查应用丹麦生产的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患者外展明显受限,三角肌损伤重,其受腋神经支配,故测定腋神经的M波参数。在Erb点及腋窝点对腋神经进行电刺激(脉冲时限0.2ms),刺激强度选用超限刺激(50-80mA),在三角肌应用表面电极进行记录,其引出的M波面积(负波)为电脑自动测量。正常情况下,在Erb点、腋窝点刺激腋神经,在同一神经远近端刺激点引出的M波面积并无显著差别。双侧相应部位M波面积亦无显著差异。

所以根据公式Brown和Watson来判定神经传导阻滞程度及轴索损害程度。

EN为健侧远端剌激诱发的M波负峰面积。EA为患侧远端刺激诱发的最大M波负峰面积,PA近端刺激引出的最大M波负峰面积。

(3)疗效评定:以三角肌肌力改善、腋神经的神经传导阻滞和轴索损害及恢复情况作为疗效评定指标。

(4)统计分析:以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肌力、神经传导阻滞、轴索损害治疗前后两组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P<0.01为差异极显著。

3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三角肌肌力均有改善,以前者改善明显,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两组患者经治疗轴索损害及传导阻滞的恢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两组相比,神经传导阻滞恢复方面有显著差异,在轴索损害恢复方面有极显著差异。

4讨论

从本组病例来看,BPPFCRP临床表现主要为举肩屈肘功能障碍。而伸肘、屈伸腕、屈伸手指影响不大。偶有手掌桡侧麻木,因而表现为上臂丛神经麻痹。

臂丛神经在胸廓出口处易在三个出口处受压、前斜角肌沟间隙、肋锁间隙和胸小肌下间隙,短时间频繁做腑卧撑,使肋锁间隙及胸小肌下间隙变小,神经血管组织受压,造成臂丛神经及相应的肌肉缺血,肩关节过度外展,双臂过度屈曲,使相应的三角肌和冈上肌、肱二头肌劳损。Streib等分析上臂重复持续的突然用力屈伸引起桡神经麻痹,认为剧烈运动使肌肉紧张,减少了神经周围可隙,在持续快速运动时造成神经损伤。Lussiez等分析上臂重活动后引起的桡神经麻痹原因,认为其与肱骨结节间沟下部的纤维弓卡压相应的肌肉和神经有关。

BPPFCRP无特殊治疗,主要为针灸、理疗和功能锻炼等。行SGB阻滞颈交感神经,扩张血管,改善受损臂丛神经和相应肌肉的供血。臂丛神经损伤经前斜角肌间沟入路给予营养神经及激素等药物,使药物直接抵达病变部位,消除神经肿胀及创伤性炎症,作用快且疗效好。可推广到其它原因引起的不需手术的臂丛神经损伤。

肌电图能较好地反映神经失用的情况。据所测得的健侧和患侧远端腋窝点、患侧近端Erb点M波负峰面积,根据公式可定量分析腋神经的传导阻滞及轴索损害情况。两组患者存在一定的神经传导阻滞及轴索损害。经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此两方面均有改善,但两组疗效仍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轴索损害的恢复方面。

短时间内重复持续的俯卧撑训练是造成患者臂丛神经麻痹的原因。多数患者常缺乏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因而在进行此项目的练习时,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间断休息,避免肌肉劳损、肿胀,臂丛神经卡压、缺血,从而预防本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