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需求的养老建筑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基于心理需求的养老建筑设计

袁帅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养老模式受到机构养老模式的冲击,机构养老已经成为大部分老年人的首要选择,因此,能够满足老年人真实心理需求的养老建筑设计成为我国养老问题的重要任务。要实现人性化设计的目标,首先必须要了解老年群体的生活习惯,情感需求,从而改善老年人与建筑本身的矛盾,帮助他们增强晚年生活的信心。

关键词:心理需求;养老建筑;设计

1我国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及需求

社会节奏的加快导致我国老年人在心里需求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章根据近年来搜集的经验,浅谈当下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1.1社会交往的需求

在设计养老建筑时要充分考虑增加室外人性化活动的交往空间,因为老年人也有社交的需求,通过聚会或者一起散步、下棋等类似的社交活动方式能够使他们心里的孤独和寂寞感得到排解。

1.2安全、舒适的需求

老年人对于安全的需求特别强烈,因为他们的生理机能逐渐的退化,对于环境的不安因素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在设计老年人的活动场所和生活使用空间时一定要重视安全设计,对一些设施和构造细部需要易于老年人使用,并保证绝对的安全。

1.3场地选址的需求

对养老建筑的选址问题应该充分考虑到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退化的原因,不能选择不利的地形、环境以及障碍,需要平坦的场地地形。场地选址应该与交通干线相远离,使汽车、行人与老年人的直接接触降低,从而也可以保证居住空间的安静。除此之外,在对场地进行选择时还要考虑周边的医疗、购物、娱乐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2我国养老建筑设计的现状

尽管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很大进步,但依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仍有较大差距,在社会养老资源配置上没有足够的能力分配到所有的地区,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社会养老体系,同时还有一些老年人特别是偏远山区的老人,难以有足够的资金支撑自己基本生活需求,导致我国养老建筑状况略显糟糕,这对于我国攻克养老问题也是一大难关。目前,我国养老建筑设计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第一,养老建筑设计比较单一。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一些营利与非营利性的养老机构开始出现,就目前我国存在的一些养老机构,大概可以划分为老年公寓、养老院、老年护理院三种。尽管可供选择多样,但建筑的平面与空间设计比较单一固定化,对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带来一定影响。

第二,养老建筑设计不够人性化。所谓的“人性化”,就是要以“人”为核心,所有的设计都是以人的需求习惯为前提,注重人的使用感受,这种感受不仅是心理上的,同时也是生理上的,这是设计本源的回溯。而我国的养老建筑设计一般不考虑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多为千篇一律的大众式设计,在养老设施领域没有针对性,导致老年人局限于有限的活动空间,难以得到良好的体验。

第三,现有的养老机构中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有一些养老机构的建筑,房屋条件非常差,地理位置偏僻,交通出行不方便,老年人活动场地受到极大限制;而另外一些养老机构就显得条件优越,设备齐全,能满足老年人对养老环境的心理诉求,十分适合老年人养老,但相应的价格昂贵,大部分老年人都没有条件去居住。

3心理需求应用于养老建筑设计

我国目前的养老机构虽然部分经过改造,但在心理需求方面还未能满足当前老年人群体的需要,因此在人性化建筑设计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3.1景观设计

在宏观景观环境设计层次上,要注意景观的连续性,通过渗透、借助外景等手段,给人一种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有层次性的整体感受;在微观设计上,不仅要侧重于建筑本身的造型设计,利用点、线、面三维空间,使得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合理融合,更要创造出一种优美宜人的环境品质,给人在感官上的焕然一新;同时也要重视雕塑、围栏、盆景、地面装饰等方面的细节设计,减少设计的使用障碍性,使休息空间更适合于老年人的日常作息与活动,为他们提供方便舒适的易于使用的休闲养老建筑空间环境。

这样能给老年人带来良好感官效果的建筑设计能够一定程度上在心理上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老年人感觉到自己不是被社会遗弃的那一个群体,同时设施的非专用性消除了老年人对自己特殊性的认知,缓解了一定的心理障碍,能够降低老人对老年生活的恐惧心理,提高老年人在社会关系的容纳程度。

3.2建筑选址

由于老年人的抵抗力较弱,所以在空气质量方面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养老建筑要避免出现在有空气污染的地方;此外,老年人也喜欢安静,周围嘈杂的环境也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比如睡眠质量;充足的日照能够增强老年人的免疫力,所以建筑适合位于郊区与市中心之间环境优美的地方。由于照顾到老年人的孤独性与依赖性心理,养老建筑需要回归城市,这不仅能拉近老人与家里子女的关系,也能使老年人能够找到共同养老的朋友,有利于交流与沟通,缓解内心的不安。养老建筑位置也可以尽量靠近儿童或者青少年的活动场所,与儿童的接触能够改善老年人渴望家人关怀的情绪。

4总体布局

我国很多养老机构都使用围墙将建筑与外部环境隔离开,这样就造成了内部与外部环境的一种隔离。老年人是一个内心十分容易感到孤寂的群体,他们内心渴望和儿女交流,与他人沟通,因此养老建筑的户外空间与户内一定要有联系沟通的通道,营造一个开放且亲切的环境,比如用矮墙、植株等代替围墙,消除养老建筑的封闭感,使得内外社会一体化。同时室内活动空间可以适当增加,让老年人不再局限在一个个小小的空间里面,能够拥有更大的活动范围,人与人之间可以相互活动,减少独居感。

再者,随着社会的发展,养老机构还将派生出各种新的功能需求,休闲养老建筑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不仅充当着居住的角色,还应该满足“休闲养老”这一大要求,活动场所的吸引力、独立性和休息场所的私密性、舒适性都是对总体平面布局的要求。合理的布局可以营造舒适的有吸引力的交往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5环境特色

老年人本身最大的特征就是身体机能的退化,这让他们产生了自己“没用”的感受,开始不认可自身的社会价值。长久以来,关于老年人的建筑设计的研究,经常认为他们需要一个稳定、安静的环境,这一结论使得多数老年人长期处于一个低水平的刺激环境,忽略了他们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也需要获得一定程度的刺激,因此导致了养老建筑长期倾向于沉闷和单调的风格。

基于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设计者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感觉刺激老年人,可以提高他们各器官的身体机能,延缓其衰老,调动他们的内心积极性。所以在建筑设计上,应该建造多层次的有特色的休闲养老环境,从私密、半私密空间拓展到公开、半公开空间,增加休闲娱乐项目,例如舞厅、健身、棋牌等活动,丰富老年人的休闲生活,使其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结束语

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我国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之一,如何解决好我国众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这一目标真正实现,已然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养老环境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一个基本要求,因此文章从老年人心理情感需求层次切入,结合现代传统养老模式的弊端,探讨养老建筑和老年人心理需求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佟岩.养老建筑的低碳化设计方法初探[J].低碳世界,2017(16):140-141.

[2]韩海令,刘宁.基于老年人需求的养老建筑设计[J].中外建筑,2017(06):173-175.

[3]王瑞珏.成都市养老建筑室内外空间环境营造研究[D].天津大学,2017.

[4]张涛.关于养老建筑与情感需求的思考[J].民营科技,2016(03):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