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疼痛护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8-18
/ 2

术后疼痛护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孟俊桃

孟俊桃(温县人民医院河南温县45485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08-0187-02

【摘要】术后疼痛可引起机体明显的应激反应,加剧组织分解代谢,可影响伤口愈合及康复;术后镇痛能有效地控制术后应激反应,使致痛物质ACTH、儿茶酚胺、皮质醇等下降,既减轻病人的痛苦,又利于伤口愈合。但据报道[1],术后病人的疼痛没有及时治疗普遍存在。我们以我院术后第1天病人的疼痛控制情况作了调查,发现50%以上的病人术后有重度的疼痛,导致活动、咳嗽、深呼吸障碍。针对这些情况,分析原因,找出术后疼痛护理障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使术后病人疼痛的情况得到缓解。

【关键词】术后疼痛护理存在问题对策

近几年来,疼痛护理越来越被重视和关注,疼痛已被作为“第五生命体征”来评估与处理。但临床上疼痛控制不力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疼痛依然是一个未得到适当治疗的问题,疼痛仍普遍存在。在疼痛护理中同样存在着问题,影响了疼痛的有效控制。本文就术后疼痛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如下。

1术后疼痛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护理人员存在的问题

1.1.1护士疼痛知识缺乏、知识滞后患者术后疼痛没有得到十分有效的控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护理人员缺乏足够的疼痛护理知识,对有效止痛的重要性、疼痛的评估、止痛方法等都不很了解,尤其会过分担心药物依赖性、耐药性及其他副作用。

1.1.2护士对疼痛的评估不重视、不准确疼痛评估还没有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很多护士不懂得疼痛也需要评估,不知疼痛有专门的评估工具。疼痛评估缺乏常规性,护士会常规地监测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但不知应该像观察生命体征改变一样观察疼痛。在调查中发现,护士对患者疼痛的估计往往低于患者的自我感觉,患者疼痛往往比护士想象得严重。

1.1.3护士对疼痛治疗观念陈旧、态度消极传统观念认为只有在疼痛难以忍耐时才可以实施镇痛,并且只能使用1次,连续使用即可成瘾或影响呼吸,连续使用止痛剂会影响伤口愈合,这在相当多的护士中影响较深,以致于他们在教育患者和带教护生时都持此观点[2]。她们往往要求患者忍耐疼痛,认为这样较安全。许多护士认为,手术损伤造成疼痛是必然的,即使给镇痛剂也只能暂时缓解疼痛,彻底止痛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害怕止痛药成瘾,是直接影响有效疼痛控制的主要障碍。进一步分析临床护士如何判定患者成瘾性时,发现护士混淆了麻醉药的成瘾性、耐药性和依赖性的概念[2]。另一方面,由于一些护士对术后疼痛控制的消极态度,导致其在临床工作中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很少注重观察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及止痛效果。

1.2患者存在的问题

1.2.1对疼痛的控制存在误区患者及其家属在疼痛控制中同样存在错误的观念。如认为疼痛是不可避免、忍受是坚强、怕麻烦医护人员,怕不良反应、成瘾、耐药等。他们不明白疼痛是可以控制的,家人则力劝患者要战胜和克服疼痛。

1.2.2害怕药物毒副作用患者害怕麻醉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如延缓伤口愈合及术后恢复减慢是患者拒绝用药的一个原因。临床上许多患者对麻醉止痛药有这种想法,他们情愿忍受疼痛的折磨也不愿用药。

2护理对策

2.1疼痛教育教育是改善疼痛护理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疼痛教育应列入护士的继续教育项目内,使护士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疼痛管理的有关知识、技能。

2.1.1改变对疼痛的观念1986年疼痛研究国际协会曾对疼痛定义为:与现存或潜在的组织受损有关所产生的不愉快感觉和情绪之体验。疼痛是病人的主观感觉,要改变过去认为“手术后疼痛是正常的,病人应忍耐疼痛,不该抱怨”的陈旧观念,并真正地落实在实践中。疼痛是无益的,疼痛对于机体的生理功能影响极大,它可以促进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蛋白质和氧气的消耗增加,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减低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所以,免于疼痛是病人的权利。病人应报告疼痛,医务人员应向病人询问、评估、治疗疼痛。

2.1.2更新对麻醉止痛药的认识害怕成瘾是有效止痛的主要障碍,要克服这种障碍,要学会区分麻醉止痛药成瘾性、依赖性、耐药性的差别。用麻醉药止痛会使病人产生成瘾、依赖和耐药,但只有成瘾对机体无益,且住院病人极少发生。因此,不要将某些病人因疼痛而要求用麻醉药或者因疼痛加剧加大药物用量的病人当作成瘾,同时也要注意分析家属提供的有关病人成瘾史的资料。

2.1.3提高护士准确评估疼痛的技能术后全面的评估疼痛应从病人的自我报告、生理、行为方面来综合评估。自我报告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减轻、加剧疼痛的因素。行为反应包括病人的表情、体位、活动、呼吸、咳嗽、焦虑、失眠等资料。临床上常采用客观化的疼痛评估工具让病人更正确地评估自我的疼痛程度。我们要求每个护士都能正确使用评估工具,对手术后病人进行常规疼痛评估并记录。

2.1.4合理用药尽量早用止痛药。控制疼痛的有效方法是及早使用止痛药物[3],预防疼痛的发生或防止它的加重。就是说,如果疼痛出现了,不要等到它变得严重了再去治疗,而是在刚刚开始时,就使用止痛药物控制疼痛,这样取得的效果较好,用药量也少。在应用止痛药物的同时,也可应用非药物止痛方法,如身体松弛疗法、分散注意力等。这不仅能提高止痛效果,而且使止痛药的用药量减少,有效时间延长,甚至逐渐取消药物而不出现疼痛。

2.2做好术前、术后的病人教育包括对疼痛、止痛药的认识,疼痛评估的方法、早日活动、深呼吸、咳嗽的重要性及方法,止痛的重要性及方法。通过对病人的教育,让病人对术后疼痛有控制感,以消除对疼痛的恐惧、焦虑、无助感[4],及时报告疼痛、及时止痛,以利于早期活动,减少手术后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在临床上,当病人被告知麻醉止痛药引起成瘾发生率极小,不会延缓切口愈合,止痛后能利于早日康复时,病人都愿意接受麻醉药止痛。

2.3将疼痛护理工作质量作为一项持续质量改进工作来抓把术后病人的止痛应当作一项常规基础护理工作来抓,使每个护士认识到疼痛管理的重要性。评估检查疼痛控制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

3结果

通过分析疼痛护理中存在的障碍,采取相应对策,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重新评估我们的工作。根据咨询调查,手术后第1天,95%以上的病人得到了用药,护士在评价止痛效果时,以病人能否起床活动、做深呼吸、咳嗽为标准。只要病人需要,可随时给病人止痛,使病人能安全、轻松地度过围手术期。

参考文献

[1]耿莉华.外科手术后病人疼痛控制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9):11.

[2]郭晓燕,张俊华.术后疼痛护理误区探讨[J].护理研究,2003,17(4A):385-386.

[3]孙来深.术后病人自控镇痛的临床应用[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8,12(1):51.

[4]陈伟鹏.临床症状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