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与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2

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与学

李靖

李靖贵州省余庆县中等职业学校564499

随着计算机走进校园、走进家庭,同学们或多或少有了学习计算机的经历,这使得我们的计算机教学形式和方法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过去的计算机知识普及转变为教会学生如何利用计算机去处理实际工作中的事务。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必须立足学生已有水平,将各行各业相关实例引入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之有用、学而能用。但现实是:受设施设备限制,我们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不能达到人机一对一,教学的模式多为先上理论再上机,因为没有及时上机实践,加之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多为学困生,效果不好,质量不高。因此,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特点和学校实际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成为根本。

一、转变教学思想,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

1.注重引导学生,培养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从学习中感受快乐。要达此目的,首先要排除部分学生的畏难心理,让他们感觉计算机和其他所熟悉的科目一样,内容来源于生活,服务于工作,从心理上拉近他们与计算机这门课的距离,激发其求学的欲望。其次是注意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点拨学生的每一个困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会和会学中不断取得进步。

2.构造情境,设置悬念。如在讲授中文Excel2010——嵌套函数时,我以“成绩表”为例,提出:如果将考试成绩改成用“优秀”、“良好”这种等次记分,如何快速输入?有的学生使用手工输入,感觉效率低;有的学生想到了复制,立即就有人反对:“这还不是手工操作吗?”有的学生提出先按分数排序,再把不同的等次用填充的办法填上去。这时教师可以先肯定这种利用已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思路,再引入一个函数概念——嵌套函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当学生自己产生疑惑、有解决问题的冲动时,才能更好地去学习新知识,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改“讲授为主”为“自主学习”。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以应用为主,知识和技巧并重,而技巧是无法通过听获得的,必须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和学生多次操作练习才能获得,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要提倡“精讲多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只讲授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和基本概念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而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学习、思考、体会,培养学生通过软件的帮助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用不多的时间演示实例,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积累技能,运用已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注重因材施教,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要将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学科知识特点和学生特点,创设出更加灵活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组合,实现以人为本、以提高素质为基本的教育特色。

1.范例教学法。例如,在电子邮件教学中,通过申请和使用网易电子邮件发送邮件这一范例,使学生掌握网易电子信箱的申请和使用方法,了解网易免费E-mail的功能特性;从掌握“个”的阶段,让学生探索“类”的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会其他门户网站E-mail的申请和使用方法,了解它们的功能特性;再组织学生讨论,比较各个站点E-mail申请和使用的异同点,引导他们发现规律、作出总结。

2.任务驱动法。例如,利用Word制作个人简历封面,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Word中的文本框、图片、自选图形等知识完成个人简历封面的制作,实现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这种方法要求在任务设计时把握好难度,一定要保证让80%的学生在当堂课能顺利完成。

3.教师演示法。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操作性很强的工具性课程,要学生学会动手操作,教师演示操作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让学生了解操作的步骤和方法。教师演示分为学生操作前集体演示、操作中个别演示、操作后总结演示,虽然教师可借助光盘、学习软件、网络教学视频进行演示,但教师的演示是不可替代的。这是因为,一方面可以展示教师的操作技能水平;另一方面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4.问题探究法。问题探究法是一种以学生共同的知识探索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并提供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资料,让学生主动进行假设、探索、验证、归纳、解释及讨论活动,教师站在引导的立场上指引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讲授“图文混排”时,为鼓励学生熟练运用学过的“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背景”等知识和技能,笔者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制作个人简历封面和设计以教师节为主题的一期板报,允许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下载与主题相关的文字、图片、剪贴画等资料,制作完成后以电子邮件发送给老师。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上网下载资料的方法,也学会了发送电子邮件的方法,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审美能力,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5.分层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担当的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负责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会应学知识。鉴于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中把握各个班级或个别同学的知识水平实施分层教学就显得很重要。对于基础差的班级,要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于基础好的班级,可以采用自主合作学习形式,以上机操作为主。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还应当采取不同的考核标准。例如,在进行文字录入训练时,根据学生实际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基础差的学生,每分钟标准英文录入为100个,中文为20个;第二层是基础较好的学生,每分钟标准英文录入为120个,中文为30个;第三层是基础好的学生,每分钟标准英文录入为160个,中文为4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