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逆向选择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1-21
/ 4

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逆向选择问题

王霞(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杭州310018)

Abstract:Firmsfacemanyrisksinsupply-chaincooperation.Becauseofasymmetricinformationbetweenmemberfirms,uncertaintyandcomplexityofinnovationandincompletecontract,moralhazardandadverseselectionproblemsareverycommonduringcooperation.Thispaperresearchestheproblemswhenfirmschoosepropersupply-chainpartnersfromtheperspectiveofadverseselection.

关键词:供应链;合作;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

Keywords:supplychain;cooperation;adverseselection;asymmetricin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F25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09)11-0050-04

0引言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的各成员企业是独立的,彼此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尤其是在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之前。当一方选择在合作伙伴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往往缺乏伙伴方的有关信息,面临着逆向选择问题。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本质是少数成员企业之间相对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一旦因逆向选择而造成伙伴选择不当,则会使合作伙伴关系“先天不良”,给以后的合作带来无穷后患。因此,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是合作伙伴关系治理的基础性问题。已有的相关文献,主要是研究选择合作伙伴的技术手段,如评价方法等。本文从解决逆向选择问题角度,研究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问题。为使研究问题具体化,本文假定,由制造商选择供应商为其合作伙伴。

自阿克洛夫(Akerlof,1970)的开创性论文《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和市场机制》发表以来,信息不对称理论成为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领域。由于信息不对称理论揭示了信息不对称的普遍存在性,因而这一理论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从传统的农业市场到现代金融市场该理论均得到了应用。

1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

在市场交易关系中,交易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是普遍的特征[1]。信息不对称(informationasymmetry)是指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呈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即有些人关于某事情的信息比另一些人掌握到多一些。例如,借款人比贷款人更了解自己的还款能力,卖方比买方更了解产品的质量,求职者比雇主更清楚自己的工作能力,客户比保险公司更了解自己发生事故的概率,经理人比股东更清楚企业的赢利前景等等。信息不对称的产生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观方面是由于不同的经济个体获取的信息不同所致,而不同信息的获取又与他们各自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关,即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主观原因是不同的经济个体获取信息能力的不对称性。客观方面,经济个体获取信息的多少与多种社会因素有关,其中社会劳动分工和专业化是最为重要的社会因素,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行业专业化人员与非专业化人员之间的信息差别越来越大,社会成员之间的信息分布越来越不对称。

当信息不对称发生在签约之前,逆向选择(adverseselection)问题就出现了[2]。逆向选择指在合同签订之前,进行市场交易的一方已拥有了另一方所不具有的某些信息,而这些信息有可能影响后者的利益,于是占据信息优势的一方就很可能利用这种信息优势做出对自己有利,而对另一方不利的事情,客观上导致市场配置的低效率。例如,一些能力低下的供应商故意谎称自己能够提供高质量产品[3]。阿克洛夫的论文中所分析的旧车市场就是典型的逆向选择问题的例子。在旧车市场上,每一辆车的质量好坏只有卖主知道,买主对旧车质量的真实信息不了解,只知道旧车的平均质量,因而只愿意按平均质量水平出价,这样一来,质量高于平均水平的旧车卖主的理性选择是退出市场,在市场上都是质量较低的旧车。于是,市场中旧车的质量降低,买主的出价进一步降低,导致更多质量较高的旧车卖主退出市场。结果,只有那些质量最低的旧车成交,甚至可能造成旧车市场消失[4]。

逆向选择可导致不利的经济后果[5-6]:①造成劣货驱逐良货。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买者无法分辨劣货与良货,良货就不能获得其应有的优势,赢得市场。如果劣货与良货的价格相同,则良货因其生产成本高于劣货价格,生产者赢利少于劣货。这样,良货的生产就会减少甚至消失。②造成市场缩小甚至消失。由于买方因拥有的信息少于卖方,而无法分辨某类商品质量时,出于保护自己的利益免受伤害,会拒绝购买所有同类商品,从而使该类商品的市场缩小甚至消失。③造成企业生产效率降低。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买方的理性选择行为给生产者提高生产效率提供负的激励,从而损害生产者生产效率的提高。

2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中的逆向选择

虽然供应链管理思想强调供应链上的企业都应以最终客户满意为目标,协同组织生产,但供应链各成员之间没有所有权上的归属关系以及行政隶属关系,供应链成员存在自治性;所以供应链是由不同利益主体构成的合作体,每个成员都努力在自己决策范围内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考虑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接受合作。自身利益最大化是成员的首要目的,供应链系统最优结果并不是成员最关心的。而在供应链中,信息往往为各个成员私有,供应链合作时要能够将这些私有信息搜集上来,只有掌握了系统中各个成员的具体信息,才有可能求得系统最优解,而成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可能会故意隐瞒或谎报。

假定制造商拟选择供应商为供应链合作伙伴。由于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信息不对称,制造商不知道供应商的真实类型,如供应商的供应实力和质量水平等,供应商通常不会向制造商提供自己的真实信息,而是有意隐瞒自己的真实信息,使制造商无法了解到供应商是否满足要求,甚或利用这种信息优势采取不利于制造商的行为,片面夸大自身的能力条件如生产技术,交货能力,例如提供虚假资信证明来以劣充优以获得合作伙伴资格。在缺乏供应商的真实信息的条件下,制造商往往选中报价较低的供应商,导致那些整体能力较强的供应商被排除在外[7]。这些严重干扰制造商选择合格的供应商为供应链合作伙伴,导致“劣质供应商驱逐优质供应商”的逆向选择。

对制造商来说,实施供应链管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意味着对供应商依赖的增强。因此,能否正确地识别并选择真正合适的供应商作为合作伙伴,对制造商至关重要,否则,一旦选择了不合适的供应商作为合作伙伴,就会在以后影响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运行的质量和效果,给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造成损失。以福特公司1996年开发的名为Taurus的新车型为例[8],当时,福特公司试图改变以往的采购策略,即不再通过多轮的招投标来选择供应商,而是与少数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福特公司打算把这一新车型的车座全部外包给一家名为利尔的公司,该公司当即承诺为福特公司的两款轿车和一款货车设计并生产车座。尽管严重缺乏技术人员,但是利尔公司还是和福特公司签了一份他们自己完全清楚无法完成的供货合约。后来,利尔公司不但没有按时交货,而且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也没能达到合约要求,并且有大部分的产品根本无法使用,为此,福特公司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并导致新车型上市的延期。

3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

如前所述,供应链合作伙伴逆向选择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制造商不知道供应商的真实类型。因此,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就是要揭示出供应商的真实类型。本节运用博弈论的机制设计理论和显示原理,研究了合约机制,在该合约机制下,供应商选择适合自己真实类型的合约并根据合约采取行动对他是最有利的,这样,就可以揭示出供应商的真实类型,从而解决逆向选择问题。

本文在参考文献[9]的基础上,针对制造商在选择供应商时存在的逆向选择问题进行分析。在本问题中,制造商是委托人,供应商是代理人。在选择供应商时,制造商的任务是要对不同类型的供应商加以甄别,避免发生逆向选择。

3.1供应商定位

在选择供应商之前,制造商首先要对合适的供应商进行基本定位。对供应商定位包括划分和确定合作伙伴关系的类别,确定合作伙伴的选择标准。

①确定合作伙伴关系类别。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依合作程度不同而异,而合作程度与许多因素有关。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合作伙伴关系进行了不同分类。有文献[10]提出以产品专用性和交易量两个维度,将合作伙伴关系分为紧密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短期合作伙伴关系、市场交易型合作伙伴关系四种类别,如图1所示。发生的频率。交易量越大,合作关系越密切。制造商应根据不同的产品专用性和交易量,确定拟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的类别。

②确定合作伙伴的选择标准。对制造商来说,不同类别的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其中紧密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最为重要,相反,市场交易型合作伙伴关系是最普通的关系。不同类别的合作伙伴关系,具有不同的特征,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目标也有所不同。因此,应针对不同类别的合作伙伴关系,确定选择合作伙伴的选择标准。对于紧密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技术含量很高,对制造商的最终产品的长远发展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选择供应商的标准应重点突出供应商与制造商的兼容性以及对专用资产的投入。对于长期合作伙伴关系,选择供应商的标准应强调供应商的生产能力、生产柔性和发展潜力。对于短期合作伙伴关系,选择供应商的标准除常规的质量、价格和交货期等,还需考虑稳定性和发展潜力。对于市场交易型合作伙伴关系,可直接根据市场准则,即降低供应成本,选择供应商。下面将针对不同类别的合作伙伴关系的供应商选择标准列于表1。

由表1可知,在不同类别的合作伙伴关系中,制造商在选择供应商关注的标准是不同的,例如,在紧密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制造商最重视文化兼容性和发展战略兼容性,而在市场交易型合作伙伴关系中,制造商仅关心价格等传统指标;尽管价格、质量和交货期等指标在所有类别的合作伙伴关系中都被列为供应商选择标准,但是它们在不同类别合作伙伴关系中被重视的程度差异很大。

③确定合作伙伴类型。如上所述,建立什么样的合作伙伴关系,应根据供应链的目标和具体需要而定。因此,制造商首先应根据自己的战略目标和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检验是否真正需要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评估合作伙伴关系的潜在风险和收益。然后分析自身的竞争优势和核心能力,明确需要供应商提供何种服务,要求供应商具备什么样的优势和核心能力,确定建立一定类别的合作伙伴关系。最后确定选择供应商的标准以及应达到的目标水平。

3.2选择恰当的合约

供应商的类型是不同方面情况的综合反映。在已有供应商选择的文献[11]中,提到的选择指标有成本、价格、质量、交货、服务、运输距离、环保、信息、生产熟练程度、地理位置、柔性等诸多方面,其中提到频率最高的是价格、交货期、质量、服务[12]。

制造商从考核供应商的指标体系中选出交货质量、交货及时性和供应成本作为划分供应商类型的三项最重要的指标。在上述供应商的三项指标中,交货质量和交货及时性直接关系到供应商向制造商供应的结果,而供应成本是供应商的内部因素,与供应结果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如果供应商在一次供货服务中同时在交货质量和交货及时性两个方面达到合约规定,就称为供应成功,否则就是供应失败。在合作伙伴的选择中,制造商和供应商的关系就是委托-代理关系,其中,任务的提出方是委托人(制造商),任务的承担方是代理人(供应商)。合作伙伴选择的博弈顺序为:自然确定供应商的类型(供应商获知自己的类型),供应商向制造商报告自己的类型,制造商设计一组合约(报酬机制),供应商接受或拒绝这组合约,如果选择拒绝,博弈结束;如果选择接受,供应商执行努力水平,在最后时点产出实现,转移支付实现。

为能够恰当地激励供应商,制造商应该设计一个支付合约,该合约由初始支付、奖励和惩罚三部分构成,以体现出报酬激励机制。如果供应商称自己为θijk类型,其中:i,j,k∈{1,2}。“1”表示交货质量高、交货及时性强和供应成本低,“2”表示交货质量低、交货及时性差和供应成本高。则制造商应该向他提供(πijk,mijk,pijk)类型的支付合约,其中:πijk是对供应商的初始支付(与供应结果成功与否无关),mijk是对供应商供应成功的奖励,pijk是对供应商供应失败的罚金。

4小结

选择优质合作伙伴是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有效运行的先决条件。但是,由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影响合作伙伴的选择效果。本文研究了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中的逆向选择问题及其治理。主要有以下一些建议:

(1)以交货质量、交货及时性和供应成本作为划分供应商类型的三项最重要的指标,构建一个由初始支付、奖励和惩罚三部分构成的支付合约。

(2)给出了激励供应商在选择合约的过程中主动揭示自己的真实类型,让不同类型供应商不相互冒充。建立排除劣质供应商的合约机制,构建了对劣质供应商零支付的合约模型。在该机制下,只有优质供应商选择接受合约,而劣质供应商拒绝该合约,从而制造商能准确的选择到优质供应商作为合作伙伴。

————————————

参考文献:

[1]DebiPrasadMishra,JanBHeide,AtantonGCort.Informationasymmetryandlevelsofangencyrelationships[J];JournalofMarketingResearch.1998,XXXV(Aug.):277-295.

[2]因内思·马可-斯达德勒、J.大卫·佩雷斯-卡斯特里罗:《信息经济学引论:激励与合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71-95.

[3]EisenhardtKathleenM.Agencytheory:anassessmentandreview[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1989,14(Jan.):57-74.

[4]AkerlofGeorgeA.Themarketforlemons:qualityuncertaintyandthemarketmechanism[J];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70,84(Aug.):488-500.

[5]曾国安:《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与经济后果》[J];《经济学动态》1999(11):58-60。

[6]李明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结果与治理》[J];《技术经济》2004(1):62-63。

[7]许淑君、马士华:《从委托-代理理论看我国供应链企业间合作关系》[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0(6):16-19。

[8]WaltonMary.Whenyourpartnerfailsyou[J];Fortune,1997,135(10):87-89。

[9]王刊良等:《一类供应商逆向选择问题的报酬机制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9):59-62。

[10]田宇、张戈林:《逆向选择与物流服务承诺》[J];《中国流通经济》2002(1):48-51。

[11]刘晓等:《供应商选择模型与方法综述》[J];《中国管理科学》2004(1):139-148。

[12]CAWeber,JRCurrent,WC.Benton.Vendorselectionsystemanddecisions[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1991,5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