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水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隧道水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探讨

宋雷昌

宋雷昌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市510000

摘要:在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渗水问题,一旦渗水情况过于严重,就会形成水害,对隧道工程的正常运行造成较大影响,严重威胁到行车安全,甚至造成较大的环境污染及安全事故问题。面对这种情况,需要严格做好隧道水害的防治工作,最大程度降低隧道水害的发生率,减少隧道水害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使隧道工程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我国人民。鉴于此,本文就针对隧道水害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具体的防治措施,希望能为隧道水害的防治工作提供有利依据。

关键词:隧道水害;成因;防治措施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隧道工程的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许多隧道工程都处于山岭地区或其他环境较复杂的地区。由于隧道工程施工现场的水文条件及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很容易受到施工、养护、设计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进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隧道病害,这些病害不仅影响到隧道工程的使用寿命及使用寿命,也威胁到现场人员的生命安全,给行车带来更多安全隐患。通过深入分析隧道水害的成因,有利于找出更好的防治措施,使隧道水害的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为我国人民提供更好的出行环境。

1.隧道水害的主要成因

1.1地质勘察方面的问题

在进行隧道工程施工之前,地质勘察工作对整个工程的施工效率及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作用,若是地质勘察工作不到位,势必会影响到施工组织计划的合理性及科学性,进而给工程施工带来诸多隐患。由于隧道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很容易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若是温差过大就会影响到隧道水状态的稳定性,进而产生水害问题。在附近气候影响作用下,隧道附近的岩土层水是稳定的,但是在隧道开挖后,就会对原有的地质结构造成破坏,进而引发渗水现象。以外力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由于受到沉淀、风化及侵蚀等作用的影响,隧道附近的地质出现变化,对施工现场的支护及排水设施造成破坏,最终带来诸多水害隐患。由此可见,地质勘察工作是施工前的必要工作环节,需要严格做好地质勘察工作,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1]。

1.2工程设计方面的问题

在隧道工程的建设过程,设计图纸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起着较大的影响作用,若是在设计方面存在问题,将直接影响到隧道工程的整体质量,给隧道工程的正常使用带来较多隐患。若是没有在隧道处的断石及山沟破碎带进行防排水处理,地表很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水情,进而形成隧道水害。在进行沉降缝设计及施工的时候,很容易出现防水板断裂情况,进而出现渗漏水现象。若是没有做好仰拱地段的设计工作,没有考虑到断层面在防水铺板方面的影响,也会显著增加渗漏水问题的发生概率[2]。

1.3施工技术工艺方面的问题

在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其施工技术环节及相关程序都比较复杂,一旦存在疏忽心理就很容易造成水害问题。首先,在进行防水板施工过程,若是粘合不够密实,无法达到施工技术标准的要求,难以进行有效的防水处理。在进行混凝土喷射施工过程,难以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容易对已有的防水板造成破坏。其次,在进行二次衬砌浇筑的时候,由于盲管设置缺乏合理性,影响到排水效果,以致岩土内部形成积水,提高了水害发生的风险。最后,在止水带施工时,比较注重堵水施工,对排水施工存在一定忽视,在PVC管与防水板的接合处存在一定漏洞,导致密封性不够,显著提高了渗水问题的发生率。

2.隧道水害的防治措施

2.1设计阶段的预防工作

首先,应积极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不断完善工程设计。比如在老山隧道工程的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该地区的地质条件,在环保方面也要做出一定要求。从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挖土量、确保自然景观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根据现状情况进行棚洞设置,最大程度降低隧道水害的发生率,确保隧道的通风效果。其次,要制定完善的施工组织计划。依据现有的施工技术方案,不断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及施工技术意识,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严格控制,将混凝土喷射的表面渗漏部分作为重点工作内容,对排水管的布置密度及距离进行合理控制,使其能够达到工程设计的要求。同时,需要根据施工进度情况,做好观测及实验工作,及时找出渗漏源,结合现场的潜在隐患进行施工变更,充分发挥施工安全管理的职能作用[3]。

2.2施工阶段的预防工作

2.2.1排水措施

通过排水系统能够及时将隧道内的水和隧道围岩的地下水排出,使隧道水害的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进而保障施工过程的安全性。首先,需要设置盲沟,在围岩与衬砌间布置过水通道,使岩层中的水能够进入到泄水孔,将局部的渗流水集中起来。盲沟的形式较多,具体可以根据情况选用化学纤维渗滤布盲沟和弹簧软管盲沟。在设置盲沟的时候,需要按照流程进行施工,准确把握施工工序,对不同材料进行整合,以此保证盲沟设置达到使用需求。其次,需要按照现成的情况设置好消防管沟及电缆沟,在另一层设置通讯管沟,在路面两侧布置排水边沟。在设计排水沟的时候,需要依据衬砌边墙的位置进行出水孔道的设置,确保盲沟中的水能够进入纵向排水沟。在立边墙模式施工时,应布置泄水管,之后穿过模板,使其能够适应水量过多的情况。

2.2.2防水措施

为充分发挥防水层的作用,需要在围岩的竭力缝隙与衬砌的回填空隙中注入防水注浆液。对于衬砌结构方面,要利用防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伸缩缝和施工缝进行堵漏和防水。若是出现结构上的缺陷,需要利用混凝土衬砌或石质衬砌的方式进行处理。在铺设缓冲层的时候,需要选择暗钉圈进行固定[4]。

2.2.3堵水措施

通过堵水措施能够避免衬砌外围的水进入隧道,使隧道水害的发生率得到降低。作为隧道工程的重要部分,衬砌混凝土能够实现对地下水的阻隔作用,避免水流入到隧道中。为充分发挥堵水措施的防水效果,需要选择注浆堵水方式对隧道附近的水环境进行保护。对于沉降缝和施工缝等问题,需要利用止水带进行堵水。在初次的支护工作结束后,需要进行塑料板铺设,完成二次支护工作。

2.2.4截水措施

通过截水措施能够对流向隧道的水源进行截断,避免水流进隧道。一般截水可以划分为地下截水和地表截水,在进行地表截水的时候,可以在隧道洞口边和仰坡上方设置天沟,将流向隧道的水拦截起来[5]。在进行地下截水的时候,可以选择钻孔、泄水洞、拦截暗河点等几种方法,防止水流入隧道。

2.2.5引水措施

引水措施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水害防治手段,在隧道水害防治工作中体现出较好的应用效果。在进行引水工作的时候,需要在漏水比较集中的地方找出水源,选择钢钎或凿岩机对漏水孔眼进行扩大处理,之后穿透衬砌,使积水能够流进衬砌中的U型槽,之后将水排放出去。

3.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隧道工程施工过程,很容易出现隧道水害问题,既影响到隧道工程的使用寿命,也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出行安全。为保障隧道工程的整体质量,使隧道水害的发生率得到降低,应深入了解隧道水害的产生原因,做好设计阶段的预防工作及施工阶段的预防工作,根据现场情况对排水措施、防水措施、堵水措施、截水措施及引水措施进行有效运用,使隧道水害得到有效控制,使隧道工程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我国人民的交通出行。

参考文献:

[1]郭斐.浅析隧道水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价值工程,2018,37(34):183-185.

[2]雷云.公路隧道病害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23):19+21.

[3]曹永新.探析公路隧道病害维修与加固[J].山西建筑,2017,43(28):183-185.

[4]宋林锦.隧道水害成因及防治措施探讨[J].山西建筑,2017,43(27):138-139.

[5]贺酒龙,蔡永虎,康孝利.铁路隧道水害问题与整治措施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5(02):13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