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采集关键过程控制点的控制分析

/ 2

血液采集关键过程控制点的控制分析

赵新艳王新梅

赵新艳王新梅(新乡市中心血站河南新乡453000)

【关键词】血液采集安全关键过程

血液安全关乎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采供血机构不断加强依法管理意识,强化员工培训,使得采供血各环节都得到有效的控制。血液采集过程是采供血过程中关键步骤和重要环节之一,只有对人员,环境,物料,采血关键过程予以监控,才能确保血液安全。笔者长期从事血液采集工作,深有体会,现将血液采集关键过程控制点重点分析如下。

1血液采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评价

1.1依据《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血站一法两规”)要求建立血液采集质量管理体系,血液采集质量体系覆盖血液采集的所有过程,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操作过程,及各种记录并通过审核。

1.2加强岗位培训坚持每月两次岗位有效培训,强化了操作者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流程操作过程中的规范性、正确性。

1.3评价每月定期进行一次业务考核,每月随机性抽查1-2次的动态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培训、SOP执行、过程记录。

2血液采集关键过程控制点的控制

血液采集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工作人员,环境,设备,静脉穿刺,粘贴标签等几个环节的控制。

2.1采血人员的有效控制。

2.1.1采血人员的资质具有相关医学专业初级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经血液安全急救培训,通过国家采供血机构一类人员考核。

2.1.2采血人员的要求血液采集人员必须接受血液采集岗位职责相关文件的培训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并且经过评估胜任血液采集工作。

2.2环境及相关因素的有效控制。

2.2.1血站必须提供整洁,卫生和安全的采血作业场所。不得在采血作业场所内抽烟,吃饭,化妆。

2.2.2采血环境必须定期进行有效消毒,对环境温度,湿度做好相关记录。质控部门定期做采血环境的空气细菌培养,其空气细菌菌落种数≤500cfu∕m3。连续五年60次采血环境检测,其中4次结果不合格,监测结果不合格项主要是流动采血车的空气,进行了重新消毒,跟踪监测,均达到了100%合格[1]。

2.2.3质控部门定期对采血人员的手及操作平台进行细菌菌落检查,其中采血人员的手细菌菌落数≤10cfu∕㎡。连续五年采血环境达到国家标准。

2.2.4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置规定对产生的医疗垃圾分类收集、有效封口处置,并附标识,做好相关记录。

2.3设备的有效控制。

2.3.1设备的确认用于血液采集的设备应在投入使用前按要求组装,根据工作调整数据,确保在使用过程中其准确性,精密性和安全性,建立书面评价记录。

2.3.2设备的校准设备应定期由相关部门进行校准,维护和持续监控的制度。计量器具应符合检定要求,有明显标识。

2.3.3设备的标识关键设备应有唯一性标签标记,具有各项相关记录,有故障或停用应有明显标识,以免误用。

2.4物料的控制。

2.4.1物料的确认购进关键物料生产商和供应商具有国家法律,法规的所得资质,每年应对其进行一次评审。

2.4.2物料的伫存仓库应具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夏季应做好防水,防潮措施。对于不同类别,批号和规格的物料,应按规定条件储存,并持续监控。

2.4.3物料的使用[2]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同一物料要先用完上一批号后再用下一批号,严禁混用,使用前必须检查外包装和标签是否完整,有无渗漏,破损和缺陷迹象,有无浑浊,霉变等疑似细菌污染或其他情况,保证在物料在有效期内使用,记录物料的生产厂家,规格,批号等使用信息,保证血液的可追溯性。

2.5血液采集点的过程控制

2.5.1献血者资料的审核采血前应对献血者资料进行核查,确保从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低危献血者中采集血液。

2.5.2物料的检查在采血前对在有效期内的血袋和血液保存液外观进行检查,确保血袋无破损,无霉变.

2.5.3静脉穿刺[3]消毒皮肤时采用2%-2.5%的碘伏,以穿刺部位为中心,自内向外螺旋式旋转涂拭,面积不小于6cm*8cm。采血穿刺成功后,保证血液流出一瞬间与抗凝剂充分混匀,整个血液采集过程血袋在采血称上应处于摇摆状态,避免产生血液凝块。

2.5.4标签的粘贴粘贴标签时采用唯一的条形码标识献血记录。应将标签逐一贴在血袋的正上方,核对是否少贴或重贴。在未完成第一位献血员的标签粘贴工作情况下,不允许开始第二位献血员的标签粘贴工作。

2.5.5过程观察。采血过程中密切观察献血者状态、血流情况,及时发现异常例如献血不良的征兆,采血不畅等情况时,妥善处理。如果采血时间过长,应在血袋上标识,以供成分制备参考。

2.5.6目视检查采血达到预设量报警时,拔针前应重新目视血袋计量,避免人为造成采血量不足。再次核对体检表,留样管,血袋上标签,使三者具有同源性。按要求热合留取血辨长度,检查热合端口是否断裂,渗血。

2.5.7血液的储存采集后的血液立即存放在4±2的冰箱内。血袋应竖着一字摆放,使冰箱内空气有效流通。

2.6记录的有效控制相关记录覆盖在血液采集的全过程。记录应符合要求,项目齐全,记录完整,字迹清楚,有操作者签名。记录包括环境的消毒记录,设备的运行情况及保养记录,献血反应的记录,血液的交接记录,标本的交接记录等,确保血液采集的过程相关信息的可追溯性。

记录应覆盖血液采集全过程。包括环境的消毒记录,设备的运行情况及保养记录,献血反应的记录,血液的交接记录,标本的交接记录等,确保血液采集的过程相关信息的可追溯性。

为提高血液安全系数,血液采集工作人员必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对血液采集每一步骤都应重视,对关键过程质控点重点分析并掌握,确保血液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新梅,张艳梅,卢涛,郭欣,王富强.新乡地区采供血过程消毒质量监测[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

[2]李军.临床输血与检验,201113〔3〕274.

[3]王培华.输血技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