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火灾隐患及防火对策阐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古建筑火灾隐患及防火对策阐释

刘康毛頔

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75

摘要:文章首先对古建筑存在的火灾隐患进行简要分析,在基础上对古建筑火灾的防火对策进行论述。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保护古建筑的安全有所帮助。

关键词:古建筑;火灾;防火

1古建筑存在的火灾隐患

我国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这些建筑既有民用,也有公共建筑,统称为古建筑。木框架结构是中国古建筑中较具代表性的一大特色,古建筑的墙壁并不承受过多的重量,其所起到的主要作用仅仅是隔断,虽然这种结构可以使建筑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不同功能要求,但木质结构却有很大的火灾隐患,一旦起火,在较短的时间内,古建筑可能就会烧毁,即使火灾被及时扑灭,也很难使结构的整体形态恢复如初。对于古建筑而言,其所存在的火灾隐患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耐火性比较差

在我国的古建筑中,绝大多数是以木材和土石组成,也有一部分是纯木质结构,从房梁、到支撑柱,全部使用的都是木材,其耐火等级非常低,一般只有三级和四级左右。不仅如此,古建筑的使用功能决定了其内饰中,需要悬挂绸缎、织物等杂物,寺庙、殿堂内还要摆放香烛,由此进一步增大古建筑的火灾隐患。

1.2成群连片

木质结构的古建筑有很多都是连片修建,这种现象在古寺庙以及一些古代村寨中最为常见,如灵隐古寺、国清寺、彝族的传统村寨等等,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距离较近,修建时并未设置防火通道,如果其中某个建筑起火,周围的建筑全部都会受到波及,并且火势一旦蔓延,很难进行控制,极易造成恶性火灾。

1.3位置偏僻

我国很多古建筑都是靠山而建,并且距离市区非常远,如有些修建在半山腰,有些坐落于山顶,还有一些建在山谷中较深的位置处。在我国的山区当中,雷电的发生频率较高,一旦,古建筑遭受雷击便可能发生火灾,因古建筑所处的位置,使得消防灭火救援很难及时赶到,即使到达火灾现场,也会因为消防水源的缺失,导致无法进行快速灭火。

2古建筑火灾的防火对策

在我国很多古建筑都具有历史价值,并且它们也都无法再生,一旦在火灾中受损严重,很难修复如初,所以,对于古建筑而言,应当以预防火灾的发生为主,通过运用各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减少并杜绝古建筑火灾事故的发生,从而使古建筑得到有效地保护。

2.1应用火灾探测装置

火灾探测装置的种类相对较多,比较常见的有离子感烟式、线型光束感烟式、光电感烟式、感温式、火焰探测式、可燃气体探测式等等。每种类型的火灾探测装置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为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应当对探测装置的类型进行合理选择。当火灾发生时,某伴随出现一种或多种物理量,如温度、烟气浓度、火焰等等,而各种类型探测装置的工作原理就是对这些物理量进行探测。由于古建筑所处的环境当中也存在上述物理量,所以在环境因素出现较大幅度变化时,均有可能导致探测器发生误报警。故此应当在选取探测器的类型时,应尽可能对物理量进行复合监测,这样一来便基本不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有利于报警精确度的提升。可在古建筑内的顶棚上,布设感烟探测器,而在墙壁上,则可选取出适当的位置,布设线型光束感烟型探测器。

2.2设置室外消火栓

消火栓在防火方面有着较为突出的优势,特别是对于一些古建筑群而言,其优势更加明显。目前。比较常用的消火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地面式,另一种是地下式,前者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不会对古建筑的整体格局造成影响和破坏,但不便于维修,并且前期建设所需投入的资金相对较大;而后者造价较低,并且便于维护管理,但由于需要在地面上,不但会影响古建筑的整体性,而且还容易受损。在运用消火栓进行古建筑防火时,可将室内消火栓布设在疏散口附近,这样当发生火灾时,便于取用,室外消火栓除了要布设在便于取用的地点之外,还应对其用水量进行合理确定。此外,在消防水枪的选择上,可采用直流式与喷雾式相结合,前者对于明火的扑灭效果较好,后者则在阻止火势蔓延方面较为有效。

2.3消防水炮系统

古建筑与一般建筑有着明显的区别,它们的体量和占地面积相对较大,并且成群连片,起火后,火势的蔓延速度非常快,很难进行有效控制,在火灾发生时,仅凭借消火栓无法满足灭火的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可选用自动式消防水炮系统,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借助传感器,对火焰出现时产生的红外波和紫外波进行放大,自动探测火灾,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稳定性高。水是该系统的主要介质,其归属于远距离灭火设备的范畴,具备两种控制方式,一种是自动控制,另一种是手动控制,自动式运用了数控和图像探测技术,当探测到火灾后,会自行发出报警,并对一定范围内的火灾进行自动扑救;而手动式则是需要人为操控。为最大限度地预防古建筑火灾,可将两种形式结合到一起使用,可将消防水炮设置到室外,并使射流对整个保护场所进行全面覆盖。

2.4加装防雷装置

雷电是引起古建筑火灾的重要原因之一,古时的人们将雷电导致的火灾称之为“天火”,而在雷电中化为灰烬的古建筑数不胜数,因此,在古建筑防火中,应当对防雷予以足够的重视。在古建筑上加装防雷装置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安装的防雷装置不能破坏古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要尽可能与古建筑的造型相协调,若是古建筑群的庭院当中存在体量较大的树木时,可采取修建避雷塔的方法,降低树木遭受雷击的可能性。二是所选的防雷装置要具备良好的防雷击效果,可以有效化解雷击导致的古建筑火灾,从而达到消除雷电隐患的目的。

2.5使用防火涂料

古建筑多以木质结构为主,并且有很多古建筑全部都是用木材搭建而成,依据燃烧学的相关理论,对燃烧三大要素进行有效的抑制,可以达到阻燃的效果。通过对古建筑结构中的木材进行特殊处理后,可以使其具备防火的功能。目前,对木材进行阻燃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木材中加入相应的化学阻燃剂,另一种则是在木材的表面上均匀涂刷难燃的物质。前者具体是指将各种具有阻燃性能的化学制剂注入到木材表面或是细胞腔内,以此来提高木材的抗燃性,比较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浸渍处理,即使用阻燃液,在常压下对木材进行浸渍处理。二是化学改性。可将高分子化合物注入到木材当中,再运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处理,从而提高木材的抗燃性能。可以采用以下化学改性法:共聚阻燃、混合阻燃等。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存在明火的古建筑,如寺庙等,还需要进行阻燃后整理,可采用的工艺有涂层法、浸渍烘燥法等。通过防火涂料的应用,可以大幅度提升古建筑结构的防火性能,由此可使火灾的发生概率大幅度降低,确保古建筑的安全性。

结论:

综上所述,古建筑是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不可重现性,同时大部分古建筑都是以木质结构为主,由此增大了火灾隐患,所以必须采取合理可行的防火对策,最大程度降低古建筑起火的可能性,确保其安全,避免这些具有珍贵历史和研究价值的建筑遭受毁灭性的破坏。

参考文献:

[1]徐钟铭.木结构古镇消防安全现状调查及火灾风险评估[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王宝花.古建筑现状分析及古建筑防火解析[J].山西建筑,2018(2):43-44.

[3]李昕宇.浅谈“互联网+”时代文物古建筑火灾原因及防火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4):65-66.

[4]邓颖芝.试论东莞可园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和防火对策[J].科技风,2015(2):98-99.

[5]马万学.古建筑消防安全分析评估及防火对策探讨[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5(6):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