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校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2

构建和谐校园

张微宁

(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十二中学,河北保定071000)

中图分类号:G40-0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5-045-02

摘要:和谐,具有协调、融洽、合作等意义。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世纪之交,我们就提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从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这三方面实施和谐教育,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全面和谐发展。奏响和谐校园的旋律,将会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为学校的生存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关键词:构建;校园;和谐;措施

和谐,具有协调、融洽、合作等意义。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世纪之交,我们就提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从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这三方面实施和谐教育,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全面和谐发展。

奏响和谐校园的旋律,将会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可以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和谐发展的主动性,实现“和谐教育”的目标。为学校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

同时,和谐发展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学校管理的精细化,促使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党政协调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的灵魂,党政和谐关系着学校的前途、命运和发展;制度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保证;公平公正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关爱职工,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纽带;教师师德建设是构建和谐高校的基石;解放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更是和谐校园的灵魂。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行政成员诚信友爱,和谐相处,团结合作,充满活力。是全校教职工团结的关键,也是使学校健康、和谐、快速发展的关键。

以人为本,引领教师专业和谐发展。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学校品牌的一个突出标志,我们力求学校管理不断走向人本、走向能本、走向校本。一是塑造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二是引导教师不断地学习。三是引领教师进行扎实的教育科研。“教师专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在劳动形态上把教师从“教书匠”转变为“创造者”创建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和谐教育要求在学校中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协力合作的新型人际关系。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我们构建了“和谐”课堂教学模式;踏实地践行学生成长导师工作,从不同的层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优化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以科学、合理制度管理教师;要以真情感染教职工,关心爱护教职工,可以使教职工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自豪感,从而紧密团结起来,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创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美化校园环境,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使学生轻松、快乐地成长;实施环保教育,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一、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建设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使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所以,建设和谐校园正是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三)建设和谐校园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和谐能够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促进事业发展。只有拥有和谐的环境氛围,学校的组织效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得到提高,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二、建设和谐校园的三大特点

(一)不再遗忘学困生。

以前社会对好学校的评价,主要看这个学校出了多少优等生,这个学校的升学率有多少,这使得老师把注意力都放在有潜力的优等生身上。

(二)不再把教育过程当目的。

(三)不再信奉为师者的绝对尊严。

几千年来,师道尊严是不变的理,天地君亲师是永久的格。这就使得旧时的师生关系相当的不平等。演变到现代,师生之间的冲突屡屡见诸于报章。而和谐校园提倡的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核心在于平等。

三、建设和谐校园的三大措施

(一)依法治校,建设稳定、法治、公平、有序的校园。

和谐校园首先是法制的校园,依法治校就是要在法律框架内实施校园管理,从事教学科研等活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建设一个稳定、法治、公平、有序的和谐校园。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做好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发挥好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桥梁作用,完善教代会制度,坚持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学生联合会等好的做法。

2.要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古语云:“不成规矩,无以成方圆。”建设和谐校园就是要加强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治校。建立健全的、专业化的管理机构,以和谐的理念和方法激励教师主动发展。

3.要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作风建设,要不断提高适应新时期需要的领导水平和工作水平,突出提高谋求发展的能力、管理学校事务的能力、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维护学校稳定的能力。学校要加强班子建设,校长要任人唯贤,率先垂范,容人容事,淡化权力意识,实施集中领导,分层管理,权责到人。

4.要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作用,以师德建设为载体,突出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倡讲团结、讲协作、讲守信、讲友爱、讲宽容的新风。

5.坚持刚性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的人文管理的和谐统一,改变单靠“硬性”的行政指令要求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做法,在依法依规、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把各种任务、要求和教师的态度、感情、利益、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以公平的信念创造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激励和分配机制,如建立教师业务档案、教育教学效果评价方案、课改方案、奖教奖学方案等。

(二)以德管理,建设宽松、协调、体恤、包容的校园。

以德管理就是要以全校教师为本,为教师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科研环境,发挥广大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要深刻地意识到: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依靠力量,是服务的主体而不是管理对象;我们应该将教师从琐碎的事务中解放出来。

1.学校要以教师发展为本,制订出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近期、中期和长远发展目标。要全面、发展、辩证地看待教师,承认教师客观的差异,公平调控差异。

2.教师要注重自我内化的和谐,应从自身的道德修养、思想观念与心理要素等内在道德环境诸因素探讨内化发展和谐关系,增强专业技能与实践技能的和谐统一,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个和谐的人。

(三)以生为本,建设文明、向上、创造、竞争的校园。

建设和谐校园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大写的“人”。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就必须树立生本思想,完善教育设施,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开发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展现风采的舞台,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

1.创建安全、健康发展的环境。树立“以生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注重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杜绝校园暴力,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没有稳定的工作环境,学校的教学活动将难以正常开展。学校的各项工作要以稳定为前提,不断消除各种安全隐患。要加强学校的保安保卫工作,完善安全管理规定,制订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要对学生,开设心理辅导,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心理疏导工作,让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健康地学习和生活。加强学校的保安保卫,开展安全自救演练,完善“安全管理规定”,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建筑及设施安全管理措施”,对“问题学生”耐心帮教,开设心理辅导室和咨询信箱,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心理疏导,让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学习和生活。

2.创建和谐的教育服务。如设计校徽,悬挂国旗、校训、班训、名人画像、名言警句、教师寄语;建设高标准的图书阅览室、实验室、科技活动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生物园、地理园等;创办文学社、爱心社、英语角、校报、光荣榜、作业展等;举行艺术节、体育节、科学节及各类比赛;开设校本课程和开辟德育基地、德育展室、校园网站等;组织学生进社区、入工厂、下农村、蹲基地等进行社会实践和考察,以开放性、丰富性、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生创造畅通、灵活、自由的学习、实践、体验、发展、创新的时间和空间,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建设和谐班集体。

4.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要不断启迪和引导全校教职工,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自己的工作。

5.争做品德高尚,行为高雅,忠于职守,开拓进取,勤于耕耘,勇攀高峰,爱岗敬业,追求一流的教学水平,追求一流的科研成果,培养一流学生的楷模。在学生中,要大力倡导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将学风建设的目标指向“理想、团结、自强、成材”。一种团结奋进的班风和刻苦勤奋的学风能促使个人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

总之,构建和谐校园,是教育规律的体现,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需要。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一个需要随着教学、科研和学校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过程,更是一个长远的征程和永恒的主题,需要全社会尤其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全面参与,不懈努力。构建和谐校园,现代教育新追求!

参考文献:

【1】《和谐校园,浙江教育新追求》(2005年4月18日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2】《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郭枫焰范俊德《华南新闻》2005年3月15日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