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脾阳虚证肝硬化腹水的疗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脾阳虚证肝硬化腹水的疗效研究

刘飒

(沭阳县第二人民医院内科江苏沭阳223600)

【摘要】目的:研究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脾阳虚证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脾阳虚证肝硬化腹水患者60例,分为A组(n=30)和B组(n=30)。B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A组在B组的基础上采用苓桂术甘汤加味。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肝脏储备功能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肝脏储备功能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A组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明显优于B组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B组的(73.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脾阳虚证肝硬化腹水取得的效果显著,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苓桂术甘汤;脾阳虚证;肝硬化;腹水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5-0174-02

肝硬化患者在晚期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腹水,也是肝功能失代偿期最重要的标志,绝大多数的肝硬化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水,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据调查显示:肝硬化腹水的患者采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1]。为此随机抽取我院自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脾阳虚证肝硬化腹水患者60例进行研究,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自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脾阳虚证肝硬化腹水患者60例,分为A组(n=30)和B组(n=30)。A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在52~70岁,平均年龄为(61±8.1)岁,病程在3~21个月,平均病程为(12±8.8)个月。B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50~71岁,平均年龄为(60.5±9.9)岁,病程在3~22个月,平均病程为(12.5±8.7)个月。排除标准:(1)心、肺等脏器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2)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3)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4)患有严重精神障碍、沟通障碍、意识障碍的患者。(5)对本组药物过敏的患者。(6)患者及其家属不同意参与此次研究的。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发现差异不显著(P>0.05),在本组研究中可进行较好的对比。

1.2治疗方法

B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具体如下:给予患者卧床休息、利尿剂以及补充蛋白质、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A组患者在B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苓桂术甘汤加味。具体如下:西医治疗的常规方法同B组,给予患者苓桂术甘汤(药物剂量随症加减):大腹皮10g、猪苓10g、桂枝10g、茯苓15g、白术20g、炙甘草6,。每日一剂,水煎服,分两次服用,连续用药2个月[2]。

1.3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肝脏储备功能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肝脏储备功能以凝血酶原活动度以及白蛋白为主。临床疗效的评定标准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肝脏储备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肝脏储备功能恢复50%以上。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肝脏储备功能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为A、B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采用n,%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为A、B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治疗前后的肝脏储备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采用t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脏储备功能

A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活动度以及白蛋白均明显优于B组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分析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

3.讨论

对于肝硬化患者形成腹水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绝大多数的患者认为该病与低蛋白血症以及门静脉高压等有关。患者一旦发生腹水,会出现明显的感染,以及肾功能衰竭,病情严重者可能会发生死亡。肝硬化早期由于肝代偿功能较强,暂无明显的症状,晚期的主要表现是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患者常常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脾功能亢进、腹水、继发感染、癌变等并发症[4]。中医认为该病属于“膨胀”范畴,主要与患者的肾、脾、肝有关,水湿、血瘀以及气滞有关,三者相互转化进而形成膨胀,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脾阳虚证肝硬化腹水,对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5]。

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正气亏虚,中气不足,脾失健运,传导失司,水湿内聚;或是因情志不畅,七情内结,肝失疏泄,肝气郁滞,横犯脾土,水湿内停。中医治疗该病主要以苓桂术甘汤为主,该方中的茯苓以及白术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其中白术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对癌性腹水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甘草具有抗过敏以及抗炎作用;桂枝具有抗菌、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的作用。诸药配伍,可以促进水肿消退,阻止肝硬化的进展速度[6]。

上述研究数据表明:A、B两组患者采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法以后,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3.3,并且A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活动度以及白蛋白指标均明显优于B组。说明对于脾阳虚证肝硬化腹水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苓桂术甘汤,显著的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数,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综上所述:用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脾阳虚证肝硬化腹水患者,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有助于患者的肝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郭敏,郑华,刘光伟,等.苓桂术甘汤合三甲散联合脐贴治疗脾阳虚证肝硬化腹水[J].中成药,2014,36(12):2482-2486.

[2]丁艳霄.苓桂术甘汤治验4则[J].江苏中医药,2015,(8):54-55,56.

[3]葛春霞.加味苓桂术甘汤佐治肝硬化腹水38例疗效观察[J].国医论坛,2015,(6):45-46.

[4]刘光亮,王娜,陈春波,等.腹水CD64指数对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J].重庆医学,2013,(32):3863-3866.

[5]党燕,张立丽,娄金丽,等.腹水及血浆降钙素原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诊断中的价值[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5,(4):597-600.

[6]党燕,于艳华,刘新,等.血清降钙素原和内毒素在肝硬化患者腹水感染中的诊断价值[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4,(4):45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