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患者采用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有效性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腹股沟疝患者采用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有效性评价

冯巨浪

(宣汉县胡家中心卫生院四川达州636154)

【摘要】目的:分析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6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利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选择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67%。结论: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效果更好,术后恢复更快,值得推广。

【关键词】腹股沟疝;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

【中图分类号】R6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6-0113-02

腹股沟疝指的是腹腔内脏器由于腹股沟区的缺损突出于体外而出现的疝,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一类外科疾病[1]。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方法,无张力疝修补术有多种术式,本研究具体分析其中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对于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现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在下文进行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来源于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接受治疗的6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按照平均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中有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6.2±4.2)岁,平均病程(3.8±2.3)年。对照组30例中有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6.5±4.1)岁,平均病程(3.5±2.1)年。两组各项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实施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切口起点选择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大概2cm部位,做一个平行于腹股沟韧带的切口,长度一直到耻骨结节,总长度在5~6cm之间。将皮肤以及皮下组织常规切开,提起腹外斜肌腱膜并将其切开,顺着深面实施钝性分离一直到达腹股沟韧带以及髂耻束部位,接着向上一直到腹内斜肌、腹横肌肌腱弓,确定疝囊位置后实施游离处理,回纳小疝囊,在内环口将大疝囊横断,将疝囊于近端关闭,于精索内侧实施游离。接着实施钝性分离以促进腹膜前间隙扩大,一直到5~6cm半径的空间能够显露出来,接着折叠底层补片且放在这一间隙中,将疝环腹横筋膜关闭,固定补片,最后选择可吸收缝线缝合切口。

对照组:选择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常规方法做一个手术切口,游离精索部位,男性患者将提睾肌打开,女性患者打开相应位置,确定疝囊位置后实施分离处理,缝合关闭近端疝囊之后分离到颈部,将疝囊反转同时置入腹腔中,朝着腹膜将网塞的锥尖通过内环口放入腹膜前间隙,接着在内环处腹横筋膜完成缝合固定。在腹股沟后壁缝合固定平片,以防止补片发生移位。

1.3观察指标

术后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另外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方法

使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将数据进行录入,然后再将数据转化为SPSS16.0数据库,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及齐性检验分析。

2.结果

2.1手术情况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0.85±6.12)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88.64±8.27)min;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14.63±4.15)h,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21.78±5.62)h;观察组住院时间为(4.89±1.62)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9.62±2.03)d。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出现尿潴留,1例出现阴囊脓肿,1例出现切口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为10%;对照组有1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5例出现尿潴留,2例出现阴囊脓肿,4例出现切口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为36.67%。两组并发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通过充分认识耻骨肌孔解剖结构后实施手术,腹内压直接作用耻骨肌孔,将补片放在该处可以完全修补耻骨肌孔,增强修补腹股沟区,不但可以治疗腹股沟疝,还可以防止发生其他腹股沟疝[2]。在应用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时,有几点需要注意,首先,必须根据患者腹横筋膜薄弱程度以及缺损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用到加强补片;其次,要将疝囊颈充分显露出来,以保证为腹膜前间隙足够大。所以应该顺着疝囊颈将腹横筋膜环形切开,针对直疝患者,直接选择于疝囊基底处实施环形切开,直至发现腹膜外脂肪证实腹横筋膜已经完全切开[3]。接着确定腹壁下的血管,于深面实施钝性分离,在分离期间如遇到牵绊组织可以选择实施锐性分离。放置平片时先放置下端,方便平片充分展开。

本研究对两组腹股沟疝患者分别实施不同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36.67%(P<0.05)。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可推广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曾环洪,张繁疆,赖伟坚等.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腹股沟疝中的应用[J].微创医学,2015,10(6):764-766

[2]魏立国.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10):1077-1079.

[3]罗刚,丁金火,陈劲强等.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80例[J].江西医药,2015,50(11):1196-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