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集控运行管理模式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2
/ 2

变电站集控运行管理模式探索

鞠浩敏

锡林郭勒电业局内蒙古锡林郭勒026000

摘要:现如今,变电站运行值守人员紧缺,变电运行管理面临着巨大考验。为了保证变电站的运行效率,电网企业需要实施集控运行的电力管理模式,改善当前变电站的运行现状。因此,在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对集控运行模式的深入研究与完善对变电站的有效运行尤为重要。

关键词:变电站;集控运行;管理模式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所发挥的功能正随着变电站的智能化运行而逐渐强大。在变电站运行中,通过集控运行管理模式,可以同时监控多个变电站运行状况,实现变电站无人值守,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变电站运行效率,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变电站管理的现有缺陷和不足,对智能电网建设和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一、变电站集控运行现状

变电站的集控运行所受到的影响因素是多个方面的,并且这些问题在多个层面都有所体现,所以需要我们对其进行解决。这些问题表现的最为突出的是气温过热系统控制,对集控运行温度的调节在整个运行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其原因是运行过程中的温度调节会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微调以及粗调是较为主要的。通过对煤水比例进行调节从而使温度得到控制是粗调。而相关设计在这个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再加上机构设计模式也不完善,所以无法让系统的顺畅运行得到保证。主汽压力系统的控制在变电站集控运行的过程中也比较容易出现问题,平衡公式的更新在这一系统中的应用虽然提升了其性能,但是在估算具体能量值的问题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一现状对提升整体运行的效率较为不利。另外,由于再热气温系统控制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导致控制的过程复杂程度增加,所以在该系统控制层面上也有一定的问题存在,或者增加成本,或者影响运行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充分进行重视,通过多样化手段对其进行良好的改善。

二、变电站的集控运行管理模式

2.1现场监控运行模式

在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中,现场监控运行模式较为普遍,这种模式可以明确划分工作人员的职责,使工作人员明白各自的责任和工作内容。变电站的运行工作是由运行管理人员来负责,变电站的日常维护和管理都是由其它工作人员来完成,日常的维护和管理主要包括卫生清洁、照明维护、电源检查等工作。现场监控运行模式可以分离维护工作和运行工作,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将工作内容和职责划分的较为详细,最大程度提高工作的时效性。

2.2监控、操作和维护集控管理

此种模式较为新颖,更合适合应用在规模较大的集控站中,将集控管理人员分为维护、操作和集控中心监控三个部分。其中,日常维护人员主要是负责人变电站的日常维护工作,需要选择专业素质和责任意识较高的人员,这样才能满足管理工作需求,确保变电站可以正常运行;现场操作人员,则是巡视变电站现场后,做好设备验收和安全装置设置等工作;中心集控人员,负责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工作,对于不同变电站运行负荷情况监控和管理,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可以及时发出报警系统,并遥控操作断路器保护变电站设备不受损坏,促使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

2.3独立集控模式

这种模式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模式,在无人值守的基础上,将管理分为监控、维护、操作三个模式,分别进行管理,监控方面负责整个变电站的整体运行,对各个监控区域有一个详细的了解,还能控制操作断路器对保护变电器起到一定作用。操作人员的主要负责的工作是巡逻整个变电站,保证变电站的正常运行,维护人员要定期的检查各种设备、机械,器具的正常运行,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做好风险管理,出现问题将风险降到最低。

该种模式适用于较大规模的变电站,对人员要求较高,在选择人员方面应谨慎考虑。

2.4调度监控一体化管理模式

对于变电站而言调度监控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工作内容相对较多,不仅需要负责变电站本身的管理与监控工作,还要负责变电设备的巡查与事故处理,能够有效提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集控运行管理中调度监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完善变电站的集控管理模式有效对策

3.1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后续工作有序发展的首要前提和参考依据。因此,有关部门需要加强重视。建立完善规章制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建立完善的责任体系,改变传统系统的三班倒值班制度,在工作繁忙期间可以适当增加值班人员的数量,集中力量,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制定完善的劳动分工制度,根据实际需要实施责任制,合理分工,避免出现责任相互推诿现象。

3.2集控运行系统的外部环境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完善:①使各个工作室中的防潮工作进行完善,长时间的潮湿环境对于电子室内的电路板影响是非常大的,由于电路板一旦发生结露,就会使电路板产生短路或腐蚀,使得干燥设备的效应不能正常的发挥出来;②在集控运行系统中,控制和保护连接计算机的电缆以及接地系统,使他们不会受到其他系统的干扰,使得错误信息产生;③对电源供电系统进行合理的控制,不间断供电,避免发生突然断电的情况而对系统产生影响。此外,还要规划相应的管理模式,对员工的专业水平进行不断的提升,不断地调制技术资源和管理资源。

3.3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集控运行系统的安全管理水平,对于事故的发生机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变电站要对其每位员工都要进行安全管理培训,培训后要对每位员工进行考核,做好安全教育,使每位员工从意识上都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

3.4对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机制进行完善

要想确保变电站集控运行管理模式得以顺利运行,就必须要为其制定一个相对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尤其是目前仍有不少变电站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变电站运行管理机制,无法适应当前智能电网的集控管理需求。为此,电力企业就必须要积极的采取有效手段,对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机制加以完善。可以从值班制度与分工制度这两个方面入手。如,电力企业可以增加调配人员的数量,加大值班的力度,并且针对不同的岗位要设置相关的监督和技术指导人员,提高值班的效率;明确的划分监控中心、操作部门的工作内容和责任要,每一个工作间的工作内容和责任都必须要细化到位,这样才能使工作人员明确各自的职责,在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和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能够减少责任推诿的情况。

四、集控变电站的重要意义及优势

4.1无人值守变电站初见规模

变电站科学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降低了以往监控中心监控人员工作量。现阶段,我国很多变电站都已实行无人值守,无人值守的变电站已形成一定规模,运用这一规模效应可以解决电力企业提高运营效率要解决的各类问题。

4.2集控站可降低管理成本

变电站作为电网建设当中最重要的节点,在以往传统的电网管理中,变电站的管理会消耗大量人力资源,为降低变电站管理运行成本,又要保证变电站运营时的安全可靠,所以就要改变变电站的管理模式。根据现代电网运行技术,完全可以把变电站改建成无需人员值守的智能变电站,以实现变电站的自动化改造,从而达到减员增效的目标。经过改变变电站运营模式,大大降低变电站管理成本。

结语:

综上所述,变电站集控运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积极引入更多的科学技术,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让变电站的集控运行效率得到保障,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水平。推动变电站的良好发展,必须对基础层面的工作进行加强。

参考文献:

[1]初家祥,张丽春.对变电站实现集中监控管理模式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8,35(25):74-76.

[2]冯琴.500kV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改革探讨[J].通讯世界,2018(15):160-161.

[3]卢珊.变电站集控中心千次操作无差错管理系统[D].天津大学,2018.

[4]孟补莲.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与实践分析[J].中国市场,2018(06):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