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联合硫辛酸治疗DPN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丹红注射液联合硫辛酸治疗DPN的疗效观察

张卫华

张卫华(辽宁省抚顺矿务局总医院内分泌科辽宁抚顺113008)

【摘要】方法将4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是丹红联合硫辛酸注射液,对照组单用硫辛酸,疗程两周。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测定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结果(1)组间有效,显效,无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显著。(2)自身前后对照,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改善,以治疗组改善更加显著。结论丹红联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优于单用硫辛酸注射液方案。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丹红注射液硫辛酸注射液联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0-0154-01

DPN是严重影响人生活质量的痛苦的并发症,临床常用硫辛酸注射液治疗有一定疗效,DPN仍然是治疗上的难题。至今仍无特殊治疗方法。我院内分泌科2012年全年使用丹红联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DPN46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病人46例,治疗组24例,对照组22例。46例DPN患者为参照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两组基本情况具有可比性,两组基础治疗相同。(饮食,运动,胰岛素多次注射)。糖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1)2型糖病病史;(2)双下肢呈对称性感觉异常或障碍,腱反射减弱;(3)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均显著减慢。剔除标准:(1)慢性酒精中毒等所致的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意识障碍及依从性差的患者。治疗组:用丹红注射液20ml+0.9%生理盐水250ML缓慢静滴,每日1次;硫辛酸注射液0.45g+0.9%生理盐水250ML避光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硫辛酸注射液0.45g+0.9%生理盐水250ML避光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均两周。对优势侧体腓总神经进行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MCV)(SNCV)测定,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标,x2检验,P<0.05描述为有统计意义。

2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肢体麻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深浅感觉基本恢复正常,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增加5m/s以上或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减轻,深浅感觉较前敏感,肢体麻木,疼痛症状减轻,MNCV和SNCV较增加5m/s以下;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深、浅感觉及股电力图无改变。

治疗两周后多数患者症状,体征均有改善,对照组5例患者无变化,有效率77%,治疗组仅2例无变化,有效率92%。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均有所下降。

3讨论

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较复杂,一般认为是在糖代谢紊乱的基础理论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改善氧化应激状态可能成为防治DPN的有效措施[1]。抗氧化硫辛酸在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治疗方面,得到广泛关注。动物试验表明,硫辛酸可以清除多种细胞内氧自由基,部分恢复下降的线粒体功能,有利于维生素C,维生素E和谷胱甘肽的再生,减轻神经组织的氧化应激,维持神经内膜血流和神经传导速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近年来应用硫辛酸治疗DPN显著改善患者疼痛﹑麻木和异常感觉(烧灼感﹑蚁走感等)的报道有很多,表明硫辛酸可以改善DPN的临床症状,增加神经反应性和传导速度。

硫辛酸在国外作为处方药用于糖尿病神经病变已经超过30年,能够明显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疼痛﹑麻木等各种神经病变症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国际周围神经协会(Peripheralnervesociety)提出“总症状评分(totalsymtemscore)”来评估神经症状及其缺陷。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补充硫辛酸明显缓解患者麻木﹑疼痛﹑灼痛感等外周神经症状。以上国内外临床研究及应用,证明了硫辛酸是一种多功能的强效抗氧化剂。总之,硫辛酸可以降低神经组织的脂质氧化现象,阻止蛋白质的糖基化作用,且可抑制醛糖还原酶。因而可阻止葡萄糖或半乳糖转化为山梨醇。所以硫辛酸可以防止糖尿病,控制血糖及防止因高血糖造成的神经病变。

丹红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微循环,血液流变性,实验研究表明丹红注射液能够显著降低实验性动脉硬化家兔血清hs-CRP和血管壁组织NF-KbP65亚单位的含量具有抗炎作用,丹红注射液实验研究表明可以抑制ROS生成具有抗氧化作用[2]。

总之,丹红注射液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DPN临床疗效显著,该方案可以作用DPN的多个环节使受损的神经修复和再生,并且改善了患者心脑缺血从而达到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的作用,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屈玲,梁晓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氧化应激关系的研究现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8):764-767.

[2]《脑心同治》.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