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然景观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谈自然景观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季玉娜

莒南县规划局山东莒南

摘要:我国园林艺术的风景美中常常散发出浓浓的诗情画意,这是风景园林设计师在尊重延续自然的前提下,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而努力工作的结果。风景园林的目标就是改善自然和人工环境的质量,建立和协调风景与建筑、基础设施的关联以及对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尊重等。

关键词:自然景观;园林设计;应用

风景园林简单来说就是合理利用自然和社会因素创造优美的人类生活境域,这就要求我们本着保护和管理自然与人文资源的原则,借助科学知识和文化素养,合理的安排自然和人工要素,创造出有一定功用的、令人愉悦的美好环境。

风景园林师需要在尊重延续自然的前提下,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而努力工作。风景园林的目标就是改善自然和人工环境的质量,建立和协调风景与建筑、基础设施的关联以及对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尊重等。

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与园林艺术有很高的成就。以崇尚自然为主要形式的自然是风景园林、山水园林在世界园林中自成体系,独具风格。园林的山水布局、建筑及小品的安排,以及花木栽植,每每借用山水画论。而风景主题的意境构思,题对楹联等又常常受到风景田园诗文的启发。这种特殊的关系使我国园林艺术的风景美中常常散发出浓浓的诗情画意。但也造成了古代园林艺术对理论研究的忽视。中国园林造景的基本手法为:依山依水、顺应自然,山水为主、重在对比,借景对景、引伸空间。

一、顺应自然的山水布置

园林艺术的主要目的是创造(或者改造整理)山水风景美,使之更集中、更精练、更便于欣赏。美丽的自然景色为园林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但是造园并不是单纯的模仿自然,再现原物,而是以山水、花木和建筑等组景要素,经过艺术劳动,塑造出比自然山水美的各种不同形式和它们的形成规律,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依据。

园林植物的栽植也同山水造景一样,要顺应自然。我国古园中栽花种树的原则,是让其自然生长,不加人工约束。因此,在古园中几乎看不到西式花园中那种笔直的林荫道,修剪成几何形体的树木和十分对称、规正的花台,园中植物几乎都是姿态舒展、生意盎然的。而且它们往往间杂种在一起,就像在山野中一样。有姿态古拙可以入画的老树,在园林中互相辉映,给景色平添了不少山野的自然气息。

植物布置因地制宜,这些植物增加了山石景的自然情趣,又起到遮掩某些残留的斧凿之痕的“藏拙”作用,是造就园林自然活泼景致的很好辅助。

二、地形设计曲折变化

园林艺术是最终产品,是立体的风景形象,毫无疑问,山水林泉等自然景物是它的主要部分。虽然有些城市的庭院小景,看上去全被建筑所包围,好像建筑在这些小景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其实不然,这时楼馆廊榭多半是一种背景,仅仅起到陪衬的作用,人们观赏的主要对象还是廊边墙前的石峰和花木。有了它们,这种建筑空间才能称之为庭院。因此,园林创作的第一步就是塑造山水地形。

可见,园林的总体布局中,山水地形的设计极为重要。园林风景是否自然天真,是否有野趣,是否曲折变化,是否余意不尽,都与此有直接的关系。

三、曲径通幽的游览路线

地形塑造、山水景的布置,只是造园的第一个结构层次,这一层次只能造景而不能直至游览。欣赏园林艺术和欣赏风景画不同,风景画是山水的平面表现,人们只要对它看看就行了,而游园必须循着游览路线,进入到艺术品内部去观赏。要是只有第一层结构,没有路、桥可通,没有设计好的游览线路,我们只能像看大盆景那样来“看”林,更谈不上在园林中结合赏景进行读书、宴客、游戏、和居住等日常起居活动了。要使园林真正满足游赏和居住功能,还必须在山水结构的骨架上加上道路、桥梁、游廊以及厅堂、亭榭、楼台等第二个结构层次。这一层结构,一方面是组织游览路线,引导人们游赏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可以对第一层山水结构进行更好地“精加工”。像园中的亭台建筑固然是人们赏景休息和起居生活必不可少的地方,而它那轻巧的造型和绚丽的色彩点缀在山石林木中,确实可以为景色增添几分妩媚。因此,只有加上了第二层结构,组织了游览,设立了含有多种活动内容的观赏点,并使它和山水结构溶合在一起,园林艺术才完善了。

假山的峭壁、洞壑、涧谷、飞泉、险桥、悬崖和石室等景色,不是亲身游历,是不能领略其中之趣味的。假山盘旋起伏,曲折蜿蜒,将山上山下的所有精华之景都串在一起,使湖石假山的玲珑剔透、变化万千的美统统显现出来。再加上亭、房、阁、舫等建筑的陪衬点缀,两个结构层次在园林中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四、园林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事项

园林规划中,由于设计师或某些个人主线,将本身很美的自然地形埋成一马平川,使园路失去立面上的变化,或将平在堆成“坟堆”强硬的使园路“三步一弯,五步一曲”。所以要使园路布局更合理.就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两条自然式园路相交于一点,所形成的对角不宜相等,道路需要转换方向时,梨园交叉点要有一定长度作为方向转变的过渡。如果两条直线道路相交时,可以正交,也可以斜交。为了美观实用,要求交叉在一点上,对角相等,这样就显得自然和谐。

(二)两路相交的所成的角度一般不宜小于60度。若由于实际情况限制,角度太小,可以在交叉处设立一个三角绿地,时交叉所形成的尖角的以缓和。很多园林绿地规划中园路所占面积,比例不适应,造成交通不便,造成人们行路挤占绿地现象。相反,某些规划设计中,又过多规划园路,形如蜘蛛网,不仅影响景观效果,同时给建筑投资也加大了负担,还于生态不利。

(三)若三角园路相交在一起时,三条路的中心线应交汇于一点上,否则显得杂乱。某些园路交叉口设计不合理,夹角太小,未考虑转弯半径。人们为了方便,往往踩踏草坪。有些交叉口相交路数量太多(如四、五条),造成人们在路口交叉处无所适从的现象。

(四)由主干道上发出来的次干道分叉的位置,宜在主干道凸出的位置发出次干道,这样就显得流杨自如。某些园路在与环境的处理上,不是很适宜。如与园形花坛相切,建筑物入口集散广场处,相交路口偏重量一侧,道路与水体驳岸紧贴布置等。

园林绿化方面,也开始向香化、美化、彩化、静化、垂直绿化方向发展,总的发展趋势是树大荫浓,病虫害少,不飞絮、干净整洁,易成活以及三季能观花,冬季能观景、四季常青的树种和奇花异草将受重视,宿根性草花价格将上升,十大切花将供不应求,常绿地被树种争相抢购,矮小抗踩草坪植物崭露头角。进行浇水、施肥、松土、修剪,树木的抹芽、涂白等管理工作。特别是在干旱期,应注意浇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盐碱化等都会直接影响园林植物的寿命。

在设计园林绿地时,一是要处理好绿地与地上、地下管线及地下工程之间的关系,则对园林植物的生长会有影响。我们需要风景园林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考虑这一代,需要考虑后几代的,要考虑更多的代际之间的关联,我坚信"风景园林创造持续美好生活",这是我们的理想和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