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课如何适应课改新形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浅谈音乐课如何适应课改新形势

周艳红

□周艳红

摘要: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性教育,重视概念和技巧的传授,轻视感受和审美的体验,教师机械地教,学生机械地学,致使学生离音乐敬而远之。为此,本文结合课改形势,就如何打造开放性课堂,阐释了自己的观点与做法。

关键词:音乐课新课改开放课堂课堂教学

大家知道:要构建高效的课堂,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而要以学生为主体,就必须创设良好的课堂空间给学生。因此,本文结合新课改的新形势和自己的实践,谈点自己的体会。

一、紧密学科联系。

音乐教师让学生从音乐中获得的不仅仅是音乐知识,更应该让学生从中获得独有的享受与个性体验。通过音乐,可以让学生跨学科地加深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如在欣赏《国歌》前,我让学生搜集革命先烈的动人事迹,回顾想象我国运动员在国际领奖台上眼望五星红旗伴随国歌庄严升起的场面,对国歌的作者、创作时代、背景及国歌的历史意义等进行全面整理;在欣赏时,启发学生思考:当你唱起国歌时联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在音乐的艺术形象中受到情操的感化。接着我利用教材间的相互联系,让他们回想一年时所学过的《国旗,国旗,真美丽》,启发引导学生重新编配动作,且歌且舞,使学生加深对《国歌》的认识,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学生对国旗崇敬、热爱的感情自然会油然而生。如此地听赏音乐,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并使相关的人文学科得到了融会贯通。

二、开放欣赏空间。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同样的一首乐曲,不同的表演形式,不同的乐器演奏,不同的和声配器,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有意识地选择多版本表现手法的作品介绍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欣赏、比较、品评和发现。如欣赏《小夜曲》时,我先让学生欣赏各国演奏家用钢琴、小提琴等乐器演奏的曲目片断,品评发现不同的风格和意境,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接着,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本爵士小号演奏家用奇特的小号所演奏的《小夜曲》。这时,学生们才发现原来那么阳刚的小号也可以吹奏出这样多情、柔美的曲子?在这样的欣赏、比较、品评和发现过程中,不仅打破了原有的欣赏定势,还让学生在全新的品评中有了新的发现,提升了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三、展开特色活动。

教育科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一节课几十分钟把精力都集中到一项事物上来。要想让一节课更好的发挥效用,就必须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在特色活动上下功夫。为此,我在每节课上都留出十分钟开辟“我来当老师”、“表现我自己”、“流行十分钟”等栏目,让学生担任主角,去演唱、演奏、创作、交流和赏析等。

“请您做老师”,是由学生或老师选定内容,如某位音乐家、某件乐器、某个音乐知识等,在课下像老师一样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备课,在课上把知识传授给其他同学,其他同学有补充或者反驳时,通过交流来解决。

“表现我自己”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用才艺表演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自己。

“流行十分钟”就是有选择地请同学们收集思想健康、贴近学生生活的流行歌曲、流行歌手的小资料等,开阔学生的视野,与社会教育接轨。

这是因为:学生在教授别人的同时,自己首先必须努力地学习,他们会通过主动地上网、查阅图书资料、向家长和老师请教有关知识等来提高自己。通过这些特色活动,促使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总之,要想让音乐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放而活跃,音乐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深研教材,精心设计,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方法,打造出良好的课堂环境,才能引导学生进入美的音乐世界。

参考文献:

[1]吴跃跃,《新版音乐教学论》,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2]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周建华,《浅谈课改后的音乐课教学》,《中小学音乐教育》,2005年第4期。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建设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