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情境教学卞亚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1

浅谈初中数学情境教学卞亚绒

卞亚绒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杨汉初级中学713300

摘要:初中数学的情境教学与语文、英语等大有差别,它不能完全在情境中用语言和表情来阐述知识内容,数学的情境教学更加注重设置情境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着重将数学知识巧妙地穿插到情境之中,既能寓景于教,又能避免枯燥的讲解。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境教学

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学生的课堂要有活力,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传统的言传身教教学模式来说显然是不能达到的,尤其对于初中数学这门学科更是较有难度。对此,本文提出了情境教学,并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分析了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坚持的原则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原则

1.生动性原则。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遵循生动性的原则。用直观形象的情境设置来诠释理论性较强的数学原理,从不同的感觉渠道向学生大脑传输数学信息,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结论的理解和掌握。

2.实践性原则。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遵循实践性的原则。初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放在生活上的,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结合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到的知识或者将数学故事的讲述落脚在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上,让学生学会用掌握的数学知识去处理实际问题。

3.悬念性原则。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遵循悬念性的原则。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让他们产生求知的欲望。所以,情境的创设就离不开学生兴趣,悬念性比较强的情境才可以让学生身心投入到数学问题学习和探究之中。

二、初中数学教学情境渗透与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导致学生课堂参与性低下。

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影响,有些情况下,虽然教师进行了比较生动的教学情境创设,但是却很难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数学问题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导致出现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没有兴趣去学习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也日益低下,逐渐失去了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

2.教学情境创设千篇一律,缺乏新意。

新课标提出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给教师教学情境的设置提出了新的挑战。但是,部分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创新能力却比较有限,导致部分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情境大致相同。久而久之,就越来越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3.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味追求新意,却不具有实用性。

与教学情境创设千篇一律问题相对应的就是教师一味追求教学情境创设的新颖性,而脱离了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不具有实用性。这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虽然具有新颖性的特点,但是,由于受限于自身的理解能力,大多数学生并不能真正领会老师进行教学情境创设的真正目的,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甚至有适得其反的不良影响。

三、完善初中数学教学情境渗透与融合应当遵循的策略

1.通过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来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故事和数学典故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尤其是用熟知人物,但不知晓人物具体事迹的数学故事、典故,更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致,保持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的积极作用。例如,讲述勾股定理时,可以引用古典数学巨著《九章算术》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

2.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来进行情境创设。

初中学生认知中最熟悉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和用到的知识,甚至有些知识已经在他们头脑中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更有利于数学知识的教授。

3.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

新课标要求进行互动性强的教学,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情境创设,要求老师转变自身高高在上的思想观念,与学生建立人格平等的关系,老师要与学生一起进行数学理论的学习和探讨,要从学生认知状况和生活实际进行考虑,更多地让学生发挥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

4.情境创设应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在现实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比较重视在教授之前利用创设情境进行知识的引入,而忽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情境进行教学辅助。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和学生不同阶段的理解能力创设内容各异、难易有别的教学情境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保持和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5.通过实践操作加强学生对情境创设的认知。

总之,成功的初中数学教学不在于让学生硬性地掌握多少数学知识,而是让学生形成数学知识探索和求知的习惯和方法。教学情境的渗透与融合要更多地服从于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牧鞭,服务于教学重点,服务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和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让学生开心地学习数学,开心地锻炼能力,开心地全面发展,成长为知识、能力、情感和谐共进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