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用于PICC护理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PICC护理的效果分析

刘欢巫玉兰秦昭霞

刘欢巫玉兰秦昭霞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路径在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PICC置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在其护理过程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结果: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进一步促进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的提升。结论:在PICC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积极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综合技能,规避或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PICC;应用效果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effectofnursingpathwayinPICCnursing.Methods:PICCcatheterizationpatientsadmittedtoourhospitalastheobjectofthisstudy,theimplementationofclinicalnursingpathinthecourseoftheircare.Results:aftertheimplementationofclinicalnursingpathway,thenursingeffectofpatientshasbeensignificantlyimproved,furtherpromotingtheimprovementofpatients'satisfactionwithnursing.Conclusion:inthenursingprocessofpatientswithPICC,theactiveimplementationofclinicalnursingpathcaneffectivelyimprovethecomprehensivenursingskillsofnursingstaff,avoidorreducethecomplicationsofpatients,worthyofpromotionandapplication.

Keywords:clinicalnursingpath;PICC.Applicationeffect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PICC置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的女性患者有14例,男性患者有16例,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5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19岁,平均年龄为(48.7±8.6)岁;观察组的女性患者有13例,男性患者有17例,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6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21岁,平均年龄为(46.5±8.2)岁。在研究开始之前,护理人员已将所有情况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两组PICC置管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没有发现两组数据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2)方法

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置管护理,主要内容包括相关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时要严格按照医嘱执行,综合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置管,定时清洗置管等。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常规置管护理的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具体操作内容:1)置管前的护理。在置管开始前,护理人员要认真、仔细的评估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对患者实血常规检查,之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选择合适置管部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置管的方法、目的及其注意事项,促使患者进一步认识、了解置管方面的知识,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操作。同时,还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置管之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并发症及处理并发症的方法,让患者做到心理有底,消除患者对PICC置管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加强和患者和的交流、沟通,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若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2)置管期间的护理。在对患者实施置管前,护理人员要先对患者实施相关检查,认真分析患者的检查结果,之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选择合适的置管部位,在进行置管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按照PICC置管操作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帮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之后对患者进行置管,但在此过程中需注意的是,不可前行进行送管,以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置管完成后,相关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导管周围的血运情况进行观察。另外,还可对患者进行X线片的拍摄,根据拍摄结果及时进行调整,并做好相关记录的登记,为患者建立PICC维护档案。3)置管后护理。置管结束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临床情况,定期对患者的置管部位进行换药,换药时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情况及患者面色变化,并询问患者有无其他不适感,定期对患者的置管进行检查,看其有无堵塞现象,如若有此现象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使用PICC输液时,观察输液速度,查看导管功能,若流速明显较低,要及时查明原因做出处理;相关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讲解常规的护理方法,每天对患者的上臂周长进行测量,定期更换患者的敷料,每7d冲洗导管1次,保持导管通畅,每次静脉输液或给药后冲洗导管,且还需叮嘱患者不可将体外导管强行的推入体内,不可胶布贴于导管上。同时,为了防止患者出现静脉炎、静脉血栓等一些并发症,加重患者病情影响治疗效果,护理人员要合理指导患者进行局部热敷、药物涂抹,亦或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上肢功能锻炼,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4)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要再次对患者的穿刺位置进行观察评估,为患者讲解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护理方法,如管道如何冲洗、怎样正确更换敷贴等,且还需特别嘱咐患者在洗澡时要尽量的不要浸湿穿刺位置,以免患者出现炎症,可给患者发放PICC日常护理卡,将详细内容填写在卡上,有利于患者对护理方法的了解。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掌握患者出院后的导管维护情况,告知患者如若发现异常,要及时回院复诊,及时得到有效处理。

(3)观察指标

在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临床情况,观察患者有无出现静脉炎、导管脱落及局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并进行记录。同时,还需进一步了解、掌握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将问卷调查表发放给每一位患者,告知其认真填写内容,之后护理人员对其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记录,满意度分为三个级别,分别为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

(4)统计学方法

文章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通过检验如若数据P值在0.05以内,则表示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针对观察组PICC置管患者而言,在其护理过程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有了明显的降低,有效提升了护理质量,与对照组的数据相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性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PICC是针对患者建立的一条无痛性中心静脉通路,前端位于上腔静脉,能够很好的规避由于长时间输液或者高浓度、高刺激性输入药物引起的局部组织刺激和血管损伤,能明显降低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规避一些刺激药物对患者的影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静脉治疗难度,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PICC具有很高的穿刺成功几率,在实施化疗操作中广泛应用,但是置操作中导管相关性并发症例如静脉炎、局部感染、血栓等出现几率也会不断提升,所以对PICC进行维护是极为关键的。

临促护理路径属于一种新型的综合整体的护理手段,其护理方式主要以时间为主线,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更具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流程,确保护理服务的有效性及连续性,能够有效明确护理人员的自身职责,促使其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从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优质护理服务。本研究中,护理人员在患者的置管前期就对患者进行了相应的护理,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加深了患者的置管的认识与了解,及时缓解了患者的一些不良心理情绪,促使其在护理过程中积极配合,增加了置管的成功率。同时,在患者置管完成后也对患者实施了有效的护理,从而有效降低了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了治疗效果,进一步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本研究表明:针对观察组PICC置管患者而言,在其护理过程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有了明显的降低,有效提升了护理质量,与对照组的数据相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性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护理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进一步促进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的数据相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性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PICC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积极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综合技能,规避或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宁.PICC临床护理路径在优质护理工作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7,10(10):238-239.

[2]李颖.临床护理路径对提高PICC管置入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7,14(1):262.

[3]李艳芳.临床护理路径用于PICC护理的效果评价对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3(2):76-77.

[4]张淑华.临床护理路径用于PICC护理的效果评价[J].西部医学,2016,

25(8):1246-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