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与防范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急诊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与防范措施

任红

任红(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人民医院山东鱼台272300)

急诊科作为医疗特殊抢救之地,是医院接受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治疗的前沿,采取的急诊医疗护理行为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年龄不一的各种疾病的人群,是护理事故、纠纷的高发区,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抢救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在急诊工作中,如何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强化安全意识,以患者为中心,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是临床护理管理者需要探索的课题。现将急诊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报告如下。

1常见护理安全影响因素

1.1临床经验不足及业务不熟练

急诊科的护士绝大多数是刚参加工作的低年资护士,她们工作热情高,但缺乏临床经验,没有能够按照病情轻、重、缓、急把患者区分开来,没有合理分工,没有重点和次序。由于疾病往往是突然发生、突然加重及非常棘手的,有时遇到诸如严重多发伤及呼吸心跳停的患者时不知所措,护理技术明显下降.心肺复苏效果不佳等。

1.2护患间沟通不良

急诊患者发病急而危重,时常危及生命,在来不及相互沟通的情况下就先进行紧急救治与处理,时间紧、任务重,解释工作不细致,且急诊科护士长处于工作应激状态中,职业倦怠现象多发,导致服务态度差,沟通意识水平较低,常忽视患者及家属感受,非常容易造成患者或家属的不理解而出现投诉和纠纷。

1.3急诊患者自身因素

由于急诊患者急危重症,病情变化快、病情复杂,不可预见性情况多。抢救患者分秒必争,将直接影响急诊患者的预后,加之患者、家属的期望值高,造成现实与期望的矛盾,易引起纠纷。

1.4急诊护士记录不及时、不规范

抢救危重患者时,病情变化和抢救措施的多样性、复杂性,护士因忙于抢救或抢救结束后又忙于其他工作,未能及时、准确、客观的记录整个抢救过程,给纠纷埋下了安全隐患。

1.5急救物品、药品准备不齐全

急诊科急救药品、物品任何时候都应处于完好备用状态,但由于管理督查工作不到位,抢救后急救物品、药品、器材未能达到“五定”,均可导致抢救工作忙乱和影响抢救工作的正常进行,从而直接影响抢救的效率和质量。

1.6管理不严、失控

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措施不力、对护理人员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医院人力资源配置不当、管理者无预见性和洞察力等,都是安全护理的隐患,是影响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

2防范措施

针对急诊科工作中常见护理安全的隐患,结合临床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提出如下防范措施,尽最大可能提高护理质量。

2.1提高护士素质

加强对护士的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和护理三摹培训,鼓励护士参加护理大专、本科自学考试和函大教育,轮流选派护士参加急诊护理上岗证培训班、急诊知识理论学习班,不断拓宽理论水平,获得国内外急诊、急救方面的新知识、新动态。

2.2加强沟通交流

护理人员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与技巧性,在治疗护理中使用文明语言,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对患者提出的疑问,用通俗易懂、个性化语言解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救治情况、需要配合的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对过激的言行,应心平气和地解释、安慰、体谅,以实际行动来感动他们,提高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信任,杜绝护理纠纷。

2.3健全和完善护理监控机制

医院实行三级管理责任制,成立由护理部、科护士长、高级技术职称人员组成护理管理委员会,加强基础控制、环节控制和终末控制,各级组织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定期分析,防患未然。护理部经常深入科室检查各种护理记录的书写,要求从法律角度规范书写,必须遵循科学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并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

2.4迸一步落实急救药品、物品、器材管理

实施每班检查、交接,负责护士每周检查一次,护士长每月检查两次,补充、完善并登记,保证急救物品、药品齐全,急救仪器完好,处于备用状态,避免因物品不足或急救仪器使用中出现故障而延误抢救,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2.5进一步细化并规范护理管理制度

不断完善各班工作细则,突出工作重点,及时分析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和管理薄弱段的工作质量问题,及时施以对策,制定专科护理应急预案,规范突遇停电时危重患者处理方法和程序,以及制定遇到意外事件或大型抢救时的处理方法和上报制度,接到120出诊通知后按时间要求立即出诊等。

3讨论

通过不断查找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健全以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机制,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使急诊护士的安全危机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防范意识、能力不断增强,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管理机制,需不断培训护士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提高急救护理质量,真正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的护理环境。